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公布實施

發布時間:2023-01-30 11: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29日電(徐婧)28日,《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簡稱《規劃》)正式公布實施。記者從(cong) 北京市文物局獲悉,《規劃》是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必備材料之一,其公布實施將為(wei) 有效保護管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發揮“壓艙石”作用。

  為(wei) 中軸線保護管理提供基礎依據

  自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以來,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視中軸線的保護傳(chuan) 承工作,並於(yu) 2022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保護條例》,此次《規劃》正是對標世界遺產(chan) 保護要求,為(wei) 北京中軸線的保護管理提供方向策略和基礎依據。

  “申遺文本、保護管理規劃和保護條例是並行開展的‘三駕馬車’,三個(ge) 文件是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相關(guan) 規劃工作的負責人、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曆史文化名城規劃所所長葉楠表示,通過保護管理規劃,可以進一步明確到底要怎麽(me) 樣去保護和管理好遺產(chan) 。

  首次明確遺產(chan) 區、緩衝(chong) 區具體(ti) 範圍邊界

  針對北京中軸線遺產(chan) 內(nei) 涵多元、載體(ti) 多樣、空間多點的特點,《規劃》統籌考慮遺產(chan) 及其周邊環境,將保護區域合理劃定為(wei) 遺產(chan) 區、緩衝(chong) 區,並首次明確了區域具體(ti) 範圍邊界。

  全長7.8公裏的北京中軸線北端為(wei) 鍾鼓樓,向南經過萬(wan) 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nong) 壇東(dong) 西對稱布局於(yu) 兩(liang) 側(ce) 。依據《規劃》,這承載遺產(chan) 價(jia) 值的15處構成要素,以及構成要素之間必要的連接區域,即為(wei) 總麵積約5.9平方公裏的遺產(chan) 區。

  緩衝(chong) 區覆蓋麵更廣,包含遺產(chan) 區周邊且與(yu) 北京中軸線形成和發展聯係緊密的區域,總麵積約45.4平方公裏。

  因“人”施策確立保護管理體(ti) 係

  《規劃》提出建立健全職責清晰、運行順暢的遺產(chan) 保護管理體(ti) 係,形成國家、市、區三級的管理架構,以更好地協調促進遺產(chan) 保護與(yu) 城市建設的銜接。同時,還對產(chan) 權主體(ti) 、本地居民、外來遊客、專(zhuan) 家學者及社會(hui) 大眾(zhong) ,分別製定鼓勵與(yu) 支持策略,提升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遺產(chan) 保護效能,實現對遺產(chan) 長期、有效保護與(yu) 管理。

  人才培養(yang) 是遺產(chan) 保護與(yu) 發展的關(guan) 鍵。《規劃》明確指出將製定人才培養(yang) 計劃,積極補充遺產(chan) 保護、曆史研究、規劃建設、文化創意、信息化等各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業(ye) 人才,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北京中軸線遺產(chan) 保護及管理團隊。

  以“城”為(wei) 本推動老城整體(ti) 保護複興(xing)

  北京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規劃》充分考慮北京中軸線與(yu) 老城相互依存、互為(wei) 支撐的格局關(guan) 係,強調以“城”的整體(ti) 保護達成中軸線遺產(chan) 環境的保護,推動區域功能優(you) 化、民生改善、環境提升等多重目標實現,進而實現老城整體(ti) 保護與(yu) 複興(xing) ,讓正陽門文物建築與(yu) 雨燕和諧共存、使北京中軸線上20條景觀視廊通達有序、留住居民的鄉(xiang) 愁記憶和老城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還重點提出,將建立以首都博物館1個(ge) 總展覽為(wei) 主的綜合展示中心,並配合各遺產(chan) 要素專(zhuan) 題展示中心、沿線特色文化驛站、多條文化探訪路串聯而成北京中軸線價(jia) 值闡釋與(yu) 展示體(ti) 係。目前,北京中軸線已初步建設形成中軸線文化探訪路,鍾鼓樓到永定門間步行可基本貫通,沿線還設有地鐵8號線、鐺鐺車、北京觀光1號和2號線大巴車等多種交通方式,可滿足市民遊客的各種參觀體(ti) 驗需求。

  高標準建設遺產(chan) 監測評估係統

  當下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為(wei) 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開辟了一條新路徑。《規劃》重點提出要高標準建立遺產(chan) 監測係統,對遺產(chan) 保存狀況、自然和社會(hui) 環境狀況等方麵進行監測,提升預防性保護管理水平;建設遺產(chan) 檔案信息係統,開展重點問題研究,深化對北京中軸線、北京老城的理解與(yu) 認識。

  《規劃》的出台對於(yu) 進一步促進規範北京中軸線管理、加強保護具有重要意義(yi) ,同時也為(wei) 中國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領域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示範樣本。未來,北京中軸線將繼續嚴(yan) 格遵循相關(guan) 法律法規要求,堅持長期維護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促進曆史文脈的傳(chuan) 承和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使古都之脊綻放時代新韻,使北京老城煥發勃勃生機。(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