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美中國色,綻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發布時間:2023-01-31 15:44:00來源: 文匯報

  兔年第一聲驚歎,屬於(yu) 春晚節目《滿庭芳·國色》帶火的“色彩新潮流”

  大美中國色,綻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梅紅、鞠衣、麹塵、緗葉、菡萏、纁黃、伽羅、月白、天縹、青驪、岱赭、凝夜紫、遠山黛……舞為(wei) 語,曲為(wei) 韻,優(you) 雅演繹一眾(zhong) 中國傳(chuan) 統顏色的東(dong) 方意趣,連日來,亮相兔年央視春晚的創意類節目《滿庭芳·國色》憑借耐人尋味之美霸榜熱搜、刷屏網絡。“中華顏色一眼萬(wan) 年,驚豔歲月”“老祖宗的配色,絕了”“屬於(yu) 中國人的浪漫”……大眾(zhong) 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色彩的鍾愛,從(cong) 網友們(men) 的真情留言中可窺一二。

  氣韻雅致的中國古色,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特有的語匯。它們(men) 遠不止於(yu) 色彩,更承載著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背後蘊藏著中華民族流傳(chuan) 千年的審美基因和經典智慧。也因而,隨《滿庭芳·國色》而“出圈”的大美中國色,點燃的不僅(jin) 僅(jin) 是時下的“色彩新潮流”,更有由悠遠、深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底蘊作為(wei) 有力支撐的文化自信。

  從(cong) 圈粉的“延禧色係”到熱搜的“宮牆紅”,中國色無聲釋放傳(chuan) 統文化魅力

  中國色的“出圈”,近年來其實有跡可循,《滿庭芳·國色》隻是集大成的一次爆點。周傑倫(lun) 流行歌曲《青花瓷》裏唱出的一句“天青色等煙雨”,令多少人醉心於(yu) 如詩如畫又神秘非常的雨過天青色。爆款電視劇《延禧攻略》帶火的“延禧色係”溫柔又高級,那正是濃淡皆宜、美得讓人挪不開眼的一整套中國傳(chuan) 統色係。在全國多地巡演上百場的舞劇《隻此青綠》,用千古名畫《千裏江山圖》中那抹獨特的青綠色,喚醒了中國人的審美體(ti) 驗。

  大眾(zhong) 對於(yu) 中國色的追捧,甚至跨越千年,對接時下的日常生活。頻頻賣斷貨的國風口紅,其郎窖紅、胭脂紅、美人霽等色號的靈感,無不來自中國色。修圖App中備受年輕人青睞的“中國潮色”濾鏡,離不開眾(zhong) 多中國傳(chuan) 統色彩貢獻的智慧。兔年新春,“小紅書(shu) ”上熱搜的去處,很多都指向雍容大氣、年味滿滿的宮牆紅,北京的故宮、杭州的德壽宮、上海的廣富林、成都的武侯祠等皆如是。

  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胡建君看來,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的時代正在到來。“一方麵,一批高質量影視文藝作品、文博藝術展覽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它們(men) 無不塑造了以國色為(wei) 基調的安寧典雅、蘊藉豐(feng) 厚的審美,潤物細無聲地釋放著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麵,身處快時代,越來越多善於(yu) 內(nei) 省的人們(men) 由衷感知到,曆經歲月積澱的才是高級的,直入人心的。”

  審美基因背後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超越了色彩,成為(wei) 中國色最耐人尋味之處

  追捧中國色時,我們(men) 應當追捧的究竟是什麽(me) ?

  單從(cong) 視覺上看,眾(zhong) 多中國色都能在國際通用的潘通色卡裏找到對應的參數。胡建君指出,中國色的獨特性其實更在於(yu) 色彩觀念承載的文化內(nei) 涵。隻有置身於(yu) 文化史上,中國色彩藝術方能獲得完整的意義(yi) 。原來,有別於(yu) 西方三原色的分類法,中國古色遵循的是“五色觀”。這種色彩觀念結合“陰陽五行說”等要素逐漸整合發展而來,並非獨立靜觀的存在,可對應天地、陰陽、方位、季節、聲音,亦牽係五髒、五味、五氣,關(guan) 乎內(nei) 心的聲色與(yu) 動靜。小到個(ge) 人生活習(xi) 慣與(yu) 喜好,大到國家典禮儀(yi) 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時節用不同顏色來順應天地萬(wan) 物之氣象。

  “中國色”網站收錄的中國色多達526種,豐(feng) 富程度遠遠超出人們(men) 的想象。其中很多顏色頗為(wei) 微妙,呈現出含蓄而清雅的高級感,妥妥拿捏了中國人特有的浪漫。文化學者郭浩、李健明在《中國傳(chuan) 統色:故宮裏的色彩美學》一書(shu) 中揭秘了384種中國古色的由來。例如,“蒼筤”是春天竹子出生時的青綠,“月白”是月光灑下的一片青白,“竊藍”是立秋之起色、秋天晴空的一點藍,“海天霞”是海霞燦爛裏雲(yun) 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層淺紅。由此可見,中國色均從(cong) 天地萬(wan) 物的造化中衍生而來,讓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與(yu) 想象力。

  古往今來,中國色也從(cong) 流轉的自然定格在器物、繪畫和建築中,讓更多的人得以捕捉這樣的美感。中國陶瓷的眾(zhong) 多顏色就大有講究,包含文學、美學、哲學等諸多意義(yi) ,對此,馬未都在《瓷之色》一書(shu) 中有過詳述。像是聲名遠播的永樂(le) 甜白釉,妙在一個(ge) “甜”字。這完全是一種主觀感覺,減去一切可能影響呈色的雜質,在景德鎮潔白如玉的高嶺土上施以透明釉,讓白裏透白。盛唐最神秘的瑰寶——秘色瓷,是唐朝皇親(qin) 貴戚專(zhuan) 用瓷器,如美人罩上麵紗,其工藝至今是謎。從(cong)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14件秘色瓷中,就有“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yun) ”的秘色之青。而中國傳(chuan) 統繪畫的色彩奧秘,早在初版於(yu) 1959年的專(zhuan) 著《中國畫顏色的研究》中,近現代工筆畫名家於(yu) 非闇就曾一一拆解。他指出,中國古代畫家不但善於(yu) 運用色彩,而且運用他們(men) 的智慧,使顏料抓緊絹帛,經過多少年的舒卷仍不脫不落。如是才有了宋徽宗《芙蓉錦雞圖》中淺紅色芙蓉花與(yu) 五色絢爛錦雞的相映成趣,以及王希孟用大青大綠兩(liang) 麵著色、染天染水成就的《千裏江山圖》。

  來自生活的大美中國色穿越千年,依然魅力獨具,業(ye) 內(nei) 期待,“出圈”之後的它能更好地裝點今天的美好生活。(本報記者 範昕)

  (來源:文匯報 2023年1月30日 第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