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來自太空的新春禮物

發布時間:2023-02-06 17:4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

  這個(ge) 春節,第二屆“天宮畫展”在中國空間站開展,40幅青少年繪畫作品精彩亮相,這是一份來自太空的“新春禮物”。在參展作品中,孩子們(men) 用畫筆描繪出自己心中的中國夢、航天夢,從(cong) “紅船”啟航到“天路”開工,從(cong) 北京冬奧會(hui) 到東(dong) 北振興(xing) ,從(cong) 紅旗渠到塞罕壩,承載著那些讓人銘記的家國記憶。本版向青少年作者們(men) 發出邀約,請他們(men) 講述畫作背後的故事。

  從(cong) “一渠清水”到“北京明白”

  尚芙名 (12歲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十中學)

  “爺爺,您又坐在這根石條上了。”在爺爺的院子裏,有一根長長的石條,因為(wei) 常年的摩挲,已變得光滑,卻掩飾不住歲月的滄桑。那是爺爺年輕時做石匠、修紅旗渠的見證。

  “爺爺,上次您給我講了挖青年洞的故事,這次再講點別的唄!”“好好好,今天咱們(men) 就講講敢死隊的故事。”“敢死隊?”我聽後很好奇,“爺爺,修渠又不是打仗,怎麽(me) 還有敢死隊啊?”

  “敢死隊就是除險隊!”爺爺說罷頓了頓,“用火藥炸山後,會(hui) 有一些石頭卡在半山腰,要是這個(ge) 時候就去修渠,那些卡住的石頭就可能掉下來,把人砸傷(shang) 、砸死哩!”

  “那可怎麽(me) 辦呢?”我心裏著急起來,為(wei) 那些修渠工人的安全感到擔憂。“這時候就要敢死隊上了,他們(men) 先爬到山頂……”“不是在半山腰炸的石頭嗎?怎麽(me) 要爬到山頂啊?”我越發好奇起來,禁不住打斷了爺爺的話。

  “他們(men) 每人身上係著幾十斤重的繩索,手上拿著鋼釺,把繩子的一頭固定在山頂,另一頭係在自己腰上,然後縱身一跳,在半空中蕩動起來,像蕩秋千一樣在懸崖上蕩來蕩去,除去險石。”“聽起來很好玩呢!”我不由得喊了出來,“是不是和蕩秋千一樣啊?”“好玩?”爺爺生氣地瞪了我一眼,“那可是會(hui) 要人命的!一不留神,身體(ti) 和崖壁撞擊,除下來的石塊又是順著手中的鋼釺往頭上走的,很容易砸著他們(men) ,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那些把命留在渠裏的工友們(men) 啊,要是沒有他們(men) ,哪有這一渠清水……”爺爺重重地歎了口氣,眼前仿佛出現了那一幕幕悲壯的畫麵。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修渠工人,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開通了一條“人工天河”,解決(jue) 了老百姓吃水難的問題,真可謂“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

  “《新聞聯播》開始了,咱們(men) 回屋吧!”爺爺拍了拍石條,起身向屋裏走去。“北京明白!”剛打開電視,便傳(chuan) 來清脆的指令聲,原來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正在進行中國空間站出艙活動。

  “爺爺快看啊!”我趕忙指著電視機裏一個(ge) 穿著航天服的身影說,“她就是我最崇拜的航天英雄——劉洋阿姨,她也是咱們(men) 林州人呢!”

  爺爺聽完連忙從(cong) 口袋中摸出老花鏡,細細端詳起來:“她身上也係著一根繩子呀!”爺爺的眼裏閃著光芒,那光裏,有欣慰,有喜悅,還有希望……半晌,他像是在自言自語,又仿佛是說給我聽的,可能還在對他那些為(wei) 修渠獻出生命的工友們(men) 說:“真是咱紅旗渠的好兒(er) 女啊!”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奇誌,誓把山河重安排!”爺爺哼唱著走入夜色中……那晚我做了個(ge) 夢,夢裏有青年洞,有敢死隊,還有劉洋阿姨,她身著航天服,向家鄉(xiang) 的紅旗渠揮手呢!

