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擴內需優供給,實體經濟好前景(產經觀察)

發布時間:2023-02-01 10:42:00來源: 人民日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ti) 回升。

  當前,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有效釋放市場主體(ti) 活力、居民消費潛力和產(chan) 業(ye) 升級動力,給產(chan) 業(ye) 經濟恢複發展帶來重大積極影響。實體(ti) 經濟各行業(ye) 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記者采訪了建材業(ye) 、家電業(ye) 、民航業(ye) 的企業(ye) 和相關(guan) 專(zhuan) 家。

  建材業(ye)

  基礎設施投資帶動作用增強,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做好綠色文章

  春節前夕,位於(yu) 安徽淮南市的北新建材年產(chan) 5000萬(wan) 平方米石膏板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工人們(men) 正忙著將產(chan) 品打包裝車,發往各地。“這款產(chan) 品主要用於(yu) 室內(nei) 隔牆、吊頂裝飾裝修,具有一定的隔音保溫功能,還能吸附分解甲醛,淨醛效率達到93.5%。”中國建材集團所屬北新建材總工程師董占波說,今年建材行業(ye) 有望迎來恢複性增長,企業(ye) 打算通過低碳環保和數字智能化技術升級,將石膏板產(chan) 能提高1億(yi) 至2億(yi) 平方米,同時大力發展輕鋼龍骨、防水材料、建築塗料等綠色建材產(chan) 品,更好滿足市場需求。

  2022年,麵對市場需求總體(ti) 偏弱、生產(chan) 成本高位波動等因素影響,建材行業(ye) 迎難而上、苦練內(nei) 功,實現平穩運行、提質增效。一方麵,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建材產(chan) 品加快向輕型化、製品化、高端化轉型,加工製品業(ye) 規模占比超過60%,規模以上建材企業(ye) 數量達到4.2萬(wan) 家。另一方麵,出口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金額超過500億(yi) 美元,比2021年增長10.6%,連續3年創曆史新高。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hui) 總經濟師、副秘書(shu) 長孫星壽認為(wei) ,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今年建材行業(ye) 發展有望保持穩定,並實現恢複性增長。

  從(cong) 市場環境看,基礎設施投資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2022年,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比上年增長20.2%,增速連續4個(ge) 月超過20%,12月新入庫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項目達到3.8萬(wan) 個(ge) 。“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5G、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加快,對建材行業(ye) 平穩運行的基礎支撐作用將繼續發揮。”孫星壽分析。

  從(cong) 內(nei) 生動力看,建材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結構加速轉型。低碳膠凝材料、保溫絕熱材料、太陽能工業(ye) 用超白玻璃……近年來,建材企業(ye) 向低碳、環保、產(chan) 業(ye) 鏈下遊深加工方向延伸的趨勢明顯,產(chan) 品呈現多元化、精細化發展特點,企業(ye) 盈利能力有效增強。“混凝土與(yu) 水泥製品、牆體(ti) 屋麵材料、技術玻璃、非金屬礦等產(chan) 業(ye) 的工業(ye) 化規模化潛力巨大,發展空間依然廣闊。”孫星壽說。

  孫星壽認為(wei) ,今年建材行業(ye) 發展仍麵臨(lin) 一定挑戰。一方麵,房地產(chan) 市場需求相對不足仍將影響行業(ye) ,相關(guan) 調控政策顯效還需一段時間,輸入性通脹壓力也仍然存在。另一方麵,從(cong) 行業(ye) 自身看,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chan) 品的單位能耗、排放強度還要繼續下降,需要企業(ye) 投入資金和技術。

  抓機遇、迎挑戰,要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在電子信息基板玻璃、高性能碳纖維、特種陶瓷等技術方麵,我們(men) 與(yu) 國際領先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孫星壽介紹,針對我國建材業(ye) 薄弱環節,行業(ye) 內(nei) 發起了關(guan) 鍵技術“揭榜掛帥”,努力在3至5年內(nei) 產(chan) 生一批具有顛覆性、迭代性、緊迫性的技術,從(cong) 根本上全麵推動建材行業(ye) 發展轉型。

  抓機遇、迎挑戰,要進一步做好綠色文章。在中國巨石公司桐鄉(xiang) 生產(chan) 製造基地,約43萬(wan) 平方米的屋頂實現了太陽能光伏板全覆蓋,每年可發電近5000萬(wan) 千瓦時,全部返用於(yu) 生產(chan) 。據介紹,當前不少建材企業(ye) 積極行動,打造零外購電、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資源、零碳排放、零廢棄物排放、零員工的“六零”示範工廠。此外,綠色建材產(chan) 品下鄉(xiang) 活動的開展,將在促進農(nong) 房建築材料升級換代的同時,為(wei) 行業(ye) 拓展下沉市場帶來新機遇。

  家電業(ye)

  加快新技術應用和新品類開發,更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市場需求

  空調搭載新風係統、洗衣機刷新除菌性能,老產(chan) 品升級新功能;幹衣機、洗地機、空氣炸鍋、集成灶廣受青睞,新產(chan) 品開辟新賽道……據統計,2022年1至11月,家電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達1.5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7%;利潤1236億(yi) 元,同比增長18.6%。在新一輪家電下鄉(xiang) 的政策利好助力下,家電消費的市場潛力正不斷釋放。“通過企業(ye) 發力謀轉型、政府加力擴內(nei) 需等一係列舉(ju) 措,我國家電業(ye) 實現了來之不易的穩步增長。”中國家用電器協會(hui) 副理事長徐東(dong) 生說。

