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政府建設讓民生幸福更有“數”
編者按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重要部署,而數字政府建設是數字中國戰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各地主動順應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趨勢、全麵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麵。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也強調“加強數字社會(hui) 、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普惠性‘上雲(yun) 用數賦智’,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
信息化時代,各地如何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yu) 政府管理服務,以“數”為(wei) 媒,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我們(men) 一起關(guan) 注。
【一線講述】
做市民們(men) 的“數據管家”
講述人:福建省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 薛 博
建設數字福建,是習(xi) 近平同誌2000年在福建工作期間作出的戰略部署,20多年來,經過持續探索和創新實踐,福建在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智慧社會(hui) 等方麵取得了長足進展。去年,福州出台《福州市“十四五”數字福州專(zhuan) 項規劃》,明確了“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的發展目標,並為(wei) 此加速前行。
建設數字福建,需要將各部門間、各數據間的壁壘逐一打破。我們(men) 大數據委就好比城市的“數據倉(cang) 庫”,存儲(chu) 著結構化數據、地圖數據、電子證照數據等大量信息。所有單位對各類數據的申請、使用、流轉情況,我們(men) 都有透徹細致的台賬,做到了“每筆數據流轉有數、流通有序”。現在,我們(men) 正在繼續優(you) 化管理和審批方式,加強數據執法和監督檢查,進一步保障數據安全。
不論作為(wei) 普通市民還是數字福州的建設者,我們(men) 都真切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利。比如,信用數據是惠企惠民的“好幫手”,對於(yu) 數字政府非常重要。2020年3月以來,大數據委和銀行合作助力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推出了複工複市貸等貸款。到今年1月底,已累計發放貸款超過2.47萬(wan) 筆,貸款金額43.62多億(yi) 元。福州市民的個(ge) 人信用積分叫“茉莉分”。借助“e福州”App乘坐地鐵、公交出行時,可憑“茉莉分”享受8折或9折優(you) 惠;經濟困難的家庭,可憑積分享受覆蓋全市1300多所學校的教育延期繳費服務;就醫時,可在全市多所醫院體(ti) 驗“優(you) 先繳費”“優(you) 先預約”等信用激勵……現在,福州已在旅遊、醫療、教育、文娛、交通等26個(ge) 領域打造了“信易+”應用場景,並從(cong) 2022年6月11日起覆蓋全體(ti) 市民和在福州市繳納醫社保公積金的人群。
不少人肯定經曆過忘帶或丟(diu) 失紙質證照的窘境,申領換發非常不便。2014年,福州就啟動了電子證照項目,可在線上實現智能化“秒批”和全流程自動審批。最近,我們(men) 又開始探索電子證照移動應用建設,擴大電子證照的應用領域,創新證照自主管理、授權用證、掃碼亮證等服務,為(wei) 市民們(men) 解決(jue) 更多煩心事。
群眾(zhong) 對城市建設有意見建議,該怎麽(me) 提?除了傳(chuan) 統的12345市長熱線外,大數據委優(you) 化建構了統一受理、高效派遣、聯動處置、分析決(jue) 策和監督考核“五位一體(ti) ”的福州12345平台工作模式。市長熱線真正變成“連心橋”,多次榮獲“全國十佳熱線獎”。
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做好“數據管家”,努力讓數據治理體(ti) 係更完善,為(wei) 決(jue) 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讓市民們(men) 在無數細微處體(ti) 驗生活的便利與(yu) 溫暖。
行政審批“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講述人: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行政審批勘驗會(hui) 審中心主任 李 可