  ---------------

  和中國空間站來張自拍

  陳洛琳 (11歲 北京紅英小學唐家嶺校區)

  記憶就像腳印一樣,淺淺地印在沙灘上。歲月的潮水一衝(chong) ,它就可能沒了蹤影。那一次的記憶卻像大樹一樣,深深地紮在我的心裏。每當我想起時,都會(hui) 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

  那是一天晚上,爸爸下班後帶給我一個(ge) 好消息:“快來看看這個(ge) 天宮畫展的通知,將你和空間站的故事畫出來就有機會(hui) 獲獎。你不是很愛畫畫嘛,而且還有機會(hui) 將你的畫帶上天呢!”

  “真的可以上天嗎?”聽到這兒(er) ,我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小時候,爸媽經常帶我去航天城裏麵玩,告訴我這是航天員訓練的地方,是控製航天器飛行的地方……當時我還不理解為(wei) 什麽(me) 要發射各種航天器。直到第一次去媽媽的辦公室,眼前的一幕幕讓我感到無比的震驚:一顆顆衛星在天上轉著圈,能把地球上的高樓大廈、學校操場甚至是小汽車拍得一清二楚!自從(cong) 那時起,一顆小小的航天夢便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種子,懵懂的想法便生了根,發了芽。

  又是一年天宮課堂開講時,看著航天員叔叔阿姨在中國空間站裏飄著、做著各種有趣的實驗,我羨慕極了,多想自己也能飛上天宮,去探索神秘的宇宙蒼穹。

  回想到這裏,我靈感湧現,提筆畫下了《地球自拍》這幅畫:畫作中央是身著航天服的我,正舉(ju) 著勝利的手勢;背景是我們(men) 的空間站,祖國的青山綠水、萬(wan) 紫千紅是畫中最亮麗(li) 的色彩。現在,我國完成了中國空間站“天宮”的建造,未來我們(men) 可能都有機會(hui) 到那裏與(yu) 地球自拍,從(cong) 宇宙中領略祖國之美,感受航天強國的魅力。

  2023年除夕這天,是令我難忘的一天,我的畫真的入選天宮畫展了!第三幅介紹的畫就是《地球自拍》,爸爸拿手機記錄下了我當時驚喜、激動的笑容,全家人都在為(wei) 我高興(xing) 。弟弟搖著我的手說:“姐姐,我也想去天宮給地球拍照!”“會(hui) 的,等你長大了就可以去了!”我肯定地回答。又一顆航天種子埋下了。

  ---------------

  歡迎來到月宮“重慶站”

  劉蓮錦(8歲 重慶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我喜歡看深藍色夜空中的星星,看它們(men) 對我一閃一閃地眨眼睛。

  記得去年夏天的一個(ge) 晚上,我們(men) 一家人在學校操場上乘涼,突然,我看到一個(ge) 會(hui) 移動的“星星”,它不緊不慢地沿著一個(ge) 軌跡緩緩向前。

  我手指著它,趕緊喊媽媽:“你看那個(ge) 星星怎麽(me) 會(hui) 動啊?”媽媽說:“會(hui) 動的肯定就是衛星或者空間站吧,也許就是我們(men) 中國的空間站哦。”

  原來是空間站啊!這一刻,這顆會(hui) 動的“星星”在我眼中無比閃耀。我心裏同時冒出來許多問題:它是怎麽(me) 飛到天上去的呢?上麵有人嗎?為(wei) 什麽(me) 會(hui) 動呢?為(wei) 什麽(me) 會(hui) 像真正的星星一樣發光呢?這些問題,在我心裏變成許多小種子,悄悄地發芽了。

  1月21日,又是一年除夕到。這個(ge) 除夕對我來說格外不同,因為(wei) 第二屆“天宮畫展”,我和那顆會(hui) 動的“星星”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我的畫在中國空間站展出啦!

