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黨組織領導的中小學校長負責製 將製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發布時間:2023-01-17 16:2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思想匯】

  作者:郅庭瑾(華東(dong) 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

  我國自1985年試點實施中小學校校長負責製,對推動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但是,與(yu) 三十多年前相比,中小學校育人的內(nei) 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迫切需要轉換學校治理的邏輯。2022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建立中小學校黨(dang) 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加強黨(dang) 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保證黨(dang) 的教育方針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在中小學校得到貫徹落實。我們(men) 要深度理解中小學校黨(dang) 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的內(nei) 涵,將這一製度的優(you) 勢轉化為(wei) 學校治理的效能,推動基礎教育在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1.從(cong) 三個(ge) 維度理解其內(nei) 涵

  中小學校黨(dang) 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的內(nei) 涵,可以從(cong) 三個(ge) 維度理解。

  第一個(ge) 維度:這是嚴(yan) 密高效的黨(dang) 的組織體(ti) 係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延伸。在我國的國家治理體(ti) 係中,黨(dang) 的領導貫穿各領域各層級,取得了國家治理的顯著成效,體(ti) 現出顯著的製度優(you) 勢。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組織體(ti) 係中,從(cong) 中央到地方各級黨(dang) 委為(wei) 主軸,基層和行業(ye) 領域普遍設有黨(dang) 的基層委員會(hui) 、總支部委員會(hui) 、支部委員會(hui) 等黨(dang) 的基層組織,黨(dang) 員作為(wei) 執政黨(dang) 人格化的體(ti) 現,在各層級各領域各行業(ye) 中以自身為(wei) 載體(ti) ,將黨(dang) 的組織意誌和價(jia) 值追求貫注到各自的職業(ye) 角色和工作場景之中。由此,黨(dang) 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一整套組織網絡。學校作為(wei) 基礎教育的重要治理單元,是“黨(dang) 政軍(jun) 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礎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體(ti) 係建設中,黨(dang) 的領導在政治方向、製度建構、政策部署等方麵發揮決(jue) 定性作用。基礎教育領域中黨(dang) 的基層組織是有效的動員和組織工具,需要充分認識並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在動員、組織、利益聚合與(yu) 協調等方麵的多重政治功能,確保基礎教育領域一切工作在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下進行。

  第二個(ge) 維度:這是黨(dang) 的組織形態對基礎教育治理效能的提升。民主集中製是我們(men) 黨(dang) 的根本組織原則。通過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實行集中,形成了民主基礎上的領導權威性、高度的內(nei) 聚力、巨大的動員力和強大的行動力,以此保證黨(dang) 的意誌和指令得到有效實施和執行;網絡化的組織嵌入方式,既有權限和職能分明的層級設置,又有廣泛的組織網絡,實現了黨(dang) 對全社會(hui) 各領域的全麵領導。就基礎教育治理而言,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多領域、多部門的複雜改革局麵,政府部門之間的跨部門合作已經成為(wei) 常態。但由於(yu) 各個(ge) 部門的規章製度有各自的邏輯和規則,有時跨部門合作會(hui) 遇到瓶頸或阻滯。筆者調研發現,編製、職稱和工資是基礎教育領域廣大校長和教師最為(wei) 關(guan) 注的三項政策,它們(men) 的改革均涉及複雜的政府跨部門合作。在教育改革發展任務複雜艱巨、跨部門合作麵臨(lin) 困境的背景下,必須依靠黨(dang) 的領導,以黨(dang) 的最高權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才能有效開展跨部門合作,把黨(dang) 的領導的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高度的治理效能。

  第三個(ge) 維度:這是黨(dang) 政統籌的治理結構對傳(chuan) 統基礎教育治理的超越。在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關(guan) 鍵時期,需要通過不斷變革與(yu) 創新激發並釋放傳(chuan) 統治理模式的治理動能。常規管理大多是日常性或程序性事務,目的在於(yu) 維護政策運轉及製度合規。黨(dang) 領導下的黨(dang) 政統籌治理,能夠有效克服常規管理的不足與(yu) 弊端,以某一特定治理事項為(wei) 中心,將治理任務及相應資源精準指向特定的治理主體(ti) ,甚至直接調集相關(guan) 的機構、職位和人員,極大地避免了目標置換和信息遺失導致的效率損失。以義(yi) 務教育“雙減”政策為(wei) 例,黨(dang) 的全麵領導與(yu) 高位統籌避免了傳(chuan) 統管理慣性常常導致的傳(chuan) 導遲滯和治理失靈,在破除中小學生學業(ye) 負擔長期存在且日益加重的頑瘴痼疾方麵,發揮了巨大效應,取得了顯著的治理效果。

  2.將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

  正確理解黨(dang) 組織領導的中小學校長負責製後,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將製度優(you) 勢切實轉化為(wei) 學校治理的效能。

  首先,要明確學校治理中的黨(dang) 政關(guan) 係,確定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黨(dang) 政功能職責分工。黨(dang) 組織突出政治功能,發揮集體(ti) 領導作用,通過政治統領、思想引領,對製定學校發展規劃和各項決(jue) 策、遴選和使用幹部、行使督察責任等學校治理的重大決(jue) 策議程進行有效領導;黨(dang) 政聯席會(hui) 議要成為(wei) 黨(dang) 組織領導與(yu) 決(jue) 策執行的銜接載體(ti) ,充分協商凝聚共識,學校領導班子在黨(dang) 組織領導下舉(ju) 行黨(dang) 政聯席會(hui) 議,對“三重一大”事項進行集體(ti) 討論,明確責任歸屬,形成合力,保證工作有序運行;同時要發揮黨(dang) 組織的監督責任,通過完善製度,糾正政治作風和業(ye) 務方麵的偏差問題。

  其次,建立完善統一的組織領導體(ti) 製,黨(dang) 組織領導和校長負責合理分解目標責任。學校管理的核心目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ang) 能夠擔當時代大任的優(you) 秀人才,這是涉及全校各項工作的係統工程。構建黨(dang) 組織領導、校長負責、全體(ti) 師生參與(yu) 、家校社協同的全方位育人體(ti) 係,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不論是從(cong) 提高辦學質量的角度,還是從(cong) 更高質量培養(yang) 人才的角度,都應堅持育人為(wei) 本、問題導向,黨(dang) 政統籌、多主體(ti) 參與(yu) 、多部門協同的學校治理架構。可以根據基礎教育學校的不同學段、規模、基礎和傳(chuan) 統,采用黨(dang) 組織成員與(yu) 學校行政交叉任職,或書(shu) 記與(yu) 校長職務一肩挑等形式,以高效銜接,更好發揮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下的統攬作用。

  最後,確保黨(dang) 的組織在學校治理中有效協同各方。實現學校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涉及學校與(yu) 政府、家庭、社區、師生、家長等各主體(ti) 和各領域的協同協作,需要進行相應的製度安排,各相關(guan) 主體(ti) 必須緊密合作、協調一致。否則,就會(hui) 出現製度功效相互抵消的現象。發揮黨(dang) 組織協調學校治理相關(guan) 各方的作用,可以在以下幾個(ge) 方麵謀劃推進:一是黨(dang) 的領導有效覆蓋各個(ge) 領域,包括思政、德育、課程、教學、教研、隊伍建設和社團活動等,不能留下任何一個(ge) 死角;二是黨(dang) 管方向,集中精力主抓涉及學校發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關(guan) 鍵性問題;三是黨(dang) 的全麵領導必須發揮思想引領、資源統籌、力量整合的作用,切實加強中小學校黨(dang) 組織的政治領導能力、思想引領能力和組織建設能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