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阮餘群:讓歌劇走近人民

發布時間:2023-02-08 16: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藝人物誌】

  光明日報記者 劉平安

  她是女高音歌唱家、歌劇實力唱將。她在《遊吟詩人》《圖蘭(lan) 朵》《茶花女》《卡門》《霸王別姬》等中外歌劇經典作品中演繹了一批獨具個(ge) 人風格的人物形象。她曾在建黨(dang) 百年《偉(wei) 大征程》文藝演出等大型舞台上技驚四座,也曾在高校禮堂、鄉(xiang) 村舞台上激起掌聲巨浪。她希望用歌劇感染人、打動人、熏陶人,讓更多人感受其獨特魅力。

  元宵節到來之際,福建省羅源縣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明月照羅源”元宵焰火晚會(hui) 。這是一場專(zhuan) 業(ye) 歌唱家與(yu) 草根群眾(zhong) 共同奉獻的大聯歡,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掌聲歡呼聲一浪蓋過一浪。中央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阮餘(yu) 群現場表演了多首世界名曲,她那高亢嘹亮的歌喉、情緒飽滿的演繹驚豔了家鄉(xiang) 父老。

  阮餘(yu) 群是福建羅源人,她出生在這裏的一個(ge) 小山村,沒有音樂(le) 世家的背景,沒有少年天才的光環,靠著熱愛與(yu) 努力,從(cong) 求學到從(cong) 事歌劇工作,到主演代表劇目斬獲“文華獎”、全國音樂(le) “金鍾獎”等多項大獎,一步一個(ge) 腳印走到了今天。對於(yu) 阮餘(yu) 群來說,在回家探親(qin) 的間隙多次登台獻唱既是難得的歌劇普及,更是用歌聲回報父老鄉(xiang) 親(qin) ,反哺家鄉(xiang) ,回饋社會(hui) 。讓歌劇走近人民,用歌劇歌唱人民、服務人民正是阮餘(yu) 群的從(cong) 藝初心。

  初見阮餘(yu) 群,短發清爽利落,笑意溫暖如春,舉(ju) 止大方自信,女高音歌唱家特有的聲線使她一開口就讓人感受到了共振。這樣的氣場很容易讓人覺得她天生就是女高音,而忽視其走過的曲折路。

  其實,剛考入福建藝術學校的第一年,阮餘(yu) 群學的是民族唱法。那一年,她吃了不少苦,卻總是感到種種不適。後來在老師的幫助下她開始接觸和學習(xi) 美聲唱法。這一調整看似一小步,卻成為(wei) 阮餘(yu) 群人生的一大步。她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不僅(jin) 在學習(xi) 上如魚得水,更加自信,還通過努力考入了理想的音樂(le) 殿堂——中央音樂(le) 學院。回想起從(cong) 福建到北京住地下室備戰考試的舊時光,以及第一次路過長安街看到天安門時的場景,阮餘(yu) 群至今仍難掩激動之情。

