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牢記囑托培養高層次人才 乘勢而上推動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01-17 16: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清華大學

  牢記囑托培養(yang) 高層次人才 乘勢而上推動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光明日報記者 鄧暉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曉霞 李婧

  “作為(wei) 一名外籍工程師,我目睹了中國不僅(jin) 在技術方麵,而且在服務的可持續性、成本控製和質量保障等許多方麵,都在大步向前發展。若非親(qin) 眼見證這些轉變,真的令人難以置信。”2022年11月14日,曾在“矽穀”工作的法國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生大衛明,在“全球Z世代熱議二十大”論壇上暢談自己對中國新時代巨大變革的切身感受。這場論壇上,來自30餘(yu) 個(ge) 國家的“Z世代”青年網上網下相聚,分享對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以麵向世界、聚焦中國的姿態,展現當代青年的使命擔當和對世界未來的美好憧憬。

  舉(ju) 辦全校幹部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學習(xi) 班,成立清華大學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發起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青年學子聯學聯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係列活動……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以來,清華大學迅速興(xing) 起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把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貫通起來,持續推動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清華園裏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1.守正創新,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2年10月27日晚,清華大學2022級本科生“形勢與(yu) 政策”課程第六講如約而至,約2300名學生或坐於(yu) 教室內(nei) 或守在電腦前認真聆聽。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從(cong)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引入,詳細講解了中國式現代化注重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強調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創新。

  細細聆聽、深深思索,計算機係學生苗碩感到重任在肩:“課程不僅(jin) 帶大家全方位探討了‘碳中和’這個(ge) 中國式現代化所麵臨(lin) 的重大課題,而且激發了大家為(wei) 中國環保事業(ye) 及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貢獻青春力量的責任感與(yu) 使命感。”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清華大學抓牢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立德樹人的關(guan) 鍵課程,以“形勢與(yu) 政策”課程改革為(wei) 先導,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

  2022年秋季學期的“形勢與(yu) 政策”課程專(zhuan) 門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設計課程模塊,強調把問題導向貫穿始終,積極回答好中國之問、時代之問、學生之問,同時,組建由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領銜、多位院士名師擔任主講教師的“一課多師”大團隊,選配10位優(you) 秀青年教師擔任助教、分頭開設54次研討小課,第一時間安排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引導青年學子感受時代脈動,思考清華人在新時代的使命與(yu) 擔當。不少選課學生感到收獲滿滿,直言聽起來能“解渴”,學起來引“共鳴”,品起來增“回味”。

  如果說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一個(ge) “小”單元,那四年一次的清華大學教育工作討論會(hui) ,則是集中了清華師生麵向新時代探索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的一次“大”研討。

  2022年11月9日,清華大學第26次教育工作討論會(hui) 閉幕。曆時7個(ge) 月,21場專(zhuan) 題報告會(hui) 、72場校級研討會(hui) 、350餘(yu) 場院係綜合性或專(zhuan) 題研討,創新推出的“教學7個(ge) 1”特色活動,吸引教師約1.6萬(wan) 人次參與(yu) ,深入探索課堂治理體(ti) 係改革,改進教學係列教師評價(jia) 與(yu) 發展支持體(ti) 係,成立為(wei) 先書(shu) 院、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等持續探索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模式……清華園裏時時充盈著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赤誠情懷,處處湧動著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的精神熱潮。

  “我們(men) 要全麵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思考‘兩(liang) 個(ge) 大局’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對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略意義(yi) ,鞏固深化第26次教育工作討論會(hui) 的成果,並將其轉化為(wei) 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的實際行動。”閉幕會(hui) 上,清華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邱勇的聲音鏗鏘有力。

   2.勇毅擔當,主動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022年11月,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hui) 期間,中印尼兩(liang) 國在巴厘島舉(ju) 辦了首屆“新冠肺炎和結核病黏膜免疫保護論壇暨疫苗開發合作儀(yi) 式”。

  一年前領銜研發了我國首個(ge) 自主知識產(chan) 權新冠病毒中和抗體(ti) 聯合治療藥物的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與(yu) 兩(liang) 國結核病及呼吸道傳(chuan) 染病科學家一同就“吸入用”創新疫苗技術如何消除結核病、新冠病毒感染等傳(chuan) 染疾病展開討論,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集中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為(wei) 攜手應對新冠病毒感染、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貢獻力量,是清華大學堅持以“四個(ge) 麵向”作為(wei) 科研創新根本遵循的生動實踐。

