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超級充電寶”蓄勢待發(經濟聚焦·一線看儲能④)

發布時間:2023-02-08 16:2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為(wei) 支撐新型電力係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儲(chu) 能產(chan) 業(ye) 駛入發展快車道——

  “超級充電寶”蓄勢待發(經濟聚焦·一線看儲(chu) 能④)

  本報記者 丁怡婷

  核心閱讀

  裝機規模增長、技術裝備提升、應用成本下降……近年來,包括抽水蓄能、新型儲(chu) 能等技術在內(nei) 的儲(chu) 能技術和裝備,為(wei) 促進新能源的開發消納、提高電力係統的靈活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未來,還需通過進一步發力技術研發、健全市場機製、保障安全水平等,循序漸進,推進儲(chu) 能高效應用和高質量發展。

  山間峽穀,國網新源安徽桐城抽水蓄能電站加緊施工,超過21億(yi) 千瓦時的設計年發電量,可滿足安徽安慶2個(ge) 月的全社會(hui) 用電量;

  地下洞穴,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chu) 能國家示範項目在河北張家口並網發電,項目核心裝備自主化率100%,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2萬(wan) 噸;

  張北草原,國家電投鐵鉻液流電池儲(chu) 能電站試驗正忙,它能將6個(ge) 小時的光伏發電全部儲(chu) 存下來,即便零下40攝氏度也能正常運行,電池使用壽命可達20多年;

  …………

  盡管運用了不同技術、不同裝備,這些“超級充電寶”都能改變電力係統即發即用的傳(chuan) 統運營方式。新能源大發或者用電低穀時充電,新能源出力小或者用電高峰時放電,既能平滑不穩定的新能源發電、助力其開發消納,也能配合常規火電、核電等電源提供調峰調頻等服務,提高電力係統的靈活性。

  當前,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如何?還麵臨(lin) 哪些挑戰?記者進行了采訪。

  裝機規模增長,技術裝備提升

  一般來說,除抽水蓄能外,以輸出電力為(wei) 主要形式的儲(chu) 能被稱為(wei) 新型儲(chu) 能。“抽水蓄能響應時間在分鍾級,具有技術成熟、效率高、容量大、壽命長等優(you) 勢,但受到選址條件要求高、建設周期長等因素製約。”中國能源研究會(hui) 儲(chu) 能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委員陳海生說。而新型儲(chu) 能選址靈活、建設周期短、響應速度快,但目前受到成本、成熟度、安全性等因素製約。

  不同儲(chu) 能技術路線利弊兼有,卻不影響其“百花齊放”。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儲(chu) 能產(chan) 業(ye) 駛入發展快車道,成為(wei) 構建新型電力係統的重要支撐。中關(guan) 村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投運的電力儲(chu) 能項目中抽水蓄能占比達77.6%,新型儲(chu) 能占比21.4%。在新型儲(chu) 能中,鋰離子電池裝機比重最大,達93.9%。

  裝機規模顯著增長。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抽水蓄能總裝機規模達4579萬(wan) 千瓦,是2012年底的2.2倍以上,規模位居世界首位。2022年我國投產(chan) 28台抽水蓄能機組,合計880萬(wan) 千瓦。初步預計,到2023年底,抽水蓄能總裝機規模將超過5000萬(wan) 千瓦。

  技術裝備不斷提升。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李昇介紹,我國抽水蓄能在壩工、庫盆防滲、高水頭壓力管道、複雜地下洞室群等方麵達到了世界先進或領先水平,機組朝著大容量、高水頭、高轉速、可變速方向發展。國家能源局科技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儲(chu) 能用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10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全釩液流電池的隔膜、電解液等關(guan) 鍵材料已經實現國產(chan) 化,壓縮空氣儲(chu) 能技術發展迅速,飛輪儲(chu) 能突破了大容量飛輪及高速電機關(guan) 鍵技術,具有成本低、原材料豐(feng) 富特點的鈉離子電池也嶄露頭角。

  應用成本穩步下降。隨著儲(chu) 能產(chan) 業(ye) 規模發展和技術進步,其應用成本穩步下降。陳海生介紹,過去10年新型儲(chu) 能成本平均每年下降10%至15%。其中,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chu) 能成本快速下降,逐步向抽水蓄能接近,“目前先進的壓縮空氣儲(chu) 能項目每千瓦裝機成本為(wei) 5000至6000元,折算成度電成本為(wei) 每千瓦時0.25元至0.3元,未來5年有望再降20%至30%。”根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的報告,2021年核準抽水蓄能電站平均單位千瓦靜態總投資為(wei) 5367元。

  應用場景多樣,滿足不同需求

  白天屋頂光伏發電,晚上儲(chu) 能電池吸收低穀電,在用電高峰時“反哺”給廠區——在江蘇海基新能源公司,這套光儲(chu) 一體(ti) 化係統每年能為(wei) 廠區省下不少成本。“無錫的工業(ye) 低穀電價(jia) 每千瓦時隻有0.28元左右,而高峰電價(jia) 每千瓦時為(wei) 1.15元左右,儲(chu) 能利用這樣的峰穀價(jia) 差,每年能為(wei) 海基新能源節省五六十萬(wan) 元電費。”國網無錫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李向超算了筆賬。

