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向著時代、曆史和人性的深處不斷開拓

發布時間:2023-01-29 16: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31日,中國小說學會(hui) 發布2022年度好小說榜單,經過來自全國各地的40餘(yu) 位專(zhuan) 家評委認真細致的遴選和充分深入的討論,最終評選出45部上榜作品。其中,孫甘露的《千裏江山圖》等5部長篇小說,遲子建的《白釉黑花罐與(yu) 碑橋》等10部中篇小說,潘向黎的《蘭(lan) 亭惠》等10篇短篇小說,韓東(dong) 的《見過魯迅的人》等10篇小小說·微型小說,卓牧閑的《老兵新警》等10部網絡小說入選。多年以來,這個(ge) 由專(zhuan) 業(ye) 文學團體(ti) 率先開創的年度性小說評選,成為(wei) 觀察當代小說創作狀況的一個(ge) 重要風向標。

  中國小說學會(hui) 的年度好小說評選囊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微型小說、網絡小說五大門類,涵蓋了當代小說的所有創作類型。通觀2022年度的這份榜單,從(cong) 中既可見出當下小說界創作群體(ti) 的構成狀況,亦可看到作家們(men) 著力思考和努力表達的主題向度,還可以管窺當前中國小說創作的整體(ti) 風貌和創作成就。

  既探尋曆史縱深處又擁抱廣闊的現實生活

  新時期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當代小說的題材、主題不斷豐(feng) 富,小說表現的內(nei) 外空間不斷拓展。通過中國小說學會(hui) 好小說榜單可以清晰地看到,在2022年度,作家們(men) 對文學的表現空間進行持續有效的探索,在曆史、現實、農(nong) 村、城市、家庭、軍(jun) 事、工業(ye) 、科技、科幻、玄幻等方麵,不斷開疆拓土、深耕細作,尤其是關(guan) 注當下、關(guan) 注時代,書(shu) 寫(xie) 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的佳作不斷湧現。

  付秀瑩的長篇小說《野望》延續了其一貫的對於(yu) 當代鄉(xiang) 村的關(guan) 注和書(shu) 寫(xie) ,以華北平原上的“芳村”為(wei) 基點,近距離書(shu) 寫(xie) 了新時代鄉(xiang) 村的現實風貌與(yu) 未來趨向,與(yu) 《陌上》等係列作品一起,共同構築了一個(ge) 新時代鄉(xiang) 村的鮮活鏡像。在《野望》中,付秀瑩以耐心細膩的筆觸,以一個(ge) 普通鄉(xiang) 村中年女性翠台為(wei) 中心,以日常生活敘事的方式,細致深入地書(shu) 寫(xie) 了當下鄉(xiang) 村的常與(yu) 變,將傳(chuan) 統鄉(xiang) 村文化倫(lun) 理與(yu) 當下時代曆史的波動融於(yu) 日常生活的細節,呈現了中國鄉(xiang) 村的當下形態和文化肌理。

  遲子建的中篇小說《白釉黑花罐與(yu) 碑橋》熔曆史與(yu) 現實為(wei) 一爐,通過一個(ge) 巧妙的曆史與(yu) 現實的對話結構展開敘事。故事的主體(ti) 為(wei) 宋徽宗在“靖康之難”後幽居北地的一段曆史,借助於(yu) “我”月夜漂流不幸落水後的昏迷狀態,在似醒非醒中抵達了曆史深處。作品想象與(yu) 構建了宋徽宗的一段生活史,展現了一個(ge) 集政治身份與(yu) 藝術天賦於(yu) 一體(ti) 的曆史人物的精神內(nei) 麵,是一部頗具想象力和思辨性的優(you) 秀作品。

  潘向黎的短篇小說《蘭(lan) 亭惠》勘探人性的幽微之地,以一個(ge) 富有地方特色的上海餐廳為(wei) 敘事空間,細膩表現了一對上海夫婦麵對子一代情感變化時微妙而複雜的情感波動。作品構思精妙,筆法老到,既表現了富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價(jia) 值觀念,也展現了不同代際人在情感觀念上的差異性。

