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奮鬥創造新的曆史偉業——紀念宋慶齡同誌誕辰130周年
宋慶齡同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是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qiao) 胞衷心敬愛的卓越領導人,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統一戰線事業(ye) 的積極推動者、人民政協事業(ye) 的傑出領導者。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宋慶齡同誌緊緊把個(ge) 人命運與(yu) 國家命運聯係在一起,始終滿懷愛國熱忱,順應曆史進步潮流,堅決(jue) 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義(yi) 無反顧投入中國人民民主和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ye) ,為(wei) 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勳,為(wei) 黨(dang) 的統一戰線事業(ye) 、人民政協事業(ye) 作出了卓越貢獻。宋慶齡同誌以其堅定信念、崇高風範、偉(wei) 大人格,深受中國各黨(dang) 派團體(ti) 和各族各界人士敬仰和愛戴,永遠值得海內(nei) 外全體(ti) 中華兒(er) 女欽佩和懷念。
宋慶齡同誌追求進步、立場堅定,永遠和黨(dang) 在一起。自投身革命事業(ye) 以來,宋慶齡同誌始終堅信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內(nei) 部革命力量中最大的動力”,秉承“永遠和黨(dang) 在一起”的堅定信念,堅持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同向同行。早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之初,她就參與(yu) 孫中山先生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代表的重要會(hui) 談,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有了初步認識。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宋慶齡同誌等國民黨(dang) 左派繼續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合作,與(yu) 蔡元培等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積極營救廖承誌、陳賡等共產(chan) 黨(dang) 員。1935年11月,當得知中央紅軍(jun) 到達陝北後,她由衷感到高興(xing) ,特意寫(xie) 信給毛澤東(dong) 同誌以示祝賀。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她堅信“共產(chan) 黨(dang) 非但沒有被打敗,反而成了抗日的先鋒”,克服被國民黨(dang) 當局監視、打壓的困局,從(cong) 不避諱與(yu) 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左翼文化人士一同出席活動,鮮明地表明立場。1949年7月1日,宋慶齡同誌發表了《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致敬》的熱情洋溢的講話,指出“歡迎我們(men) 的領導者——這誕生在上海、生長在江西的叢(cong) 山裏、在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的艱難困苦中百煉成鋼、在農(nong) 村的泥土裏成熟的領導者。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致敬!”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同誌始終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對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充滿希望和信心,堅信“社會(hui) 主義(yi) 和共產(chan) 主義(yi) 終於(yu) 會(hui) 成為(wei) 全世界的一種通行的社會(hui) 製度”,“這種社會(hui) 製度,隻有在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也一定會(hui) 實現。”宋慶齡同誌與(yu) 黨(dang) 的領袖在長期的共同工作中,推心置腹,親(qin) 密無間,締結了牢不可破的革命情誼。她對毛澤東(dong) 同誌十分欽佩,認為(wei) 他“不但是一黨(dang) 的領袖,並且是全國人民的導師”。黨(dang) 也一向把她視為(wei) 親(qin) 密的戰友、同誌和可敬的無產(chan) 階級先鋒戰士,毛澤東(dong) 同誌曾指出“黨(dang) 的高級幹部還要向你學習(xi) ,學習(xi) 你的革命堅定性”。周恩來同誌曾說:“延安的朋友們(men) 都惦記著您,感謝您為(wei) 解放區所作的貢獻。”在病危中,宋慶齡同誌仍提出希望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81年5月,鄧小平同誌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緊急會(hui) 議,一致決(jue) 定接受她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正式黨(dang) 員,實現了她長時期來的夙願,這是宋慶齡同誌的光榮,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光榮。