  回首來時路,阮餘(yu) 群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麵對學習(xi) 困難,她不懼挑戰。剛進中央音樂(le) 學院時,阮餘(yu) 群原來接受的應試的速成式教育幾乎要全部推倒重來,她還因此錯過了一場重要的集體(ti) 演出,“全班就我一個(ge) 女生沒去”,這是一次不小的打擊。阮餘(yu) 群咬咬牙“不去就不去吧,努力提高自己才是硬道理”。因為(wei) 努力所以幸運。第一年還是落伍生的阮餘(yu) 群,到了第二年,就在中央音樂(le) 學院第四屆藝術歌曲比賽中拿到了女生組的第一名。後來,她通過參賽檢驗自己每一階段的學習(xi) 成果,陸續在文華獎聲樂(le) 比賽、馬爾蒂尼國際歌劇聲樂(le) 比賽等賽事中取得優(you) 異成績,為(wei) 從(cong) 事歌劇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麵對演出機會(hui) ,她堅毅果敢。大四那年,經典歌劇《遊吟詩人》在中國首演,因為(wei) 機緣巧合,阮餘(yu) 群在其中獲得了一個(ge) 仆人的角色。排練過程中,她不僅(jin) 一遍遍打磨著自己那幾分鍾的戲份,還抱著學習(xi) 的態度把主演的唱段學了下來。機會(hui) 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當時因為(wei) 演出場次問題,演員出了一點狀況。製片人就問我會(hui) 不會(hui) 唱,我想都沒想就堅定地說‘會(hui) ’。”阮餘(yu) 群回憶道,“確實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時也沒考慮那麽(me) 多,機會(hui) 來了就抓住它。”因為(wei) 興(xing) 奮和迫切想做好,阮餘(yu) 群在彩排當天發燒了。“歌劇演出不僅(jin) 是腦力勞動,更是體(ti) 力勞動。”阮餘(yu) 群說,那天一場彩排下來,出完一身汗燒就退了。因為(wei) 成功飾演“萊奧諾拉”,阮餘(yu) 群與(yu) 中央歌劇院結下了不解之緣。2007年,她以合唱編製進入中央歌劇院,還沒參與(yu) 過合唱,就在歌劇《霸王別姬》女主角虞姬的選拔中脫穎而出,成功“解鎖”獨唱演員身份。而從(cong) 合唱到獨唱,多數人需要的時間周期通常是幾年甚至十幾年。

  麵對工作任務,她敢想敢幹。工作中,突發的臨(lin) 時任務說來就來。有時領導會(hui) 突然打電話問哪個(ge) 唱段會(hui) 不會(hui) ,過幾天在哪裏演。阮餘(yu) 群總是回答“沒問題”,哪怕時間緊任務重,唱段不熟,她也欣然接招:“不就是學嘛,不就是練嘛!”劇院組織高雅藝術進校園巡演,動輒十幾二十場,阮餘(yu) 群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股勁,連續多年參與(yu) 其中。“最長的一次巡演,連續演了26場,幾乎天天都在演,很辛苦但也很充實,收獲很大。”阮餘(yu) 群說。

  多年來,阮餘(yu) 群演繹過不少西方歌劇中的經典角色,從(cong) 大學時期出演的《遊吟詩人》中的萊奧諾拉,到工作後出演的《茶花女》中的薇奧莉塔、《蝙蝠》中的羅莎琳達、《圖蘭(lan) 朵》中的柳兒(er) 、《卡門》中的米開拉等,她在塑造角色中提升藝術修養(yang) ,也在不斷思考如何用歌劇講好中國故事,如何讓歌劇走近更多人民群眾(zhong) 。

  “有人覺得東(dong) 方人的聲樂(le) 條件不容易唱好歌劇,但當我們(men) 站到國際舞台上,展示出毫不遜色的聲音和細膩的情感表達時,也會(hui) 讓觀眾(zhong) 刮目相看。”她用西方觀眾(zhong) 更熟悉的美聲詮釋《霸王別姬》《紅軍(jun) 不怕遠征難》這樣的中國原創歌劇作品,每當劇幕終了,場內(nei) 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場外觀眾(zhong) 拍照合影久久不願離去,阮餘(yu) 群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每當想到這些,阮餘(yu) 群就越發感到肩上的擔子之重,“既要讓更多中國人走近歌劇這門相對小眾(zhong) 的藝術,感受歌劇演唱、表演的衝(chong) 擊力、感染力,又要以西方人更容易接受的歌劇形式傳(chuan) 遞中國好聲音,讓中國歌劇走出去”。為(wei) 此,阮餘(yu) 群一直在摸索與(yu) 實踐。

  疫情期間,演出暫時停滯,拒絕躺平的阮餘(yu) 群選擇“回爐”攻讀博士。在新的人生旅程中,她希望對十幾年的演出實踐做一次理論提煉,通過對歌劇領域名家大家藝術成就的研究尋找讓歌劇藝術走近人民、讓中國歌劇走出去的“成功密碼”。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