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紅棗產業走向多元化的前世今生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2月1日電 (記者 程勇)八寶飯、老雞湯、棗饃、紅棗糕……紅棗作為(wei) 中國春節喜慶又營養(yang) 的必備食材,在中國人的飯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來自新疆的紅棗因皮薄核小,肉厚質脆、甘甜醇香、細嫩爽口、入口無渣深受美食家和家庭“主廚”們(men) 的喜愛。
新疆紅棗的前世今生
中華文明起源於(yu) 黃河中下遊,棗樹種植也起源於(yu) 此。據考證,春秋戰國時期紅棗傳(chuan) 入河北,漢代時期又引入遼東(dong) ,到兩(liang) 晉時期擴大到了長江流域。
2000多年前,絲(si) 綢之路的開通,將中原的紅棗引入西域。當時采用的辦法都是把棗樹帶土挖出來,運到目的地移栽,這種方式不僅(jin) 僅(jin) 成本太高,成活率低,且無法形成規模,故基本屬於(yu) 庭院種植。
明末清初,新疆不斷從(cong) 各地引入紅棗種植,也開始形成一部分地方品種,其中較出名的就有哈密大棗、喀什小棗、新疆長圓棗等。
20世紀70年代初,憑借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新疆種植技術消除了棗樹原產(chan) 地弊端,使得這些品種栽培表現都好於(yu) 原產(chan) 地。20世紀90年代末,南疆地區大量引進外省區紅棗,掀起了一股種植熱潮。2005年,得益於(yu) 中國農(nong) 科院創新栽培技術,新疆紅棗種植得以大麵積推廣。
作為(wei) 實施優(you) 勢資源轉換戰略的一個(ge) 重要項目,新疆大力推動特色果林基地建設。以此為(wei) 契機,新疆紅棗產(chan) 業(ye) 迎來發展機會(hui) 。如今,新疆僅(jin) 從(cong) 原產(chan) 地引進的品種大約有100餘(yu) 個(ge) ,各地州、縣市也形成了一係列主栽品種,紅棗產(chan) 量連續多年在全國居首。
目前,新疆大體(ti) 呈現以下格局:和田地區為(wei) 駿棗,哈密地區為(wei) 哈密大棗,若羌縣主要為(wei) 灰棗,阿克蘇地區主要是灰棗、冬棗、金絲(si) 小棗;且末縣主要是讚皇大棗、灰棗。其中哈密大棗和阿克蘇紅棗成功申請並被批準為(wei) 地理標誌產(chan) 品。
新疆紅棗種植麵積已達480多萬(wan) 畝(mu) (含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居中國首位,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一顆顆棗樹不但為(wei) 綠洲豎起了一道道防沙牆,還成了農(nong) 民致富的“金果果”。
新疆紅棗“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的原因
紅棗耐寒,耐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feng) 富的光熱資源使新疆具有得天獨厚的紅棗種植優(you) 勢。目前受市場熱捧的和田駿棗,阿克蘇、若羌灰棗,都是從(cong) 中國紅棗傳(chuan) 統產(chan) 地河北、河南、山東(dong) 、山西和陝西五省引進,且品質無一例外地“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
除普通的氣候條件外,新疆紅棗產(chan) 區的地理位置又創造了一種特殊的生態環境,天山雪水灌溉,便於(yu) 各種礦物質營養(yang) 的吸收。
新疆南部若羌、洛浦等縣市的紅棗更具特色,當地由於(yu) 氣候幹燥,幾乎沒有病蟲害,每一個(ge) 未成熟的棗子上麵,都覆蓋著一層來自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灰塵。在當地,有一種自然幹掛在樹上的紅棗,樹上吊幹的過程中,棗子的糖分可以迅速發展集聚,精華全鎖在肉裏,含糖量高達70%以上。收獲時隻要輕輕搖晃果樹,棗子就像落葉般簌簌落地。
這種紅棗一口咬下去,皮薄肉厚,肉質致密較脆,即使煮湯,可保持皮不破,顆顆圓滾滾,棗味十足!
政府支持新疆紅棗更“紅”
從(cong) 原棗到加工棗,從(cong) 棗類食品到含棗食品,適應消費者需求,新疆紅棗正從(cong) 外到內(nei) 不斷變身,和著消費市場的節拍,演繹著“七十二變”,產(chan) 品包裝也從(cong) 簡單粗放到時尚新潮。
新疆一些紅棗加工企業(ye) 立足創新、瞄準健康,適應消費者口味,產(chan) 品越來越豐(feng) 富,更有包裝精美的小罐裝紅棗,這類紅棗品牌標誌醒目、產(chan) 品辨識度高,讓人一眼就能記住。
“以前坐等收購商上門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我們(men) 的需求,在縣政府的幫助下,我們(men) 開通了網絡直播帶貨,還對紅棗的包裝進行了革新,請了專(zhuan) 業(ye) 美術師設計,根據我們(men) 縣紅棗的特點進行精準營銷定位,大大提高了紅棗附加值,也增加了收入。”洛浦縣棗農(nong) 買(mai) 買(mai) 提依明說,該縣在和田地區最早大麵積種植紅棗。
近年來,紅棗產(chan) 品越來越豐(feng) 富,其“搭檔”更加多元。如,奶棗,棗夾核桃等。剛從(cong) 烏(wu) 魯木齊東(dong) 環幹果市場給朋友寄走一箱棗夾核桃的姚培生告訴記者,單吃棗太甜,單吃核桃又有點澀,兩(liang) 種食品混合在一起吃,口感就非常好。這類產(chan) 品走紅的背後,是棗類產(chan) 品向創新化、健康化轉型的實踐。
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以紅棗為(wei) 原料,主要有紅棗加工類和含棗類兩(liang) 大類產(chan) 品。而另一類含有紅棗元素的產(chan) 品,例如棗農(nong) 養(yang) 殖的“紅棗雞”“紅棗鵝”“紅棗羊”也開始在消費市場嶄露頭角。(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