宋慶齡同誌奔走呼籲、團結各方,為(wei) 黨(dang) 的統一戰線事業(ye) 建立了卓越功績。宋慶齡同誌一生與(yu) 黨(dang) 的統一戰線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統一戰線的醞釀、確立、發展、壯大各個(ge) 時期都以其獨特身份地位、崇高威望和號召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早在20世紀20年代,宋慶齡同誌就完全讚同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nong) 工三大革命政策,大力支持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dang) ,協助孫中山先生實行第一次國共合作,為(wei) 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做了大量切實有效的工作。孫中山先生病逝後,她繼承孫中山先生“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誌,堅決(jue) 捍衛新三民主義(yi) ,促使國民黨(dang) 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通過繼續執行三大政策的決(jue) 定。九一八事變後,宋慶齡同誌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nei) 戰,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支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關(guan) 於(yu)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主張以團結抗日大局為(wei) 重和平解決(jue) 西安事變,與(yu) 何香凝、馮(feng) 玉祥等聯名提出《恢複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nong) 工三大政策案》,組織保衛中國同盟促進中國抗日統一戰線與(yu) 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溝通合作,向同情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和海外僑(qiao) 胞進行募捐,為(wei) 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贏得抗日戰爭(zheng) 勝利作出了積極努力。全麵內(nei) 戰爆發後,宋慶齡同誌堅決(jue) 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支持進步組織和民主力量開展“反內(nei) 戰、反獨裁,要團結、要民主”的鬥爭(zheng) ,發表《關(guan) 於(yu) 促成組織聯合政府並呼籲美國人民製止他們(men) 的政府在軍(jun) 事上援助國民黨(dang) 的聲明》,強烈譴責國民黨(dang) 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全麵內(nei) 戰,呼籲建立人民民主製度。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同誌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指出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中“需要集合一切的力量和每一個(ge) 人的知識。每一個(ge) 政黨(dang) 、每一個(ge) 人都可以有所貢獻。黨(dang) 派的‘共存’與(yu) ‘互相監督’、藝術上的‘百花齊放’、科學上的‘百家爭(zheng) 鳴’,這一切都意味著各種不同的因素為(wei) 了國家利益進行真誠合作和有效配合。”她積極發揮朋友遍天下的優(you) 勢,廣泛團結凝聚各族各界人士,為(wei) 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宋慶齡同誌率先垂範、為(wei) 國為(wei) 民,積極參與(yu) 人民政協的創建和履職工作。人民政協的創建與(yu) 宋慶齡同誌的名字緊密相聯。新中國建立前夕,中共中央就誠邀宋慶齡同誌由滬北上參加新的政治協商會(hui) 議,毛澤東(dong) 、周恩來同誌在邀請電報中說:“新的政治協商會(hui) 議將在華北召開,中國人民革命曆盡艱辛,中山先生遺誌迄今始告實現,至祈先生命駕北來,參加此一人民曆史偉(wei) 大的事業(ye) 。”1949年8月,宋慶齡同誌由鄧穎超同誌等陪同抵達北平,在前門車站受到毛澤東(dong) 、周恩來、朱德同誌和民主黨(dang) 派負責人迎接,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當選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她指出,“這是一個(ge) 曆史的躍進,一個(ge) 建設的巨力,一個(ge) 新中國的誕生!”“讓我們(men) 現在就著手工作,建立一個(ge) 獨立、民主、和平與(yu) 富強的新中國,和全世界的人民聯合起來,實現世界的持久和平。”1954年12月,宋慶齡同誌在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hui) 議上當選政協全國委員會(hui) 副主席。