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創新開展高校國防教育 夯實全民國防教育基礎

發布時間:2023-01-12 11:1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致力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進程中,提出並大力推進強軍(jun) 夢。強國必先強軍(jun) ,強軍(jun) 方能強國。國家於(yu) 2014年修訂了《全民國防教育大綱》,2016年啟動國防教育法修訂工作,2022年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這一係列的戰略部署旨在推動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工作。高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新時代高校的國防教育肩負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學生愛國愛軍(jun) 情懷、增強學生的綜合國防素養(yang) ,是高校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重要使命。

  高校創新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yi) 重大

  高校國防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內(nei) 容。國防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育人功能,與(yu) 思政教育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提升綜合素養(yang) ,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培養(yang) 又紅又專(zhuan) 、德才兼備的人才。國防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ang) 和思政教育全過程,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全麵的知識結構,培育學生愛國主義(yi) 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基礎。高校國防教育是強化國防建設,是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yi) 觀念和民族憂患意識,磨煉堅強意誌的重要途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課程體(ti) 係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大學生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途徑。

  高校國防教育是增強學生的綜合國防素養(yang) 的重要途徑。高校國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高校應嚴(yan) 格落實2019年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軍(jun) 事課教學大綱》,通過學習(xi) 國防概述、國家安全知識和軍(jun) 事思想等軍(jun) 事基礎知識,增強學生國防意識、憂患意識和國防安全意識;通過學習(xi) 現代戰爭(zheng) 和信息化裝備等內(nei) 容,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拓展他們(men) 的視野,積極投身到國防建設中;通過軍(jun) 事技能訓練,鍛煉學生的體(ti) 質意誌,幫助學生體(ti) 驗軍(jun) 營生活,激發其報國之誌;同時,結合學生特點探索軍(jun) 事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豐(feng) 富教學內(nei) 容,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

  高校國防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

  國防教育定位不準。高校對國防教育工作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未將其作為(wei)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渠道。高校對於(yu) 軍(jun) 事課教學的方式,通常采取新生入學後階段性、常識性和見習(xi) 性的軍(jun) 事技能訓練和軍(jun) 事理論教學形式,未能從(cong) 學校層麵統籌設計和係統規劃國防教育工作。從(cong) 組織的定位和安排,導致國防教育缺乏整體(ti) 性和係統性。

  國防教育資源不足。國防教育課程除了教材固定的軍(jun) 事基礎知識和軍(jun) 事技能訓練內(nei) 容以外,高校基本未融入地方紅色資源和革命曆史開展教學。國防教育的師資配置不足,缺乏專(zhuan) 業(ye) 的師資力量,他們(men) 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對缺乏。國防教育平台不足,主要表現是校內(nei) 和校外的教學資源不足,大學生國防教育課外活動較少、學生社會(hui) 實踐實訓基地條件未形成, 難以支撐國防教育的持續發展。

  國防教育內(nei) 容單薄、形式單一問題。高校對學生的國防教育形式通常是新生軍(jun) 事訓練和國防教育講座,形式內(nei) 容單一,普遍教學效果不佳。軍(jun) 事理論課多以200-300人的大班製理論講授,甚至是以大型報告講座形式開展,軍(jun) 事技能訓練多以常規的隊列訓練為(wei) 主,年複一年單向灌輸且形式化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參與(yu) 有限,學習(xi) 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培養(yang) 學生愛國愛軍(jun) 情懷,也就難以轉為(wei) 參軍(jun) 報國行動。

  創新構建高校國防教育體(ti) 係

  明確國防教育定位,係統設計教育內(nei) 容。一是從(cong) 學校頂層設計上明確國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yang) 中的基礎性地位,在人才培育目標、課程建設、教學實施等育人關(guan) 鍵環節,都有效融入國防教育內(nei) 容;二是學校要開足開齊軍(jun) 事理論課,結合地方紅色革命文化,係統設計學生在校期間各階段國防教育的內(nei) 容與(yu) 方式,將國防教育因時而異融入課程、貫穿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突出國防綜合素養(yang) 的重要地位;三是結合時事、重大慶祝活動等重要節點,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活動和宣傳(chuan) ,營造良好的國防教育氛圍。

  實施軍(jun) 地校協同、共建共享國防資源。軍(jun) 地校三方在推動全民國防教育過程中有著各自重要的育人責任,推動三方的科研、人力、政策、資金等資源流通和有效利用,充分激發學校、軍(jun) 隊和政府的能力,推動各方聯合共建基地、共享資源、共育師資,解決(jue) 國防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實現了1+1+1>3的協同目標。主要表現是:一是軍(jun) 隊參與(yu) 高校的軍(jun) 事技能訓練教學任務和教學改革活動,高校為(wei) 軍(jun) 隊輸送優(you) 質兵員支持國防建設。高校及時轉化成果為(wei) 地方的全麵國防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社會(hui) 服務。二是軍(jun) 地校聯合開發地方國防教育資源。因地製宜地結合地方紅色曆史和革命文化,深挖紅色革命資源,開發係列教學視頻、教學微課等,不斷豐(feng) 富國防教育優(you) 質特色資源,講好紅色革命故事。三是軍(jun) 地校共建多樣化專(zhuan) 兼結合國防教育師資隊伍。采取“校內(nei) 教師+校外特聘軍(jun) 事課專(zhuan) 家”“退役軍(jun) 人+現役軍(jun) 人”“國防教育講師團+大學生教官隊”等方式,組建多元化的國防教育師資隊伍,發揮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合力。四是軍(jun) 地校共建國防教育實踐基地,為(wei) 學生開展軍(jun) 事技能訓練、組織國防實踐教育活動和推進軍(jun) 民融合提供平台。

  遵照個(ge) 體(ti) 心理發展規律,創新國防教育模式。根據個(ge) 體(ti) “知情意行”逐步上升和整合的特點,按照孕育(了解國防知識)-培養(yang) (培育愛國愛軍(jun) 情懷)-形成(形成愛國愛軍(jun) 價(jia) 值觀)-行動(轉化報國參軍(jun) 行為(wei) )的發展過程,係統設計各階段國防教育教學內(nei) 容和教學載體(ti) ,創新“四階遞進”式國防教育體(ti) 係。價(jia) 值塑造是一項係統工程,離不開知、情、意、行的統一。 高校要引導學生明晰“什麽(me) 是國防”“為(wei) 什麽(me) 要國防”“怎樣愛國”和“如何報國”。“孕育”階段是國防意識的萌芽階段,主要是建構學生國防知識的認知。“培養(yang) ”階段,通過具有區域特色的國防教育課程體(ti) 係,關(guan) 鍵時間節點和重大熱點時間開展教育活動等,培育學生的愛國擁軍(jun) 情懷。“形成”階段是學生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活動,磨煉體(ti) 質意誌,形成國防教育意識和愛國主義(yi) 價(jia) 值觀念。“行動”階段是國防意識生根發芽、轉化為(wei) 具體(ti) 行動的階段,學生通過參軍(jun) 入伍,征兵宣傳(chuan) 、服務地方全民國防教育和愛國擁軍(jun) 等活動踐行報國之行的階段。

  青年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後備力量,更將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高校要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國防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強軍(jun) 思想,把準國防教育在人才培養(yang) 中的定位,推動教學改革,豐(feng) 富教學資源,創新方法,搭建平台,為(wei) 實現“強國夢”“強軍(jun) 夢”儲(chu) 備優(you) 秀人才。

  (作者係共青團海南省委副書(shu) 記)

  許昌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