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上的鬆莊
練雲(yun) 偉(wei)
一座半圓形的石拱橋橫跨在小溪上,倒影投在平靜的水麵,偶有一群番鴨從(cong) 橋下遊過,蕩出幾圈漣漪。橋的一側(ce) 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古民居,橋的另一側(ce) 也是古民居,遊人撐著傘(san) ,從(cong) 橋上走過,來來往往。
我抵達浙江鬆陽縣三都鄉(xiang) 鬆莊村時,正下著小雨。群山合圍的鬆莊村煙雨蒙蒙,一棵掛滿紅柿子的柿樹從(cong) 浮著白霧的瓦背上躥出來,鬆莊瞬間有了喜氣。
鬆莊是中國傳(chuan) 統村落,那一日,我撐著傘(san) ,踩著石板路,在宗祠裏駐足,慢慢打開鬆莊的前世今生;在溪邊的吊腳樓喝茶,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最後,一個(ge) 叫“桃空間”的鄉(xiang) 村美術館讓我停下了腳步。
這是一座佇(zhu) 立在溪畔的民居,看上去有些年頭了,土牆有些脫落,木窗有修理過的痕跡,但完整地保留了江南民居的模樣。進入屋內(nei) ,土牆上掛著許多水彩、油畫作品,讓我驚訝的是,這些繪畫的作者都是鬆莊村的留守老人。
組織留守老人繪畫並舉(ju) 辦畫展我還是頭一次見。而且繪畫方式也很特別,他們(men) 用的不是畫筆,而是用青椒、土豆、菜心、香菇、蘋果等果蔬拓印!
幾年前,上海人孫迎盈來到浙西南,她想尋覓一處古村落,開一家民宿,既為(wei) 自己,也為(wei) 更多向往世外桃源的城裏人。她兜兜轉轉,走過18個(ge) 古村落,最後看中了離鬆陽縣城20公裏、隱藏在峰巒疊翠之中的鬆莊村。一個(ge) 擁有600多年曆史、600多人口的村莊,常住人口九成以上是老人,他們(men) 的主要工作就是維護100多畝(mu) 的桃林。
不久,一座擁有15棟木結構夯土客房,配套咖啡廳、餐廳、書(shu) 吧、會(hui) 議室、手作工坊、展覽空間、農(nong) 耕體(ti) 驗園的民宿落成開業(ye) 。民宿的名字與(yu) 桃子、桃花、桃林、桃花源有關(guan) ,叫“桃野”。
鬆莊的村落一直未曾受到破壞,村民依然保留著傳(chuan) 統的生活方式。鬆莊是包容的,因為(wei) 包容,孫迎盈與(yu) 老人們(men) 成了好鄰居、忘年交。除了幹一些農(nong) 活,老人們(men) 平時都閑著。孫迎盈突發奇想,讓爺爺奶奶來“塗鴉”!
73歲的葉金娟老人頭發早已花白,她隔三岔五地給孫迎盈送些新鮮的豆角、莧菜什麽(me) 的。這些勞動果實不就是最好的道具嗎?孫迎盈和員工們(men) 手把手教葉金娟老人拓印,把青椒、土豆、香菇、蘋果等果蔬蘸上顏料,印在紙和畫布上,一組鄉(xiang) 村主題的拓印便大功告成。
爺爺奶奶的作品,還出現在明信片和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的包裝上,鬆莊的農(nong) 產(chan) 品身價(jia) 倍增,桃子從(cong) 過去的每斤3元賣到了6元,桃膠、端午茶、米酒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火爆熱銷。畫展也讓更多藝術家關(guan) 注鬆莊,進駐鬆莊,鬆莊搖身一變,成了一個(ge) 畫家村、網紅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