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女子“探傷隊”
賀蘭(lan) 山下,一條鐵路孤單地在山穀間延伸。寧夏北部最重要的一條煤炭運輸通道——平汝支線上,蘭(lan) 州鐵路局銀川工務段鋼軌探傷(shang) 車間銀川探傷(shang) 二工區的姑娘們(men) ,堅守在寒風中,對鋼軌進行“體(ti) 檢”作業(ye) 。
1月27日9時52分,一列隻有5節車廂的7524次綠皮火車緩緩駛入大磴溝站。列車停穩後,幾個(ge) 身穿鐵路工作服的女孩子將4台沉重的探傷(shang) 儀(yi) 抬下列車,在站台上站成一排。
“清點工具、拍照上傳(chuan) 、聯係駐站要令。”熟練做好準備工作後,呂葉作了分工,“一會(hui) 兒(er) 作業(ye) ,單金慧帶著孫誌秀、郭芳和張曦去單號道岔,剩下的人和我去雙號道岔。”
26歲的呂葉是女子探傷(shang) 隊的班長,別看她年齡不大,卻是鋼軌探傷(shang) 領域的佼佼者,上班第三年就一舉(ju) 摘得全國鐵道行業(ye) 鋼軌探傷(shang) 職業(ye) 技能競賽個(ge) 人全能第一,是全路火車頭獎章、全國青年崗位技術能手獲得者和全國五一巾幗標兵。
10點整,她們(men) 走下站台,開始了一天的作業(ye) 。
“今天雪大路滑,大家在行走時注意安全!”呂葉提醒大家。
“對於(yu) 探傷(shang) 工來說,彎腰、下蹲、趴鋼軌都是基本動作,膝蓋一年四季和鋼軌打交道,被燙傷(shang) 、凍傷(shang) 是家常便飯。”呂葉說,全部雙號道岔檢查下來,她和班組人員要趴在冰冷的鋼軌上達160餘(yu) 次。
13時,呂葉的班組結束了天窗作業(ye) ,她們(men) 在站台上找了一個(ge) 避風的地方,用一個(ge) 餅子和一包榨菜匆匆解決(jue) 了午飯。“因為(wei) 工作特性,我們(men) 的午飯都是在現場解決(jue) 的,冬天天氣冷,葉姐還給我們(men) 做了保溫的小棉包。”單金慧說。
她們(men) 要頻繁上下道避讓列車,不停地將探傷(shang) 儀(yi) 器從(cong) 高高的鐵路路基上抬至台下,每天踩著石砟步行都在兩(liang) 萬(wan) 步以上。
趁著等返程列車的間隙,呂葉和班組人員開始處理分析當日的作業(ye) 數據,零下16攝氏度的低溫將她們(men) 的臉和手凍得通紅。
15時25分,7523次列車停靠在大磴溝站,呂葉帶著班組的姑娘們(men) 登上列車,從(cong) 大磴溝返回銀川需要2小時14分鍾,空曠的車廂內(nei) ,她們(men) 很快睡著了。
春節期間是平汝支線冬煤運輸最繁忙的時候。呂葉帶領女子探傷(shang) 隊的姑娘們(men) 堅守崗位,守護列車運行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