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用進廢退” 何冰選擇開掘自己

發布時間:2023-01-12 11:0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何冰說自己是那種一拍腦門就把事做了的人,2018年自導自演的《陌生人》被大家知道時已經開始排練,今年這部《代價(jia) 》更是直接傳(chuan) 出了1月11日登台國家大劇院的消息。相隔4年,沒有漫長的等待和準備,何冰說,就是偶然間看到了這個(ge) 劇本,一拍腦門就開幹了。

  坐下來對詞 根基是熱愛

  阿瑟·米勒的《代價(jia) 》不僅(jin) 從(cong) 未被搬上過國內(nei) 的舞台,甚至在其眾(zhong) 多劇本中也並非知名度高的大經典,可何冰看後內(nei) 心卻極其想排。“從(cong) 好劇本到付諸行動之間總是隔著一個(ge) ‘機緣’,我們(men) 在生活中約一頓飯都不容易,更別說做一個(ge) 戲了,但沒想到真的就約成了。在過去的一年還有一個(ge) 能成事的因素就是有大把的時間,這些因素湊到一起就轉化成了一個(ge) 利好。”

  於(yu) 是,何冰開始“忽悠”人,無論是弟弟何靖,還是劇院的同事周帥,甚至曾經在影視劇中合作過的馮(feng) 文娟,給大家看了劇本,每個(ge) 人都很喜歡。“大家就真的坐下來對詞了,根基就是熱愛。”

  這4年中雖然也遇到過其他的劇本,但作為(wei) 和阿瑟·米勒自身經曆有著極高相似度的一部作品,劇本最打動何冰的是“戲本身很中式”。“我不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我隻能根據自己的體(ti) 驗去讀解它,這個(ge) 戲說的恰是全人類都麵臨(lin) 的問題。表麵呈現的是哥倆(lia) 如何分一堂家具,但又遠遠不止這個(ge) 表象。劇作把我們(men) 所能麵對的人物關(guan) 係都寫(xie) 到了,父母、姐妹、兄弟、朋友、上下級等等。更有趣的是還把幾個(ge) 演員放在不一樣的年齡段和閱曆中進行表達,三位男演員代表著那群很努力的人。每個(ge) 人都追求圓滿豐(feng) 盈,於(yu) 是人跟自我的矛盾就出現了,而這個(ge) 矛盾基本就是無解的。”

  依然會(hui) 犯上一次的錯誤

  從(cong) 翻譯本到舞台本,何冰和翻譯一句一句推敲,盡可能擺脫書(shu) 麵化的語言,但何冰也毫不諱言,“我依然會(hui) 犯上一次的錯誤。《陌生人》時,他們(men) 老說我演的是一個(ge) 北京老頭兒(er) ,盡管過了4年,我依然沒能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我還是沒能演一個(ge) 法國老頭兒(er) ,隻是盡可能不去說戲劇化、書(shu) 麵化的語言。”

  雖然這次照舊沒能演一個(ge) 美國的中年人,但劇本卻和4年前的《陌生人》有著某種近似,“我不是主動選擇,一個(ge) 劇本打動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從(cong) 戲的角度來說,我們(men) 是服務於(yu) 觀眾(zhong) 的,這就需要一個(ge) 通感,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親(qin) 情關(guan) 係是最重要的,家庭關(guan) 係恰恰可以建立這個(ge) 通感,通感之上再去探討價(jia) 值觀。”

  雖然是一出喜劇,但何冰說,“雖然阿瑟· 米勒說劇本裏沒有好壞,隻是價(jia) 值選擇不同,但我們(men) 在舞台上還是會(hui) 有偏向,我自己認為(wei) 其實沒有真相,我們(men) 不過是在努力尋求真相而已。”

  我心中的英雄還是演員

  時隔4年,麵對導演手法上是否精進的疑問,何冰直言,“沒有進步,我也沒有用4年的時間專(zhuan) 攻導演術,我依然那麽(me) 匱乏,依然不會(hui) ,因為(wei) 我根本就不想學。我心中的英雄還是演員,我對導演那把椅子沒什麽(me) 興(xing) 趣。導演和演員隻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分。我對導演的理解不是要強加自己的想法,恰恰是鼓勵你去呈現,生活中我們(men) 都要按照自己的活法去生活,舞台上也是如此。導演應該激發和保護每一個(ge) 個(ge) 體(ti) 的熱情,集體(ti) 商榷一個(ge) 方向後,每個(ge) 人都按自己的方式,集體(ti) 奔那去。”

  從(cong) 《陌生人》到《代價(jia) 》,何冰的戲似乎很難用是否現實主義(yi) 來定義(yi) ,在他看來,“我的根基是現實主義(yi) ,但我又是林兆華先生訓練出來的演員,老爺子的精髓我學不來,這麽(me) 多年我一直想向他學的就是膽兒(er) 大一點。戲劇第一位的是‘假定性’,如果對這三個(ge) 字沒有透徹的理解,你將寸步難行。而且觀眾(zhong) 走進劇場,也絕不是來尋求物質真實的,因此這中間的自由度是很大的。阿瑟·米勒被稱為(wei) 良心作家,我們(men) 也得幹得有良心。”不過,自導自演大多數時間是看不見自己的,“沒有一雙冷靜的眼睛去幫你審視,也是某種缺失。”

  狗熊掰棒子 重要的是過程

  4年前的《陌生人》隻在北京演了幾場,沒有巡演,也是何冰自己的選擇。做戲不為(wei) 掙錢,何冰確實有點任性。在他看來,這個(ge) 過程就是“享受”。“從(cong) 小家裏人說我狗熊掰棒子,以前覺得這是貶義(yi) ,什麽(me) 也沒留下,我卻覺得是一個(ge) 好詞,重要的難道不是掰的過程嗎。《陌生人》雖然隻演了幾場,但那不是曆練、不是美好的回憶嗎?”

  不過時隔4年,對於(yu) 何冰而言,雖有堅持亦有觀念的改變。尚在排練階段,何冰就已經接到了十幾個(ge) 邀約巡演的電話,這一次,他沒有拒絕,但到目前為(wei) 止也沒有答應,“我得跟觀眾(zhong) 碰一碰再決(jue) 定,觀眾(zhong) 說夠看,咱就試試。”

  改變的除了對巡演的態度,何冰還完成了從(cong) 單一的話劇演員到朗讀者、演講者,甚至綜藝中表演老師的轉變,對他而言也並不容易。“年長了幾歲,這兩(liang) 年思想方式也變了。以前我受的教育告訴我,每一行都會(hui) 神化自己,比如戲劇是高大上的,總覺得我不能怎樣,現在這個(ge) 思維方式變了,一個(ge) 人逃不掉的4個(ge) 字是‘用進廢退’,以前那種傲慢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決(jue) 定把自己‘用進廢退’。時代更迭越來越快,這或許就是對自己的一個(ge) 開掘。”

  文/本報記者 郭佳 統籌/滿羿

  攝影/本報記者 劉暢

  劇照供圖/趙彤 苑曉輝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