  我在電視直播的特別節目裏,看到航天員鄧清明叔叔拿著我畫的《歡迎來到月宮重慶站》原作,我激動地從(cong) 沙發上跳起來。

  這一刻,我覺得自己和太空無比接近,仿佛也遨遊到了星空之中。

  我的創作靈感來源於(yu) 平時乘坐的重慶軌道交通一號線和逢年過節去逛街的記憶。山城重慶是旗幟鮮明的麻辣之都,還有中國首條跨座式單軌列車。我就在想,有一天我們(men) 的列車能直接修到月球上,再建一個(ge) “重慶站”,把重慶的美食街也帶到月球上,請所有人品嚐。我也希望有一天全中國的小朋友都可以去月球上旅行,在月球上玩耍。我們(men) 可以在宇宙中探險,在太空中建立一個(ge) 新的城市。

  這個(ge) 春節,我為(wei) 中國空間站寫(xie) 了春聯和“福”字,為(wei) 圓夢乘組的叔叔們(men) 推薦了八寶粥當年夜飯,還為(wei) 他們(men) 做了一棵“吉祥樹”裝點除夕之夜。這些都是十分難忘的經曆,讓我的新年過得既生動又有意義(yi) 。

  ---------------

  山村裏花奶奶的幸福生活

  劉安玉林(10歲 雲(yun) 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第一小學)

  周六就要交繪畫作品了,我還是久久下不了筆,是畫美麗(li) 如畫的玉順湖公園,還是畫金葉飛舞的銀杏大道?是畫燦若雲(yun) 霞的映山紅,還是畫波光粼粼的石壩水庫?媽媽的一句話提醒了我:“趕緊畫吧,畫好了周末帶你去山裏輕鬆輕鬆。”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現了這樣一幕。

  10月的一天,媽媽要帶我去她的朋友家做客。我一聽是去一個(ge) 小山村,還要坐一個(ge) 多小時的車,心裏就有點不樂(le) 意。在我的印象中,農(nong) 村屋前屋後都是些雞鴨糞便,路上垃圾成堆,蒼蠅到處飛,屋子裏雜物亂(luan) 堆。走在小道上,一不小心就會(hui) 踩上牛羊糞便。“晴天走路一身灰,雨天走路一身泥”,雖然空氣還不錯,卻不是一個(ge) 讓我願意停留的地方。

  可是一走進村口,我便意識到自己大錯特錯了,我的眼前不再是泥濘的小路,而是一條條幹淨的水泥路,這些路通往村落的四麵八方,一排排新房整齊地排列著。村前,小河環繞,綠水長流,村旁竹林翠綠,鳥語花香……我覺得眼睛都看不過來了。

  我們(men) 輕輕按響了一家人的門鈴,開門的正是媽媽的朋友。開門的那一瞬間,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

  這是一個(ge) 小四合院,燦爛的陽光灑在院子裏,像給整個(ge) 院子鍍了一層金。院子裏有一輛手推車翻倒下來,車裏金黃的玉米齜著牙,泛著甜甜香味的瓜果散落一地。一隻雄壯的大公雞,抬著頭,邁著驕傲的步伐,對奔跑過來的小花狗“喔喔”地叫著,好像在告訴小狗:“這些都是我的,不許碰!”老母雞帶著小雞在院子裏悠閑地散步,似乎已經習(xi) 慣了大公雞與(yu) 小花狗的“戰爭(zheng) ”。一個(ge) 兩(liang) 三歲的男孩愜意地趴在地上,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向他走去,要把他抱起來。小男孩卻不願意,因為(wei) 他要看公雞和小狗打架。堂屋大門上貼著紅紅的對聯,屋後是成堆成堆的稻穀垛,屋頂太陽能閃著耀眼的光芒,晃得人睜不開眼……瓜果飄香,雞鳴狗吠鵝鴨叫,這一派豐(feng) 收溫馨的情景讓我好喜歡。

  我們(men) 被熱情地迎進屋內(nei) ,隻見到處亮堂堂的,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吃飯時我嚐到了很多農(nong) 村的美味佳肴。我羨慕地對老奶奶說:“奶奶,你們(men) 住在這兒(er) 真幸福。”老奶奶摸摸我的頭,感慨萬(wan) 千地對我說:“國家政策越來越好,給咱們(men) 村子修了路,蓋了房,家家戶戶還安了太陽能,我每月還能領養(yang) 老補助,包裏有錢花,心裏有依靠,我老婆子是趕上了好時代嘍!你待會(hui) 兒(er) 再去活動中心逛逛……”