要想發展經濟,讓企業(ye) 在雙流安安心心紮根創業(ye) ,提供高效、貼心、周到的政務服務必不可少。
過去,企業(ye) 申請一次行政審批,得提交一大堆材料,甚至要跑好幾個(ge) 部門,過程煩瑣不說,耗時也很長。為(wei) 了改變這種情況,從(cong) 2019年開始,雙流區行政審批局啟動了“一件事一次辦”改革。
我們(men) 先從(cong) 事關(guan) 每個(ge) 企業(ye) ,又多頭分管的水、電、氣、訊報裝入手。2020年,雙流區在全省率先實現水、電、氣、訊報裝一日辦結。此後,我們(men) 又推行了並聯審批與(yu) 開工統籌“多事聯辦”改革,2022年,在“證照分離”改革和“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的基礎上,推進“證照聯辦”改革。
一次,一位姓楊的女士來到區政務服務大廳窗口谘詢,想辦一所幼兒(er) 園。因為(wei) 涉及現場勘驗,需要通過多個(ge) 部門,以前隻能先辦理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再申辦營業(ye) 執照,全部辦結起碼需要35個(ge) 工作日。現在,僅(jin) 僅(jin) 用了2天時間,楊女士就拿到了營業(ye) 執照和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她激動地說,之前得分好幾次跑,好多材料都是重複提交。現在直接“一站式”申請,交一份材料,流程簡單易懂,對於(yu) 企業(ye) 來說真是太方便了。
這樣的聯辦被我們(men) 稱為(wei) “1+N+3”證照辦理,即以“1”張營業(ye) 執照為(wei) 核心,“N”類準入許可證同時辦理,實現“3”同步——營業(ye) 執照與(yu) 許可證同時辦理、同時變更、同時注銷。
近年來,川渝經濟圈建設讓川渝兩(liang) 地的經濟往來更密切,也對行政審批流程提出了“川渝通辦”的急迫需求。於(yu) 是,我們(men) 設立通辦業(ye) 務專(zhuan) 窗,促進“川渝通辦”落地落實,兩(liang) 地政務服務部門還建立了定期溝通交流機製,相互學習(xi) 政務服務的好經驗。
企業(ye) 業(ye) 務統統搬到網上辦理,工作人員的能力也需要與(yu) 時俱進,不會(hui) 熟練使用係統可不行。我們(men) 對審批專(zhuan) 員和綜合窗口業(ye) 務人員開展了平台係統化培訓,要求每人都熟練掌握四川省市場監管一體(ti) 化平台、四川省人口信息管理係統及四川省聯網轉移等多個(ge) 係統。
這些點點滴滴的進步,都是我們(men) 為(wei) 數字政府建設作出的努力。接下來,我們(men) 將繼續打造市場主體(ti) 準入、準營、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為(wei) 企業(ye) 送上係統集成的數字化服務套餐,真正實現“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築起暢達便捷的“電子求醫路”
講述人:騰訊健康電子健康卡項目負責人 王少君
曾經,求醫問診時“一院一卡、多卡並存、重複發卡、互不通用”是群眾(zhong) 意見最大的民生“堵點難點”之一。2018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發文推動電子健康卡(碼)的建設。
構建衛生健康領域覆蓋全體(ti) 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身份統一標識和認證服務體(ti) 係,就好像築起一條“電子求醫路”:患者無論在全國哪家醫院看病,都能夠“一碼搞定”掛號就診、檢查檢驗預約、繳費取藥、報告查詢,實現患者信息互通共享。我們(men) 有幸成為(wei) 搭建這條“電子求醫路”的參與(yu) 者,然而,“從(cong) 0到1”的攻堅並不容易。
湖南是首批“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點省份之一。到底是先普及卡還是先做醫院應用?這個(ge) 困擾許多地方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湖南。讓電子健康卡(碼)既能快速發到老百姓手上,又能在最短時間內(nei) 在醫院服務中使用,成為(wei) 我們(men) 的破冰方向。基於(yu) 原有的連接能力和底層技術,我們(men) 盡快上線了“微信電子健康卡開放平台”,助力衛健委實現快速發卡、患者入口和醫院服務升級高效連接。
在湖南衛健委信息中心指導下,我們(men) 團隊用短短幾個(ge) 月時間跑遍湖南省14個(ge) 地市的醫院,一麵實地了解醫院需求和醫療服務難點,一麵與(yu) 一個(ge) 個(ge) 市縣係統對接。過程雖然曲折,好在結果令人滿意:我們(men) 如期完成了第一階段目標,在100家醫院上線電子健康卡(碼),取消醫院就診卡。
