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非遺 “火”了鄉村
貼春聯、戲冰雪、逛廟會(hui) 、觀燈展,感受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近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溝門鎮西灣村舉(ju) 辦了以“尋年味兒(er) 到西灣”為(wei) 主題的年俗文化節,熱鬧非凡的各種非遺民俗體(ti) 驗活動讓人們(men) 在古鎮裏重拾鄉(xiang) 愁記憶。
近年來,西灣村將非遺與(yu) 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相融合,以非遺展示、休閑體(ti) 驗、特色餐飲為(wei) 亮點,打造集鄉(xiang) 村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ti) 驗等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文化旅遊度假綜合體(ti) 。2022年11月,西灣村入選2022年“全國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優(you) 選項目名錄”名單,獲評“非遺旅遊村寨”。
土默特右旗文化旅遊廣電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杜磊說:“西灣村入選‘非遺旅遊村寨’,對於(yu) 土默特右旗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影響深遠、意義(yi) 重大。一方麵,非遺與(yu) 旅遊的融合能催生一批新的旅遊業(ye) 態和體(ti) 驗項目,促進土默特右旗旅遊業(ye) 更好發展;另一方麵,非遺項目的展示既加強了非遺的保護和傳(chuan) 承,又增加了旅遊產(chan) 品的吸引力,對推動土默特右旗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當地農(nong) 民增收致富、打造內(nei) 蒙古自治區精品旅遊目的地等具有積極的意義(yi) 。”
西灣村村委會(hui)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陳俊峰介紹,西灣村村委會(hui) 鼓勵村民參與(yu) 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同時村裏利用特色非遺項目、農(nong) 村閑置民房、土地等資源,大力推進農(nong) 村“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的“三變”改革,按照“先建機製、後建項目”的原則,構建起“1+3”利益聯結機製。“村民可以通過土地入股增加財產(chan) 性收益,通過發展農(nong) 家樂(le) 和采摘園、售賣特色非遺文創產(chan) 品等增加經營性收益,通過在景區打工增加工資性收益。”
2006年,西灣村村民侯文自發建立了溝門鎮第一家文化大院,並組織開展了一係列文藝活動。2007年,土默特右旗政府為(wei) 文化大院正式掛牌。同年,西灣村派選村民參加了晉、蒙、陝、冀四省區的二人台大賽演出。2014年,借助鄉(xiang) 村旅遊的發展契機,西灣村全力實施民俗文化風情一條街項目,同時引入2項國家級、2項內(nei) 蒙古自治區級、3項包頭市級非遺項目,包括傳(chuan) 統戲劇二人台、葫蘆景泰藍、炕圍畫、民間吹打樂(le) 、踩高蹺等。
如今,一到春節,西灣村都會(hui) 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遊客可以在這裏聽二人台、賞景泰藍、聽吹打樂(le) 、踩高蹺、唱山曲兒(er) 、做剪紙、喝茶湯,整個(ge) 村子門庭若市,熱鬧非凡。另外,隨著杏花節、鄉(xiang) 村“村晚”、非遺進景區及二人台擂台比賽等品牌活動的開展,西灣村更是成為(wei) 遊客體(ti) 驗民俗風情的好去處。
“非遺與(yu) 旅遊的融合不僅(jin) 豐(feng) 富遊客的文化體(ti) 驗,同時也為(wei) 非遺‘活’起來開辟了路徑。”陳俊峰說,在包頭市政府的支持下,西灣村將持續擦亮“非遺旅遊村寨”金色名片,深度挖掘非遺資源,在旅遊資源開發和產(chan) 品建設中,充分利用非遺資源,培育和打造非遺品牌,積極探索非遺傳(chuan) 承保護,利用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讓非遺真正融入生活、回歸生活,推動非遺活態保護與(yu) 傳(chuan) 承。
目前,溝門鎮和土默特右旗文化旅遊廣電局正在積極打造特色非遺體(ti) 驗長廊,以創建國家旅遊休閑街區、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為(wei) 抓手,加快九州民族園、研學基地等項目建設,完成主題夜景亮化工程,以非遺、民俗為(wei) 元素,打造精品主題民宿,促進鄉(xiang) 村旅遊蓬勃發展。同時,積極開展文化旅遊品牌活動,常態化開展網紅直播推介會(hui) ,製定年貨節、民俗節、非遺節等全年文化主題節慶活動計劃,全力形成“月月有節慶、周周有活動”的文旅IP。
杜磊表示,下一步,土默特右旗將大力開發非遺體(ti) 驗項目,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特色景區;以非遺體(ti) 驗活動為(wei) 主題建設非遺體(ti) 驗館,開發非遺作坊、非遺店鋪、非遺主題餐廳等;打造集書(shu) 畫藝術培訓、書(shu) 畫藝術展銷、書(shu) 畫藝術鑒賞、品茶等活動於(yu) 一體(ti) 的特色小院;引進24小時便利店、網紅小吃和文化演藝、節慶會(hui) 展等業(ye) 態,開展杏花節、民俗文化旅遊節等特色節慶活動,打造特色鄉(xiang) 村旅遊品牌。(董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