  專(zhuan) 家認為(wei) ,2023年,隨著內(nei) 需複蘇回暖,家電行業(ye) 具備了企穩回升的良好基礎。以高品質供給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市場需求將是新一年家電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著力點。

  “經過40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wei) 世界家電強國,產(chan) 品覆蓋全球160個(ge) 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20億(yi) 以上的用戶家庭。巨大的市場規模、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領先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優(you) 勢以及技術創新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讓行業(ye) 擁有了再上新台階的底氣。”徐東(dong) 生說,2023年,家電業(ye) 將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基於(yu) 全球市場及用戶需求構建創新體(ti) 係,以創新驅動創造和引領新需求,同時全麵向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擴大智能綠色產(chan) 品供給。

  加快新技術應用和新品類開發。來自京東(dong) 平台的數據顯示,2022年,洗地機、洗烘一體(ti) 機等產(chan) 品銷量同比增長50%。由此可見,即便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新品類、新技術對市場需求的拉動依然強勁。過去幾年,九陽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小家電領域,將太空科技成果民用化,首創不翻麵空氣炸鍋、零塗層電飯煲、輕音破壁機等一係列新產(chan) 品,助力相關(guan) 產(chan) 品國內(nei) 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今年,他們(men) 還將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持續推動產(chan) 品迭代創新。

  千方百計挖掘需求潛力。近年來,麵對傳(chuan) 統大家電存量增多的趨勢,海爾通過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以舊換新等活動,激發下沉市場需求潛力,去年零售額增長10%。商務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汽車、家電、家居、餐飲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左右,是消費的頂梁柱,今年將進一步促進家電家居消費,推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xiang) 和以舊換新。

  民航業(ye)

  航空運輸需求呈現積極變化,今年力爭(zheng) 實現盈虧(kui) 平衡

  春運期間,杭州蕭山國際機場4號航站樓裏,人群熙熙攘攘,客流量明顯上升。“1月7日至27日,機場累計運送旅客173萬(wan) 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日均旅客量約8.3萬(wan) 人次,恢複至2019年春運的七成水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地勤公司值班主任陳禕珣說。今年春運,全民航日均安排客運航班1.1萬(wan) 班,達到2019年春運的73%左右。

  一攬子財稅金融紓困政策加快落地見效,助力民航業(ye) 穩住了發展基本盤。去年全年,民航完成運輸總周轉量599.3億(yi) 噸公裏、旅客運輸量2.5億(yi) 人次、貨郵吞吐量607.6萬(wan) 噸,其中,貨郵吞吐量已恢複至疫情前的80.7%。

  隨著優(you) 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航空運輸需求已顯現積極變化,民航業(ye) 呈現明顯複蘇態勢。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告訴記者一組數據:2023年第二周,國內(nei) 航班量已超過7.7萬(wan) 架次,達到去年春運同期的88%,部分機場航班量快速反彈,比如長春龍嘉機場、三亞(ya) 鳳凰機場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新疆和田機場等支線機場還創下單日旅客吞吐量曆史新高。

  民航業(ye) 人士認為(wei) ,今年要主動適應人流物流需求的明顯回暖,加強保障、優(you) 化服務、創新產(chan) 品,加快實現行業(ye) 複蘇。

  ——加大運力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隨著旅客量增長和基礎設施老化,首都機場需要不斷優(you) 化升級改造。”首都機場集團經營管理部投資管理業(ye) 務經理楊波介紹,今年將加快實施2號航站樓行李係統改造、東(dong) 區樞紐改造、重啟1號航站樓等提質增效項目,遠期還規劃了1號、2號航站樓整體(ti) 改造,新建綜合交通中心,增設軌道線路等項目。

  “一方麵,要增加航點、航班等,特別是著眼中小城市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加大支線航空投入。另一方麵,要加大新建通航機場和中小機場力度,加快形成‘幹支通,全網聯’運輸網絡。”李曉津建議。民航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廈門、呼和浩特等新機場建設,支持首都機場提質增效項目,力爭(zheng) 2023年頒證運輸機場達258個(ge) 。

  ——滿足出行需要,提升服務水平。

  今年,為(wei) 了更好滿足旅客中轉、換乘等多樣化出行需要,民航局鼓勵推出更多“航空+”聯運產(chan) 品,加快民航與(yu) 其他交通方式有機銜接。“中國國航已與(yu) 國鐵集團合作推出空鐵聯運產(chan) 品,讓旅客選擇飛機和列車出行時可以‘一次購票、一筆支付、一證通行’。”國航商務委員會(hui) 市場營銷部高級經理李贇說,目前國航空鐵聯運產(chan) 品已支持30個(ge) 城市、50個(ge) 中轉火車站、282個(ge) 通達火車站,今年空鐵聯運線路還將進一步豐(feng) 富。

  ——發展航空貨運,拓展國際市場。

  “近年來,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規模穩步增長、航線網絡日益豐(feng) 富,去年前11個(ge) 月貨運量已達到2019年同期的110.5%。”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占芬認為(wei) ,下一步應加快培育國際航空物流龍頭企業(ye) ,加快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探索海空、空鐵聯運等綜合化國際貨運產(chan) 品,提升我國航空物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民航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3年,民航係統將在安全第一、市場主導、保障先行的原則下,力爭(zheng) 完成運輸總周轉量976億(yi) 噸公裏、旅客運輸量4.6億(yi) 人次、貨郵運輸量617萬(wan) 噸,總體(ti) 恢複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爭(zheng) 實現盈虧(kui) 平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