我們(men) 最開心的是,這切實方便了許多人的生活。長沙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鍾國娟醫生對我們(men) 說:這個(ge) 工具非常方便家庭醫生工作。以前走訪患者,醫生需要扛著一堆資料跑,每次走訪做了記錄,還得重新錄入係統。現在,一切都可以在手機上直接操作,輕省了不少,患者也不用再去排大隊,在院時間大大減少了。
邁出第一步後,電子健康卡(碼)的普及快速推進。時至今日,微信電子健康卡開放平台已接入全國23個(ge) 省級行政區、5000多家醫院。而隨著從(cong) 三甲醫院到社區醫院一碼通行,不僅(jin) 患者可以隨時查看健康檔案,了解自身健康情況,社區醫生也能很方便地進行日常健康管理,為(wei) “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複回社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老年群體(ti) 求醫需求比較大,我們(men) 仔細觀察他們(men) 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醫療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出了電子健康卡(碼)老年版:功能上適當簡化,頁麵更簡潔、操作流程更簡短,盡量一鍵滿足使用需求;字體(ti) 大小、界麵亮度也做了調整,更符合老年人的閱讀習(xi) 慣。
今後,我們(men) 會(hui) 繼續推動電子健康卡(碼)建設,以信息聯通一個(ge) 個(ge) 醫療數據“孤島”,讓更多人享受“一鍵查”“一碼通”“一卡管”的便捷服務。
讓政務服務“一鍵直達”
講述人:海南省海口市市民 林秀凰
作為(wei) 一個(ge) 普通的海口市民,這幾年政府為(wei) 民服務“心中有數”,利用數字技術讓生活更便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變化。
2020年,省裏上線“碼上辦事”平台,不少政務公共服務都可以在這個(ge) 移動端辦理。當年年初,“碼上辦事”和海南省政務服務網、線下政務綜合窗口及自助機終端整合,升級為(wei) “海易辦”。隻要點開小程序或者App,就能辦理、查詢、評價(jia) 幾乎所有政務服務事項,還支持身份證、駕駛證、結婚證等證照換發,甚至可以跨區線上通辦,以前真沒想過,政務服務還可以這麽(me) 方便。
前年,兒(er) 子要上小學了。這自然是家裏的頭等大事,我們(men) 提前兩(liang) 三年就開始關(guan) 注孩子的小學學位申請,隨時關(guan) 注政策變化,到處打電話打聽。加入的微信群裏,也總有家長討論、憂心。但不管怎麽(me) 打聽,消息總不夠靈通。到了申請學位的時候,我們(men) 還得大半夜在學校門口排隊。報完名後,家長們(men) 總是焦慮地不時打電話給學校,“圍堵”老師詢問情況。
2021年起,海口中小學學位申請在“海易辦”上線了。隻要打開“海易辦”App,使用“學區查詢”功能就可以查看每個(ge) 學校的學區劃分情況,報名時,直接在線上提交報名材料就可以。我們(men) 再也不用排隊了,查詢結果和領取通知書(shu) ,也都是線上搞定。打開“海易辦”平台,隨時可以查看審核進度,並根據審核意見補交材料。對我們(men) 這樣的上班族來說,真是省事了不少。
除了少跑腿,線上申辦還簡化了流程。前幾天,我們(men) 家長群裏有位家長說,他的居住證丟(diu) 了,為(wei) 了孩子順利上學必須補辦證件。要是以前,專(zhuan) 門跑一趟相關(guan) 機構辦證又要耗費不少時間,現在網上補辦就能搞定。
我媽媽已經60多歲了。以往,她辦理老人優(you) 待證都得去現場進行資格審核。被納入“快辦”業(ye) 務後,60歲以上老人通過“海易辦”裏的快辦服務即可完成優(you) 待證辦理,後續的高齡長壽老人補貼首次發放校驗等,也都可以線上辦理。老人家出一趟門辦事不容易,這樣的處理方式真是太暖心了。
海口街上電動車不少,通過“海易辦”,還可以預約電動車上牌,節省了市民的時間,也方便了市政管理。此外,生活中還有其他許多便捷:個(ge) 人參保證明查詢打印、申領失業(ye) 保險金、領取離島免稅消費券、查詢社保及公積金、了解申報海南惠企政策……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小事,都能線上“一鍵直達”。數字生活帶來的幸福感滿滿,真想點個(ge) “讚”。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張楠迪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持續推進的改革重點。新時代,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尤為(wei) 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釋放技術紅利,提升治理效能,促進治理理念更新與(yu) 升級。當前,應著力以技術賦能現代政府建設,打通政府職能部門數據壁壘,疏通“數據煙囪”,促進數據集成和共享,降低監管成本,提升監管效能,讓百姓少跑路、數據多跑路,建設透明開放、公平普惠的數字政府及數字化服務體(ti) 係。