  這隻是儲(chu) 能多種應用場景之一。通過與(yu) 電力係統源、網、荷等各環節融合發展,儲(chu) 能有助於(yu) 提升能源清潔利用水平和電力係統運行效率。

  陳海生介紹,在電源側(ce) ,儲(chu) 能可以提升新能源並網友好性和容量支撐能力,助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促進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大規模海上風電開發消納,提升常規電源調節能力;

  在電網側(ce) ,儲(chu) 能可以提供調峰、調頻等多種服務,提升係統抵禦突發事件和故障後恢複能力,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同時還能增強電網薄弱區域供電保障能力,延緩和替代輸變電設施投資,提升係統應急保障能力;

  在用戶側(ce) ,儲(chu) 能可以用於(yu) 分布式供能係統,提高用能質量、降低用能成本,同時通過用戶側(ce) 儲(chu) 能以及充換電設施、智慧用電設施等,提升用戶靈活調節能力。

  中關(guan) 村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新增投運新型儲(chu) 能項目中,依舊是電網側(ce) 新增裝機規模最大,占比約47%;此外,電源側(ce) 占比45%、用戶側(ce) 占比8%。目前來看,我國華北、西北區域以新能源配儲(chu) 能為(wei) 主,華東(dong) 區域新能源配儲(chu) 能、電網側(ce) 儲(chu) 能與(yu) 用戶側(ce) 儲(chu) 能應用分布較為(wei) 均衡,南方區域以火電廠配儲(chu) 能為(wei) 主。

  不同的儲(chu) 能技術因其性能特點不同,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yu) 統計研究所副所長黃碧斌分析,抽水蓄能電站選址往往需要找地勢落差較大的地方,但容量效益強、單站規模大,適宜電網側(ce) 大規模、係統級應用;新型儲(chu) 能單站體(ti) 量可大可小,環境適應性強,能夠靈活部署於(yu) 電源、電網和用戶側(ce) 等各類應用場景,可以作為(wei) 抽水蓄能的增量補充。

  加快完善機製,保障安全水平

  加快推動儲(chu) 能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和市場化發展,成為(wei) 能源行業(ye) 的共識。

  根據《抽水蓄能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2021》,“十四五”期間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數量將超過200個(ge) ,已建和在建規模將躍升至億(yi) 千瓦級,預計到2025年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將達到6200萬(wan) 千瓦,這相當於(yu) 近3個(ge) 三峽電站的總裝機容量。新型儲(chu) 能方麵,國家能源局科技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預計到2025年末裝機規模將達到3000萬(wan) 千瓦以上,年均增長50%以上,有效支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建設。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儲(chu) 能的發展規模和質量還有很大挖潛空間——

  技術研發還需發力。盡管我國在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chu) 能等技術方麵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鈉離子電池儲(chu) 能、飛輪儲(chu) 能等其他新型儲(chu) 能技術,尚處於(yu) 應用示範階段或大規模應用起步階段。陳海生認為(wei) ,儲(chu) 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要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長壽命等方麵取得進步,並且做到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

  市場機製有待健全。“新能源+儲(chu) 能”是新型儲(chu) 能重要應用場景。一名新能源電站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電站按照20%比例、2小時時長配備儲(chu) 能,總體(ti) 投資增加約20%,內(nei) 部收益率降低約4個(ge) 百分點,目前來看仍然麵臨(lin) 較大的投資壓力,希望能夠穩步推進新型儲(chu) 能成本合理疏導,鼓勵儲(chu) 能的多元價(jia) 值釋放。

  “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機製,加快完善儲(chu) 能電站參與(yu) 電力市場相關(guan) 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保障新型儲(chu) 能更好地融入電力市場;通過價(jia) 格信號激勵各類經營主體(ti) 自發配置儲(chu) 能資源,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新型儲(chu) 能建設;盡快完善新型儲(chu) 能商業(ye) 模式,促進新型儲(chu) 能、靈活性煤電、抽水蓄能等各類靈活性資源合理競爭(zheng) 。”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建議。

  安全水平要有保障。現有技術水平下,安全問題是新型儲(chu) 能規模化健康穩定發展不容忽視的因素。“儲(chu) 能模塊、電池櫃等方麵的安全風險評估流程有待規範,要進一步明確、細化政府和儲(chu) 能生產(chan) 者、集成商、項目業(ye) 主等產(chan) 業(ye) 鏈條中各主體(ti) 的安全責任,加強全過程安全管理。”黃碧斌建議,還要加強儲(chu) 能產(chan) 品檢測認證能力建設,健全電化學儲(chu) 能安全標準體(ti) 係,加快製修訂儲(chu) 能質量和安全相關(guan) 標準。

  此外,還有專(zhuan) 家表示,接下來加快推動儲(chu) 能發展,要注意科學安排發展規模、建設布局和建設時序,避免“一刀切”按比例配置儲(chu) 能。針對部分新能源配儲(chu) 能調用頻次、利用率低的情況,要加強新型儲(chu) 能調度運用,提高已建成新型儲(chu) 能設施的利用率。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將持續堅持創新引領、多元發展,強調市場主導、安全高效,鼓勵創新示範、先行先試,積極推動新型儲(chu) 能技術創新。同時,結合新型電力係統的實際需求,以提高終端用戶用電可靠性、提升電力係統穩定性和技術經濟性為(wei) 導向,因地製宜,循序漸進,推進儲(chu) 能高效應用和高質量發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