  網絡文學經過二十餘(yu) 年的發展,已經成為(wei) 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依據其自身的特性生成了獨特的美學風格,成為(wei) 大眾(zhong) 閱讀的重要對象。2022年度的網絡小說在科幻、玄幻、懸疑等方麵都有令人驚喜的作品,有力地豐(feng) 富了當代小說的表現形態。尤其是現實題材日漸成為(wei) 網絡作家所擇取的重要寫(xie) 作向度,使網絡小說有了更強的在地性和當代性。比如,卓牧閑的《老兵新警》是新時代的“警察故事”,以一位退伍轉業(ye) 的刑警韓昕為(wei) 人物中心,講述其在新的行業(ye) 領域充滿戲劇性和故事性的人生經曆,歌頌了平凡而又偉(wei) 大的人民衛士身上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塑造了嶄新的警察形象,體(ti) 現了當代網絡小說麵向現實、麵向時代的積極探索。

  從(cong) 主題向度來看,2022年度的中國小說既有麵向曆史縱深處的探尋重構,又有擁抱廣闊現實的深描細刻,既有對宏觀時代曆史進程的把握,又有對日常生活與(yu) 個(ge) 體(ti) 精神的挖掘,展現了當代作家與(yu) 時代同行、與(yu) 人民同心,積極回應時代召喚、投身時代洪流的擔當精神。

  著力塑造具有典型意義(yi) 的文學新形象

  人物形象是決(jue) 定小說藝術品質的關(guan) 鍵要素,是成功建構小說藝術大廈的重要根基。一定意義(yi) 上,文學史的經典之作都建立在對典型形象塑造的基礎上,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往往都伴隨著一個(ge) 個(ge) 經典的文學形象而被傳(chuan) 播和銘記。2022年度的小說創作中,作家們(men) 也貢獻了不少具有典型性的文學新形象。

  葉彌的長篇小說《不老》,以1978年為(wei) 時間點,描繪了一位女性在曆史交匯時期特殊的生命曆程和情感世界,同時也通過女性視角探查曆史之變、時代之變。主角孔燕妮是一個(ge) 攜帶著特定時代基因、特殊地方文化特征和自我性別意識的獨特形象。她在改革風潮湧動的曆史轉折點,以自己的情感經曆和生活經曆樹立起一個(ge) 獨立自信的現代女性形象,擁有著自由灑脫的愛情觀和迎接新事物的積極姿態。

  王安憶的《五湖四海》是一部書(shu) 寫(xie) 改革開放發展史的“大部頭”中篇小說,通過一個(ge) 家庭的發展史映射出改革開放幾十年的宏闊征途,重構並審視了個(ge) 體(ti) 與(yu) 時代的複雜關(guan) 係。主人公張建設是一個(ge) 伴隨著改革開放一路同行、成長的典型人物,在他由水上而至陸地,由鄉(xiang) 村而入城市,到終至成為(wei) 富甲一方的成功者的過程中,與(yu) 改革開放之後曆次政策調整恰到好處的合拍是其成功的密碼。張建設就是改革開放政策不斷落地生根、引領時代和人民前行的具象化代表。他的生命史生動詮釋了改革開放這一宏大主題和社會(hui) 變革如何落地、如何行動、如何春風化雨、催生萬(wan) 物的曆史過程,這一人物也因此具有了特殊曆史內(nei) 涵的象征性,成為(wei) 具有典型性的新人物形象。

  王蒙的中篇小說《從(cong) 前的初戀》重回曆史深處,講述20世紀50年代青年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劉夏是一個(ge) 步入社會(hui) 不久的青年人,他在革命工作中邂逅了愛情,但又因為(wei) 種種原因無法讓愛情開花結果。小說著力表現了一代人的愛情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信仰,劉夏成為(wei) 特定時代青年的一個(ge) 典型代表。尤為(wei)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與(yu) 其代表作《組織部來了個(ge) 年輕人》形成了巧妙的呼應,將其被壓抑著的愛情敘事充分展開,敞開了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兩(liang) 部作品互為(wei) 鏡像、互相照耀,是一部兼具當代性與(yu) 曆史性意義(yi) 的重要文本。

  小小說因為(wei) 篇幅的局限性,往往不以塑造人物為(wei) 特長,但韓東(dong) 的小小說《見過魯迅的人》在有限的篇幅內(nei) 塑造了一個(ge) 鮮活生動的現代知識分子形象。主人公顧旦子作為(wei) 一名知識分子,既有一定的道德自律性,又充滿對自我解放的渴望。他的兩(liang) 次婚姻和他在戒煙過程中的徘徊、糾結,從(cong) 一個(ge) 特殊視角透視出現代知識分子複雜而矛盾的內(nei) 心世界。

