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如何鑄就社會主義文化的新輝煌
編者按:為(wei)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的指導下,光明網聯合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推出“理響中國之鏗鏘有理·黨(dang) 校公開課第五季”專(zhuan) 題視頻。13位黨(dang) 校教師以獨特的青年視角,通過深入淺出的理論闡釋、生動鮮活的理論故事和“高顏值”的理論視頻,推動廣大青年與(yu) 黨(dang) 的創新理論“共情”,打造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力作。
本期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學斌,解碼如何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新輝煌。
想必各位在前段時間特別關(guan) 注北京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應該說是記憶猶新。從(cong) 開幕式的“二十四節氣”“雪花火炬”到閉幕式的“折柳寄情”“紅藍交織”,妙到毫巔地彰顯了我們(men) 中華文化獨有的“和而不同,以和為(wei) 貴”的處世之道、“一葉知秋,見微知著”的美學準則、“五湖四海,天下一家”的家國情懷和“熱忱好客,依依惜別”的東(dong) 方浪漫。看完之後,很多朋友連連大呼過癮。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閉幕式結束之後,總導演張藝謀在他的微博上寫(xie) 下這樣一段話:
我認為(wei) 這次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跟20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自信,我們(men) 放下了包袱,完全放鬆自己才可以浪漫。
我至今在回味,“放下了包袱,完全放鬆自己才可以浪漫”這句意味深長的感慨,一方麵體(ti) 現了張導個(ge) 人創作生涯飽含的真情實感,另一方麵也彰顯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巨大成就。這種文化自信來之不易,它既不是虛張聲勢的文化自戀,也不是求人欣賞的文化自憐,更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自負。它是源自千年積澱、曆經百年奮鬥、終在新時代鑄就的有骨氣的自省、有底氣的自信,以及有誌氣的自強。所以在二十大報告中,我們(men) 黨(dang) 提出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這樣的部署緊緊扣住了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脈動。
從(cong) 自覺到自信,可謂來之不易。
在1997年的一次研討會(hui) 上,我國著名的社會(hui) 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覺”的論斷。他指出:“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曆、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眾(zhong) 所周知,文化自覺是改革開放以來解決(jue) 一係列文化轉型問題的1.0版本方案,文化自信是進入新時代解決(jue) 文化建設問題的2.0版本方案。經過40多載的摸索與(yu) 積累,我們(men) 終於(yu) 提煉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這樣至關(guan) 重要的理論,堪稱是“千淘萬(wan) 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文化自信具有幾個(ge) 特質: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根脈,具有無比的厚度;以中國悠久漫長的曆史為(wei) 軸線,具有空前的廣度;以五千多年不曾斷裂的中華文明為(wei) 載體(ti) ,具有獨特的高度;以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持續理論創新為(wei) 靈魂,具有可貴的深度;以無數中國人民的現實實踐為(wei) 依托,具有真實的溫度。厚度、廣度、高度、深度、溫度,“五度”合一,構成了最悠久、最持久、最深刻的自信。
雖自信仍自醒,方可慎終如始。
這幾年,良渚古國出名了,三星堆破圈了,二裏頭火了,故宮裏的胭脂盒、河南博物館裏的“洛陽鏟”更是一貨難求。《覺醒年代》《山海情》獲得一致好評,豆瓣評分很高,《流浪地球》不僅(jin) 在國內(nei) 票房大賣,在北美市場也是成績斐然,可以說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深入人心。
不過我們(men) 還要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耐心。客觀審視我國文化發展現狀,我們(men) 尚處於(yu) 從(cong) 文化大國、文明古國向文化強國邁進的關(guan) 鍵時期。
眾(zhong) 所周知,文化建設的基礎和關(guan) 鍵,說到底是人才發展的問題。目前製約文化發展的一大因素恰恰是人才不足。比如具備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軍(jun) 人物數量尚不足,全媒體(ti) 傳(chuan) 播研發製作人才短缺,對於(yu) 新的文化群體(ti) 和文化團隊的管理還不夠,文物保護利用人才的培養(yang) 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對外宣傳(chuan) 、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的人才數量和質量皆需要提升。
此外,還需時刻提防文化建設中可能形成的“堰塞湖”。眾(zhong) 所周知,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分配方式、就業(ye) 形式、價(jia) 值理念乃至財富占有都在發生變化,有可能不同層次的人和團體(ti) 對文化資源的占有是不均等的,如果不加引導,有可能會(hui) 導致出現“數字鴻溝”等一係列問題。
因自醒謀自強,實乃大勢所趨。
行百裏者半九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wei) 條件。”我們(men) 仔細梳理二十大報告的文化板塊內(nei) 容,不難感受到具體(ti) 部署條分縷析、精準到位。“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是根本製度保障,“廣泛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體(ti) 現黨(dang) 的價(jia) 值理念與(yu) 精神追求,“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是實現文化強國的具體(ti) 路徑,“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是展開良性文明對話、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必要保障和路徑。五方麵部署“存乎中,形於(yu) 外”,各有側(ce) 重,且融為(wei) 一體(ti) ,支撐著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之前途。
準確把握二十大報告中文化部分的部署,我們(men) 務必要秉持“大文化”的理念與(yu) 格局,以更為(wei) 宏闊的視野去觀照與(yu) 落實相關(guan) 部署。堅信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必將自信愈滿,自強愈盛,新輝煌如期而至。
出品人:楊穀 林振義(yi)
總策劃:陳建棟 孫曉莉
總監製:吳叢(cong) 叢(cong) 黃偉(wei)
策劃:蔣正翔 施墨
監製:張晞 李澍
統籌:韓丹 桑熙 陳航
編導:路天悅 梁爽 常世林
設計:王愛民 楊經國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支持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光明網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