  自2018年起,清華先後成立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萬(wan) 科公共衛生與(yu) 健康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碳中和研究院,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科研攻關(guan) ,在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主動作為(wei) 、勇挑重擔,在關(guan) 係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核心領域取得一係列重要成果。

  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以來,清華大學已陸續湧現出多個(ge) 科研新成果新進展,在堅持“四個(ge) 麵向”、服務“國之大者”中繼續奮勇向前。

  自動化係戴瓊海團隊開發實時去噪方法,實現超越光子噪聲極限的超靈敏熒光成像;物理係周樹雲(yun) 及合作者在離子液體(ti) 插層調控二硒化铌超導電性研究中取得進展;醫學院饒子和、婁智勇團隊等發現生物界中RNA加帽的新機製;交叉信息研究院鄧東(dong) 靈研究組等在超導係統中首次實驗實現了量子對抗機器學習(xi) ;化工係魏飛團隊揭示碳納米管生長中的分子進化行為(wei) ;能動係和燃燒能源中心團隊承研的氣體(ti) 燃燒實驗插件隨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至中國空間站;工程物理係牽頭的中國暗物質實驗(CDEX)合作組首次實現基於(yu) 高純鍺探測器的暗物質—電子相互作用的直接測量……這些科技成果正是清華大學一直以來主動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縮影。

  清華大學始終堅持把服務國家作為(wei) 最高追求。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表示,要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運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主動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3.引育並舉(ju) ,努力打造世界頂尖人才聚集高地

  2022年11月3日,對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教授朱軍(jun) 、助理教授陳鍵飛師徒來說很是特別——同樣由清華培養(yang) 、從(cong) 海外學成歸國的他們(men) ,在同一場入黨(dang) 發展會(hui) 上迎來了自己的政治生日。

  朱軍(jun) 的導師、有著62年黨(dang) 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教授張鈸見證了這個(ge) 時刻。他在現場動情地說:“我一生中最滿意的事就是培養(yang) 了80多位優(you) 秀的博士生。你們(men) 現在是黨(dang) 員了,不僅(jin) 要自己最優(you) 秀,還要帶領團隊走向最優(you) 秀。”

  這是清華大學始終堅持黨(dang) 管人才,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xie) 照。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清華大學已有近110名青年教師光榮加入黨(dang) 組織。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xing) 靠人才。清華大學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厚植人才發展沃土,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聚集了一批批與(yu) 黨(dang) 同行、與(yu) 國共進的高層次人才。

  2022年10月31日,計算機係任炬、地學係同丹、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吳昊、自動化係吳嘉敏、化學係楊傑5位清華青年教師,以及生命學院畢業(ye) 生白蕊,共同入選第五屆“青橙獎”15人獲獎名單,清華大學成為(wei) 獲獎人數最多的機構;

  2022年11月12日,水利係龍笛、能動係胥蕊娜、電子係方璐、計算機係劉奕群、自動化係耿華5人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清華大學是獲獎人數最多的高校;

  2022年11月20日,高等研究院教授姚宏獲2021至2022年度中國物理學會(hui) 葉企孫物理獎(凝聚態物理);

  2022年12月7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獲頒2022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

  築巢引鳳,眾(zhong) 木成林。

  清華大學第十五次黨(dang) 代會(hui) 明確提出,要把服務國家作為(wei) 最高追求,為(wei) 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站在新的起點上,學校把落實第十五次黨(dang) 代會(hui) 部署作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實際行動,栽好“梧桐樹”,廣引“鳳凰”來。

  2022年11月25日,清華大學召開人才工作推進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新時代進一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的若幹意見》,將加強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全麵領導放在首要位置,強調要完善人才工作領導體(ti) 製,發揮黨(dang) 管人才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製度優(you) 勢。

  事業(ye) 激勵人才,人才成就事業(ye) 。“要全麵係統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hui) 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把清華園建設成為(wei) 全球人才向往之地、廣大人才心安之處。”邱勇的講話表明了清華大學黨(dang) 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決(jue) 心。

  紮根中國大地,吸收曆史養(yang) 分,清華園每一顆夢想的種子,都積蓄著成長為(wei) 參天大樹的蓬勃力量;踏上時代征程,邁向宏偉(wei) 目標,清華園每一位拚搏的師生,都承載著建設祖國壯美事業(ye) 的殷切希望。麵向未來,清華大學將牢記囑托、乘勢而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團結奮鬥。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