  2022年的小說創作中,作家們(men) 普遍重視對於(yu) 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人物與(yu) 時代環境之間形成呼應。同時也注重對人物精神多麵性、複雜性的呈現,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ti) 、豐(feng) 滿,具有更為(wei) 多元的思想價(jia) 值和藝術價(jia) 值。

  在“怎麽(me) 寫(xie) ”上勇於(yu) 嚐試和探索

  小說創作包含著“寫(xie) 什麽(me) ”與(yu) “怎麽(me) 寫(xie) ”兩(liang) 個(ge) 重要麵向。新時期以來,經曆了先鋒小說洗禮的當代作家,普遍樹立了注重“怎麽(me) 寫(xie) ”的自覺意識。在2022年的小說創作中,作家們(men) 不僅(jin) 在“寫(xie) 什麽(me) ”和塑造人物形象上體(ti) 現出創新求變的努力,在“怎麽(me) 寫(xie) ”上更是有著令人眼前一亮的嚐試。作家們(men) 普遍展示出了對銳意創新敘事方式的自覺追求,在接續文學傳(chuan) 統、吸納古典文學經驗的基礎上,努力開拓新的敘事方式,貢獻了新的敘事經驗。

  革命曆史題材小說是當代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ge) 重要向度,形成了綿長而深厚的敘事傳(chuan) 統,但革命曆史敘事往往因為(wei) 與(yu) 大曆史的緊密關(guan) 係,受限於(yu) 諸多的曆史規定性,一定程度上存在審美性和藝術性的不足。本年度位列長篇小說榜單之首的孫甘露的《千裏江山圖》對革命曆史題材敘事進行了創新嚐試。這部小說熔現實主義(yi) 與(yu) 現代主義(yi) 為(wei) 一爐,以嶄新的筆法完成了對革命曆史的重述,將一段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革命曆史,講述得驚心動魄又餘(yu) 味深長,兼具曆史性與(yu) 藝術性,成為(wei) 這一題材寫(xie) 作的一個(ge) 具有突破性意義(yi) 的文本。

  賈平凹的長篇小說《秦嶺記》則在敘事上體(ti) 現了向古典文學致敬和從(cong) 中汲取資源的努力。他以筆記小說的形式講述秦嶺故事,每篇故事短小精悍,各自獨立成章,又都統攝在秦嶺故事這個(ge) 總主題之下,具有內(nei) 在的整體(ti) 性。這部小說在敘述上頗有古典小說的風韻,但在內(nei) 涵上又不乏現代沉思,是一部既蘊含古典文學基因,又融入現代文學元素的富有探索性的優(you) 秀作品。

  地方性敘事是近年來小說敘事的一個(ge) 重要潮流。青年作家厚圃的長篇小說《拖神》將筆觸探向一個(ge) 地方和族群的曆史,講述了帶有地方文化特征的族群史。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敘述方式,作品中人、鬼、神穿插閃回的多重視角,敘事與(yu) 抒情交織變奏的語言風格,充滿傳(chuan) 奇性的故事,使作品形成了奇妙的敘事效果,體(ti) 現了青年作家在敘事方式上的創新能力。

  敘事方式既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內(nei) 容”。探索並豐(feng) 富小說表達方式既是當代作家的任務,也是推動當代小說不斷前行的動力。2022年度的小說創作在敘事的語言、結構、視角等方麵均不乏優(you) 秀之作,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效的探索,這些經驗為(wei) 當代小說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統而述之,2022年可謂是小說創作的一個(ge) 豐(feng) 年。王蒙、賈平凹、王安憶、孫甘露、遲子建、葉彌、潘向黎、徐則臣、付秀瑩、孫頻、厚圃、李司平等數代作家共同發力,整體(ti) 上形成了一種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氣象。作家們(men) 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向著廣闊的時代、深邃的曆史、駁雜的人性不斷開拓和掘進,敏銳深入時代、曆史與(yu) 人性的細部和底部,積極拓展表現空間,探索表達方式,努力以小說的方式呈現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精神。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榜單之外,還有不少因為(wei) 出版或發表時間靠近年末而遺漏在外的優(you) 秀作品,比如王躍文的《家山》、關(guan) 仁山的《白洋澱上》、葉舟的《涼州十八拍》、喬(qiao) 葉的《寶水》、徐坤的《神聖婚姻》、魏微的《煙霞裏》等長篇小說,在出版之後也獲得了很高的評價(jia) ,同樣是2022年度小說創作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本。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