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幻如何擁抱未來 聽聽劉慈欣怎麽說
行星發動機、太空電梯……國產(chan) 科幻如何擁抱未來 聽聽劉慈欣怎麽(me) 說
眼下,電影《流浪地球2》正在全國院線熱映。同時,由《三體(ti) 》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正在總台電視劇頻道和央視頻等平台熱播。作為(wei) 《流浪地球》和《三體(ti) 》的原著作者,科幻作家劉慈欣如何看待這兩(liang) 部正在熱映的國產(chan) 科幻影視作品?科幻電影如何擁抱未來?今天的時空訪問,總台記者獨家采訪科幻作家劉慈欣。
國產(chan) 科幻影視如何超越想象力?
劉慈欣認為(wei) ,《流浪地球2》給了更為(wei) “紀實”的科幻想象,科幻可能是未來的曆史,人工智能也離我們(men) 越來越近,這值得我們(men) 所有人為(wei) 之思考。在談到電影《流浪地球2》的宏大敘事、特效技術時,劉慈欣反複提到了震撼二字。
劉慈欣:《流浪地球2》給人一個(ge) 很震撼的感覺。因為(wei) 係列電影,一般來說,後麵的續集不如第一部,世界電影史上很少有一個(ge) 係列電影是後麵拍的比前麵好。但是《流浪地球2》,確實全方位超越了第一部的水平。從(cong) 特效,到表演,到故事,都比第一部超越了很多。
正在熱映的電視劇《三體(ti) 》,被不少網友們(men) 評價(jia) 為(wei) ,對原著的還原度極高。這一點也得到了劉慈欣的認可。
劉慈欣:電視劇我不太好最終評價(jia) ,因為(wei) 你畢竟隻看了三分之一,我們(men) 也不知道後麵是什麽(me) 樣子,但看過的這部分,感覺它很精確地還原了書(shu) 裏麵,把書(shu) 裏麵的內(nei) 容很精確地用這種電視圖像表現出來,而且它表現出來的那些畫麵都很符合,包括作者也好,包括讀者也好,很符合他們(men) 的想象。
劉慈欣介紹,《流浪地球2》是影片創作團隊原創的一部作品,並非原著小說的改編,體(ti) 現出國產(chan) 科幻片在製作能力和水準上的超越和提升。
劉慈欣:《流浪地球》第二部它和我的小說原著沒有什麽(me) 關(guan) 係了。所以這給人一個(ge) 很大的鼓舞,這個(ge) 鼓舞在哪呢?以前說中國的科幻電影熱衷於(yu) 改編,先找一個(ge) IP文學作品、科幻小說,然後把它改編,這其實多少有些無奈之舉(ju) ,因為(wei) 科幻電影其實更適合於(yu) 原創劇本、不是改編,改編也有,但是世界科幻電影,它很大一部分是原創的,但問題我們(men) 現在科幻劇本原創的力量在國內(nei) 還是比較薄弱的,我們(men) 編劇不少,優(you) 秀的編劇也很多,但你要說對科幻比較熟悉的優(you) 秀編劇,還是比較缺的。但是,《流浪地球2》確實改變了我這種看法,我覺得我們(men) 要是努力去原創這種科幻電影的話,不從(cong) 小說IP改編的話,現在也具有相當的能力水平了。
對於(yu) 小說作品被改編為(wei) 影視劇,劉慈欣也持相對開放態度,他認為(wei) 科幻文學的內(nei) 容,其實更適合用可視圖像的方式來表現。
劉慈欣:每一個(ge) 文字作者,他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變成影視。有些不希望的,可能是擔心人們(men) 曲解他的東(dong) 西,但大部分我覺得還是有這個(ge) 期望的。對於(yu) 科幻作者來說,尤其是這樣。為(wei) 什麽(me) 呢?因為(wei) 科幻文學的內(nei) 容,其實它更適合用可視圖像的方式來表現,對於(yu) 科幻藝術來說,影像的力量要比文字的力量大得多,因為(wei) 文字有些時候對我們(men) 純粹想象的東(dong) 西,你很難把它精確地傳(chuan) 達給讀者,影像卻可以。
國內(nei) “科幻熱”不斷升溫 土壤在哪兒(er) ?
目前國內(nei) 正在不斷升溫的“科幻熱”,土壤在哪裏呢?對於(yu) 這個(ge) 問題,劉慈欣表示中國的飛速發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深刻推動著影片的突破和跨越,這是科幻文學、科幻電影存在和發展的土壤。
劉慈欣:我們(men) 現在科幻的發展,包括我們(men) 現在上映的電影、成功的電影、電視劇,當然他是創作者努力的產(chan) 物,但是從(cong) 本質上說,他是時代的產(chan) 物。我舉(ju) 一個(ge) 例子吧,你就拿《流浪地球2》來說,如果放到30年前,你拍這麽(me) 一部電影,首先這個(ge) 電影是拍不成的,因為(wei) 投資的人就會(hui) 說,這個(ge) 電影不可信,中國人他怎麽(me) 能拯救了世界,他們(men) 怎麽(me) 會(hui) 有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呢,他們(men) 哪有那麽(me) 龐大的超現代的機器,那種天空電梯,他們(men) 還能炸毀月球,說這個(ge) 都覺得不是太可信的,但是現在我們(men) 沒有這種感覺,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首先就讓科幻變得離我們(men) 可以欣賞的地方了。另一個(ge) 方麵,中國現在處於(yu) 飛速發展的時期,我們(men) 周圍的現實、我們(men) 的社會(hui) 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個(ge) 和三十年前是不一樣的,這種變化帶來的直接效應,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對中國的未來、中國的未來對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都充滿著一種吸引力,這種未來對人們(men) 的吸引力,就是科幻文學、科幻電影存在的一個(ge) 最肥沃的土壤。所以,我說現在的科幻電影也好、作品也好,包括我們(men) 這些科幻作家也好,他真的就是時代的產(chan) 物。
科幻作品中的未來科技會(hui) 在現實中實現嗎?
對於(yu) 科幻影視作品,大多數觀眾(zhong) 對於(yu) 裏麵的腦洞大開、神奇宏偉(wei) 的想象十分好奇,這些硬核科幻電影中展現的未來科技、描述的神器和細節,會(hui) 有一天在現實中實現嗎?
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行星發動機、智能量子計算機、太空電梯等“硬核科技”元素讓觀眾(zhong) 深感震撼。太空電梯、數字永生這些未來科技,能在現實中實現嗎。針對網友熱議的話題,劉慈欣作了解答。
劉慈欣:太空電梯從(cong) 理論上來說沒有任何懸念。實際上,但是現在實現最大的障礙是它的材料,因為(wei) 太空電梯要把一根鋼索從(cong) 地麵升到地球同步軌道3萬(wan) 公裏的高度,目前我們(men) 強度最高的材料,大概是碳纖維,它做出的一根鎖鏈,最多隻能升到200公裏,那差了多少。數字永生它有兩(liang) 方麵的技術,一個(ge) 就是信息技術,現在進展很快,另外一個(ge) 就是腦科學,我們(men) 對自己大腦的認識、對大腦的研究,這部分進展很慢。我們(men) 大腦究竟是怎麽(me) 運作的,我們(men) 的記憶、自我意識、思維怎麽(me) 產(chan) 生的,雖然我們(men) 這種研究成果很多,但並沒有真正了解它,如果這方麵沒有突破的話,怎麽(me) 永生。腦子裏麵的信息你就取不出來,數字再好,計算機再大,你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總台記者 王躍軍(jun) 嶽旭輝 李蓉蓉 崔肖冉 裴大偉(wei) 康曉宇 張玉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