  看著花奶奶的生活,真令我羨慕,這裏沒有汙染,沒有城市嘈雜的噪音,多了一份清新和寧靜;這裏沒有擁擠,沒有煩惱,更多的是舒適和幸福。

  想到這兒(er) ,我不再猶豫,拿起畫筆,開始畫花奶奶的幸福生活……

  (指導教師 林波)

  ---------------

  在小縣城仰望浩瀚星空

  郭睿(16歲 黑龍江蘿北縣高級中學)

  壬寅癸卯之交,我收到了一份來自星空的新年大禮,我的繪畫作品《列星耀華》在中國空間站展出。這一刻,千言萬(wan) 語難寫(xie) 心中的激動。

  兒(er) 時的我即對星空有了興(xing) 趣。也多虧(kui) 蘿北縣城人口少,光汙染小,子夜隨便找一個(ge) 開闊地,就能南眺銀河,北尋北鬥,念叨著那些從(cong) 紀錄片上聽來的念不順的梅西耶天體(ti) 。偶爾也會(hui) 凝視星宿間的黑暗處,想象千百公裏外,東(dong) 方紅一號衛星仍在星空默唱《東(dong) 方紅》。

  進入初中後,不滿足於(yu) 簡短而不解渴的新聞報道,我從(cong) 學校的閱覽室裏找到了科普期刊。國內(nei) 外前沿天文研究,諸如快速射電暴溯源學說、“悟空號”發現的粒子能量“大拐折”、係外行星搜尋、引力波探測……我看到了一個(ge) 宏大的天文世界。

  我現在就讀的高中有一台赤道儀(yi) ——這恐怕是全蘿北縣唯一一台大型赤道儀(yi) 。我興(xing) 奮地向學校申請使用。升入高中第一個(ge) 寒假,學校的天文觀測室的觀測窗打開,我就和指導老師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yan) 寒中操作赤道儀(yi) 。第一次使用天文望遠鏡,事先沒有製訂觀星計劃,索性從(cong) 月亮看起。凜冽北風擾動著低層大氣,攪得鋸齒形的弦月邊緣不停地抖動,蒼白的月表頗像朔風中寂冷的北國荒原,一片肅穆。調轉鏡頭,對準奎宿二,所見又令我驚奇,一個(ge) 閃著藍白色的光團在視野裏來回躍動。再轉鏡頭,似乎有一個(ge) 極暗弱的星團,連我都不確定是否真的看到了。我既滿意又失望,滿意在於(yu) 第一次觸摸了天文望遠鏡,完成了生命裏第一次天文觀測;失望在於(yu) 沒有準備,沒見到報刊上那些令人驚歎的深空天體(ti) ,也沒選好時機,糟糕的大氣視寧度讓觀測效果大打折扣。

  地處偏遠讓我很難有參與(yu) 天文實踐的機會(hui) ,但這並不妨礙我將目光投向理論研究領域。去年國慶節前夕,我在學校的閱覽室偶遇了一本載人航天領域的學術期刊。90分鍾的閱覽課,隻夠我看完其中一篇論文。其中,僅(jin) 僅(jin) 是對細胞的分選,就有結合聲學、光學、磁學等多學科的不同方案。對於(yu) 各種變量的細致分析,嚴(yan) 謹的推理思路,夾雜於(yu) 文字間的數據圖像、設備的概念圖,讓我有一種站在科研實驗室中與(yu) 科學家對話的感覺。而這僅(jin) 僅(jin) 是載人航天工程技術的冰山一角,我不由得對未來可能從(cong) 事的科研工作產(chan) 生更多期待。

  再次拾起畫筆,勾勒我對祖國航天事業(ye) 的敬意與(yu) 向往。“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這份來自星空的囑托,我已查收,正在執行。