任職期間,她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人民政協的一係列重大方針政策,堅持團結和民主,積極引導各黨(dang) 派團體(ti) 和各族各界人士切實履行職責,充分發揮作用,為(wei) 人民政協事業(ye) 蓬勃發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她不辭辛勞,奔走城鄉(xiang) ,訪問工人、農(nong) 民,閱讀報告材料,聽取工作匯報,了解到許多具體(ti) 情況,指出中國“麵臨(lin) 著巨大的任務,就是迅速發展我們(men) 的國民經濟,首先是發展我們(men) 的民族工業(ye) ,以及消除殖民主義(yi) 造成的經濟上停滯落後的狀況,以使我們(men) 人民能夠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享受幸福生活”,提出中國“廣大、分散、原始的”農(nong) 業(ye) 必須現代化,“‘半殖民地地位的’工業(ye) 必須轉變為(wei) 獨立自主、生產(chan) 多樣化、機械化的現代工業(ye) ,‘為(wei) 數少得可憐的’技術人員必須增多”等建議。她關(guan) 注新中國婦女的健康、福利以及在政治、社會(hui) 和教育上的進步,關(guan) 懷青少年和兒(er) 童的健康成長,圍繞相關(guan) 問題提出許多真知灼見。她積極開展人民外交,對外廣泛宣傳(chuan) 中國的政治製度、政策主張,以高超的外交藝術推動國際社會(hui) 正確了解新中國,架設起中國人民通往世界各國的友誼橋梁。
宋慶齡同誌胸懷大局、心係統一,廣泛團結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共同致力於(yu) 祖國統一大業(ye) 。實現祖國統一是孫中山先生的遺願,也是宋慶齡同誌畢生的不懈追求。無論是艱苦卓絕的民主革命時期,還是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她始終“誌先生之誌,行先生之行”,堅持一個(ge) 中國原則,堅定支持祖國和平統一大業(ye) 。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同誌鮮明地表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好多世紀以來一直是如此,這一點已為(wei) 今天世界上一切明白是非的國家所承認”,還批駁了所謂“停火”“托管”“公民投票”“台灣地位未定”等謬論。1955年周恩來同誌在萬(wan) 隆會(hui) 議上闡明實現和平解放台灣的政策後,宋慶齡同誌多次發表文章和談話,讚同和支持中共中央主張,在《隻有一個(ge) 中國!》一文中嚴(yan) 正指出:“中國隻有一個(ge) 。那就是中國人民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的中國。在近代史上,這是第一個(ge) 真正擁有主權的中國。它充分體(ti) 現了我們(men) 整個(ge) 民族的意誌和願望。”“台灣和中國其他領土不能任意被裝扮成‘第二個(ge) ’中國。它們(men) 必須再一次地並永久地回到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的懷抱中來,在全體(ti) 中國人民建設幸福富裕生活的過程中,作出貢獻並得到福祉。”1979年,宋慶齡同誌在為(wei)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發表的文章《人民的意誌是不可戰勝的》中發出熱切期盼:“三十年了,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國家統一的大業(ye) 還沒有完成,哪一個(ge) 中國人不應感到身有責任呢?”她深情地表示“我們(men) 希望我國全體(ti) 人民能‘在同一個(ge) 屋簷下’和睦相處”,真誠呼籲“台灣同胞能同我們(men) 一起,共同努力,來進一步發展和壯大革命的愛國統一戰線,為(wei) 偉(wei) 大的祖國早日實現統一、共同發展四個(ge) 現代化的建國大業(ye) 而做出應有的貢獻。”她廣泛團結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qiao) 胞特別是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的故舊友朋,真心誠意地對待海外親(qin) 屬,潤物無聲地化解曆史積怨,殷切期待國共第三次合作,積極促進祖國統一大業(ye) 。
高風亮節,永垂千古。宋慶齡同誌把畢生精力無私奉獻給了振興(xing) 中華的偉(wei) 大事業(ye) 。她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驕傲。宋慶齡同誌雖然離開我們(men) 已經40多年了,但她的革命精神、高尚人格、不朽功勳將永遠被中國人民銘記。宋慶齡同誌曾充滿信心地說:“我衷心地祝願我國偉(wei) 大的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加強團結,走向更加光輝的前程。”曆史長河波瀾壯闊,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創造了今天的中國。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今天,我們(men) 紀念宋慶齡同誌誕辰130周年,就是要繼承和發揚宋慶齡同誌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風範和寶貴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齊眾(zhong) 心、匯眾(zhong) 力、聚眾(zhong) 智,以鬥爭(zheng) 精神迎接挑戰,以奮進拚搏開辟未來,以堅定步伐踏上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團結奮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