近年來,黨(dang) 和國家圍繞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作出諸多重點部署,將加強數字政府建設作為(wei) 政府治理創新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五次會(hui) 議指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舉(ju) 措,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意義(yi) 重大。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數據共享,進一步壓減各類證明事項,擴大“跨省通辦”範圍,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便利企業(ye) 跨區域經營,加快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關(guan) 於(yu)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就主動順應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趨勢、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全麵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麵作出部署,提出了到2025年、2035年兩(liang) 階段工作目標,明確了數字政府建設的七方麵重點任務。
各省紛紛響應,展開了多樣化的數字政府建設探索,結合本地情況製定了相應的建設規劃,並取得一定進展。比如,北京探索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標杆城市,提升整體(ti) 數治能力;上海首提“一網統管”,在精細化和數字化治理上集中發力;浙江以數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職能轉變,構建“平台+大腦”支撐體(ti) 係,深化理論和製度體(ti) 係建設;福建推動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走在全國前列,奮力打造數字政府改革先行省、全國數字化治理示範省……
未來,要以數字化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探索數字賦能新領域、新途徑,突破傳(chuan) 統科層體(ti) 製、行政管理手段的局限和邊界。比如,通過搭建數字政府底層架構,實現部門數據實時匯集及更新,形成部門間安全可追溯的數據共享、互通互聯的協作模式。以數字化助力構建多中心、扁平化的職能部門關(guan) 係網絡,提升部門協作效率。
推進“多跨、多融合”模式,提升數字治理體(ti) 係的係統化建設水平。持續增強跨層級、跨地域、跨係統、跨業(ye) 務、跨部門的技術融合、業(ye) 務融合、數據融合,深化“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改革,深入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打通政務服務的“最後一公裏”,將傳(chuan) 統政策過程進行數字化升級,提升政策製定的科學性、政策執行的有效性、政策評估的協同性。同時,以數字政府建設推動社會(hui) 整體(ti) 的數字化轉型,推進政府、市場、社會(hui) 深度融合。
此外,要正確認識數字技術的工具價(jia) 值及適用範圍,深化基礎性、結構性、製度性改革,避免出現數字化改革對基礎改革的替代效應。持續推動行政體(ti) 製改革、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夯實數字政府建設的體(ti) 製機製基礎;堅持以人為(wei) 本,以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的提升助推數字政府建設,結合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讓更多人共享數字發展成果。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與(yu) 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數字政府體(ti) 係框架將更加成熟完備,整體(ti) 協同、敏捷高效、智能精準、開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數字政府基本建成,為(wei) 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陳之殷、高建進、嚴(yan) 聖禾、周洪雙、陳怡、王斯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