  ---------------

  此刻我想到了錢學森爺爺

  張啟悅(12歲 杭州錢學森學校初中部)

  我家住在杭州市上城區小營巷,這裏人文薈萃、名人輩出,當然,最出名的莫過於(yu) 方穀園2號的錢學森舊居。我很榮幸,作為(wei) 錢爺爺的鄰居,從(cong) 小學到初中,都和錢爺爺有著不解之緣。

  我的小學,圍繞“航天”主題舉(ju) 行了很多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從(cong) 那時起,我就對航天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從(cong) “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嫦娥四號”首次在月背著陸,再到聶海勝叔叔他們(men) 進入中國空間站……每當航天器成功升空時,我的心也隨之逐夢星海。每當此刻,我都會(hui) 習(xi) 慣性地跑到錢爺爺故居,對著他的半身像,說悄悄話,告訴他新的好消息!

  進入杭州市唯一以“錢學森”命名的初中後,我在學習(xi) 中更深地領略到了航天人的那份堅持。錢爺爺早年放棄了國外優(you) 厚的工作生活條件,義(yi) 無反顧地奔赴西北荒漠。從(cong) 此,都市的和風細雨換成了邊陲的漫漫黃沙,從(cong) 青年到白頭,他和千萬(wan) 個(ge) 跟他一樣的航天開創者,在荒蕪的沙漠中一待就是小半輩子。換來的是什麽(me) ?是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e) 零的突破!是中國一步步走向航天大國強大的基石!由他至今,正是一代代航天人,以苦為(wei) 樂(le) 、不計名利、甘為(wei) 人梯、忘我奉獻,使得中國在新世紀站在了人類航天的最前列!

  我熱愛中國航天人!不僅(jin) 因為(wei) 他們(men) 所取得的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更因為(wei) 從(cong) 錢爺爺起,他們(men) 為(wei) 了這一天,付出了我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

  每每,我在錢爺爺故居凝視他的麵容時,總被那一抹微笑所吸引。我想,那裏麵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磅礴自信,也飽含著對接力“錢學森精神”的中國航天人的讚許。

  所以,當我收到第二屆“天宮畫展”的征稿通知時,一刹那,一幅畫麵就浮現在我的腦海:精神矍鑠的錢爺爺,正在用他那炯炯有神的雙眼、標誌性的微笑,讚許地凝視著“中國航天”飛天的壯美瞬間,那背景中搖曳著的“中國紅”,正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用熱血鑄就的!

  (指導教師 黃麗(li) 娜)

  ---------------

  獻給塞罕壩的青春記憶

  張睿恩(7歲 河北承德圍場第四小學)

  前幾天奶奶的老朋友來家裏串門,她們(men) 在客廳說話,我在房間裏寫(xie) 作業(ye) 。忽然我聽見一陣歌聲響起:“知青下鄉(xiang) 40年,當年仿佛在眼前……”隻見她們(men) 眼含熱淚,滿滿都是對過去的追憶。

  奶奶是知識青年下鄉(xiang) 插隊的一員,她被安排到了山灣子林場,正式成為(wei) 一名林業(ye) 工作者,那年她才19歲。走的那天,汽車在山路上不停地顛簸,很多乘客因為(wei) 暈車嘔吐不止,經過了3個(ge) 小時的行駛,終於(yu) 到達了中轉站,她又輾轉坐了1個(ge) 小時的牛車才終於(yu) 到了場部。當時的農(nong) 村環境非常惡劣,常常黃沙漫天。

  奶奶拉著我的手說:“你看我年輕時的照片,怎麽(me) 比現在還老呢?”是啊!天天風吹日曬,人又瘦又黑的,能不老嗎?我問奶奶:“奶奶,那時候那麽(me) 艱苦,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還會(hui) 去下鄉(xiang) 嗎?”奶奶沉思片刻說“還去”。那時候的日子雖然艱苦,但是幹勁充足,他們(men) 秋天上山采種,冬天砍草整地,春天育苗栽樹,夏天砍灌護苗,一年到頭都有幹不完的活兒(er) ,大家渾身都充滿著勁兒(er) 。種樹,是他們(men) 唯一的目標,護林,是他們(men) 喊了一輩子的口號。

