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探索宏觀宇宙 思考人類未來
2023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2》如約而至,點燃國產(chan) 電影的觀影熱潮。
憑借著科幻場景的震撼力、科幻想象的創造力、科幻人文的認知力,《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國式情感、中國式精神的多重表達,創造了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中國式科幻敘事新話語,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宏闊視野中,展現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流浪地球》係列電影始終堅持以中國情感創新中國科幻敘事。“帶著地球去流浪”的《流浪地球》科幻想象,是中國傳(chuan) 統思想與(yu) 現代科學精神的有機結合,也是中國價(jia) 值融匯世界話語的創新視角。在《流浪地球2》中,“中國視角”的敘事核心得到進一步強化。影片以聯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與(yu) 其助理郝曉晞,航天員劉培強與(yu) 妻子韓朵朵以及師父張鵬,計算機工程師圖恒宇與(yu) 老師馬兆的故事三線並行推進。從(cong) 始終不放棄地堅持“移山計劃”,到呼籲全球捐出核武器以應對月球危機,中國視角貫穿全片,並以此錨定了中國式科幻敘事價(jia) 值立場。置於(yu) 未來世界中央的中國,在不可預知的生存危機麵前,為(wei) 拯救世界提供了獨樹一幟的中國方案,展示了承載中華幾千年文明的中國智慧。同時,釋放出以“家”“親(qin) 情”為(wei) 標識的中國式情感。當妻兒(er) 抽簽無果無法進入地下城避險時,劉培強選擇了再次麵試航天領航員為(wei) 家人獲取名額;為(wei) 了給予已經去世女兒(er) 完整的生命,圖恒宇不惜以身試險,將女兒(er) 的數字生命儲(chu) 存卡接入超級電腦。一個(ge) 甘願犧牲,一個(ge) 充滿冒險,兩(liang) 位主人公在情感選擇上殊途同歸,愛情與(yu) 親(qin) 情迸發出中國式情感的光輝。
無論是中方代表周喆直所彰顯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傳(chuan) 統文人情懷,還是劉培強、圖恒宇身上平凡父親(qin) 為(wei) 至愛家人甘願犧牲與(yu) 冒險的情感寫(xie) 照,都呈現出中國式情感中真實質樸的底色。
《流浪地球2》以中國精神升格中國科幻文化。如果說“中國敘事”與(yu) “中國情感”是在科幻類型的故事層麵建構中表達,那麽(me) 《流浪地球2》更深層次的主題與(yu) 思考,則是在營造十足科幻視聽魅力的同時,將中國價(jia) 值更具哲理思辨性地呈現出來。中華文明曆經滄桑,孕育了“以和為(wei) 貴”“協和萬(wan) 邦”的和平發展願景,催生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處世智慧,成就了“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的包容性治理理念。影片將這些一脈相承的中國傳(chuan) 統哲學與(yu) 人文思想,注入科學精神、科幻想象、科技質感,通過片中人物的關(guan) 鍵抉擇予以表達。
麵對末日危機,身處看似不可逆轉的困境,人類如何選擇?在一係列基於(yu) 科學認知的拯救地球群體(ti) 行為(wei) 中,影片凸顯了“責任”二字的千鈞之力。責任之下,有人物個(ge) 體(ti) 帶有生命呐喊的情感選擇、價(jia) 值選擇、文化選擇;責任之上,更有中國代表堅守的解決(jue) 方案——“團結”與(yu) “堅持”,號召大家團結一致應對月球危機。
當世界各國航天員共同為(wei) 拯救地球去完成一場無法返回的引爆時,“不放棄、不拋棄”所蘊含的中國精神力量,超越了國界與(yu) 種族,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共識中得到有力弘揚。
探索宏觀宇宙、思考人類未來的科幻電影,是具有國際傳(chuan) 播力與(yu) 影響力的電影類型。《流浪地球》係列作品的出現,改變了數十年來世界科幻電影賽道“好萊塢式”的壟斷格局。“中國式科幻”的敘事表達與(yu) 文化創造,創新了全球科幻電影的話語體(ti) 係,豐(feng) 富了世界科幻電影的敘事類型。作為(wei) 中國科幻電影的原創IP,《流浪地球2》堅守中華文明立場,將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人民為(wei) 美好生活奮鬥的力量,作為(wei) 中國科幻電影走向世界、與(yu) 世界對話的文化支撐和價(jia) 值引領,為(wei) 中國電影探索了與(yu) 世界電影並行且交相融匯的發展路徑,增強了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作者:楊乘虎,係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01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