  奶奶的抽屜裏有幾本厚厚的相冊(ce) ,我常常纏著奶奶讓她跟我一起看照片,奶奶戴上她的老花鏡,翻開那些泛黃的老照片,認真地看照片裏的每一個(ge) 人,每每看到爺爺的照片時,我總能看見奶奶眼裏泛著的淚光,她手指輕輕撫摸照片上的人。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說:“寶貝,這是你爺爺”。遺憾的是我沒有見過他。聽說爺爺是一名非常傑出的林業(ye) 工作者,他的一生短暫卻絢麗(li) ,家裏至今還保留著他曾經獲得的榮譽。爺爺去世是在一個(ge) 深秋的夜晚,在燈光昏暗的老房子裏,他躺在炕上,無力地拉著爸爸的手,叮囑他好好照顧苗圃裏的小樹苗,還讓爸爸好好學習(xi) ,將來也要做一名林業(ye) 人。

  每年夏天爸爸都會(hui) 帶著我回老家住幾天,車子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上,道路兩(liang) 邊一排排楊樹、柳樹,陽光不時地透過車窗,灑進車內(nei) ,樹影斑駁,格外好看。清晨,幾隻小鳥兒(er) 在我窗邊清脆地鳴叫著,那叫聲喚醒了我。我輕輕地推開了窗戶,一股新鮮而又芳香的空氣撲麵而來。如今的家鄉(xiang) 就像我在畫中畫的一樣,山是綠的,水是清的,田野也是一片綠色,就像一片大草原。

  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曾經光禿禿的大山如今綠樹成蔭,曾經荒蕪的田野如今也成肥田,曾經窮苦的農(nong) 村人如今也發家致富。這些變化的背後,有著一群默默無聞的人,他們(men) 將青春獻給農(nong) 村與(yu) 大山。歲月的年輪在他們(men) 額角刻下印記,植樹造林、保護環境已經融入他們(men) 的生命裏。因為(wei) 他們(men) 深刻地明白有了綠水青山才會(hui) 有金山銀山。

  (指導教師 朱曉紅)

  ---------------

  我的夢想上天了

  張怡萱(9歲 陝西寧強實驗小學)

  我有一個(ge) 夢想,那就是開著宇宙飛船,去探索那擁有星團、星雲(yun) 、粒子和太空射線的神秘太空。

  我要當一名地球守護者,帶上臭氧製造機,飛上天空,把臭氧層的空洞填補起來,不讓紫外線直接照射地球,破壞地球的生態平衡。我還要帶上清潔空氣的工具,把地球上被汙染的空氣“清潔”幹淨,把天空洗得更藍、更亮。

  我還要當一名月球探索者,駕駛著宇宙飛船來到太空,看見我們(men) 的地球被碧藍的海水、連綿起伏的山嶺和遼闊的草原覆蓋著——多麽(me) 美的一顆星球啊!

  很快,我到達了月球,月球上沒有很強的地心引力,我每走一步就會(hui) 跳起來,像兔子一樣。月球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我把從(cong) 地球上帶來的種子撒在月球的沙土裏,種出的玉米比地球上的高出十幾倍,簡直都快趕上一棵大樹了;我還種植了西紅柿,那裏的西紅柿有的比乒乓球還要小,有的卻比西瓜還要大,這些農(nong) 作物成功解決(jue) 了地球上的“糧食危機”。

  我更要當一名宇宙探險家,穿梭太空,去看一看究竟有沒有外星人,他們(men) 是不是像人們(men) 想象的那麽(me) 奇形怪狀,他們(men) 所居住的星球是不是很遙遠、很美麗(li) 。我會(hui) 搭建友誼的橋梁,不讓地球的戰火再燃燒到星際。

  我會(hui) 守護著地球的期盼,飛到浩瀚無垠的太空,找到一顆星球,有光,有水,有氧氣!我會(hui) 把它建造成一個(ge) 有青山綠水、藍天白雲(yun) 的新家園,讓所有想去的人都可以移居過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