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平安旅途 他們的默默付出
2023年的春運已漸漸接近尾聲。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顯示,1月22日至2月1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02億(yi) 人次,恢複至2019年春運同期的90%,神州大地的旅客列車上再次充滿濃濃的煙火氣息。對旅客來說,春運是一次不顧疲憊的往返遠行,但對於(yu) 眾(zhong) 多鐵路人來說,春運更多意味著在崗位堅守。為(wei) 了旅客平安和貨物暢行,他們(men) 默默付出自己的青春和不懈努力。
高鐵站“雞腿外賣”中的春運味道
“張叔,合福站台又來了一單雞腿套餐。”“好的,你先把雞腿放保溫箱,冷飲要拿出來,我送完這單就回來取。”今年春運,隨著客流的恢複,江西上饒火車站12306網絡配餐中心的電腦提示音響個(ge) 不停,五人送餐小隊開始忙碌起來。
今年59歲的張捷是上饒火車站網絡訂餐班組領班,既要盯著外賣訂單,和商家對接出餐,還要和其他同事一起,把外賣及時送到列車門口。張捷每天經手的訂單裏,上饒雞腿的訂單超過了四分之三。
地處贛東(dong) 北的上饒火車站,坐落在滬昆鐵路(原浙贛鐵路)上,是贛、皖、浙、閩四省交匯地的樞紐車站。在不少旅客的印象中,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普速列車進站後還沒停穩,上饒火車站站台上烤雞腿的香味兒(er) 和叫賣聲就撲麵而來。趕上飯點兒(er) 時,不少旅客湧到車門口,買(mai) 雞腿解解饞。列車開走後,整個(ge) 車廂彌漫著上饒雞腿那特殊的鮮辣香氣,這個(ge) 味道一飄就是幾十年。
“那時候火車很慢,有些人坐火車要好幾天才到家。車上的餐食相對單調,到了上饒就想著換換口味。甚至不少旅客打開車窗探出身子買(mai) 雞腿,有時候火車開動了,小販就把雞腿丟(diu) 進下一個(ge) 窗戶。”張捷說,以前春運時列車上人擠人,旅客隔著窗戶來上一隻個(ge) 大量足、香辣入味的上饒雞腿,重香辣入味刺激味蕾,也避免了湯湯水水不方便的尷尬。
2006年,上饒火車站搬遷至新址,眾(zhong) 多小商販嗅到商機迅速跟進。從(cong) 站前廣場上到候車室,從(cong) 站台上到出站口,不少拎著塑料桶、推著小推車的流動商販豐(feng) 富了旅客味蕾,也解決(jue) 了一家老小的生計。在火車站旁,小商販們(men) 醃製、灼烤雞腿的攤位相連,成了上饒有名的“雞腿一條街”,橫峰、弋陽、衢州等相鄰車站也都有售賣上饒雞腿的流動攤販。
2020年,上饒火車站開通了12306互聯網訂餐服務,車站領導考慮到張捷做事細致、有責任心,便讓他來當高鐵外賣配送班組的“頭兒(er) ”。雖然此前對外賣業(ye) 務不是特別了解,張捷還是爽快答應了下來。
最開始的時候,上饒站高鐵外賣隻提供某些品牌的快餐。不少旅客都在後台留言,“懷念上饒烤雞腿”“到上饒吃不到雞腿,好像沒了小時候的味道。”張捷起初還有些好奇:“為(wei) 啥早就過了物資匱乏的年代,上饒雞腿還能這樣受到旅客的追捧。”
麵對旅客們(men) 的需求,張捷迅速牽頭與(yu) 多方協調,在12306網絡訂餐平台增加了上饒雞腿的選擇。在提供多種口味雞腿套餐的基礎上,他們(men) 還提供了雞肉炒飯、煙熏雞肉飯、雞肉烤串等十多種套餐。
記者了解到,今年春運,贛閩兩(liang) 省能夠互聯網訂餐的車站由7個(ge) 增加至10個(ge) ,增加了包括閩南豬腳飯、梅菜扣肉、蓮花血鴨等地方特色美食,進一步豐(feng) 富了旅客在途餐食選購品類,讓旅客更方便、更快捷地體(ti) 驗到“舌尖上的旅行”。
外賣訂單的增加,給張捷帶來了甜蜜的煩惱。從(cong) 最初的幾十單到如今的兩(liang) 三百單,互聯網訂餐班組的工作量翻倍增加,外賣配送中心的幾個(ge) 人忙得團團轉。作為(wei) 領班,張捷的主要工作,也從(cong) 管理者變成了兼職外賣員,每天在車站奔走,為(wei) 旅客送上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餐食,被同事親(qin) 切地稱為(wei) “跑叔”。
張捷覺得自己在“和高鐵賽跑”。上饒站是江西省最繁忙的車站之一,張捷和同事們(men) 要小心翼翼地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既要避免被人群影響送餐進度,又要盡量減少對其他旅客的影響。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耐心負責的工作態度,張捷總能精準把握列車的到站發車時間,提前來到站台完成送餐。
今年春運前夕,車站考慮到張捷即將到退休年齡,便提出把他調到一個(ge) 相對輕鬆的崗位。但張捷並不打算離開。他說,自己熟悉送餐路線和餐管係統,沒有理由在職業(ye) 生涯的最後一個(ge) 春運當逃兵,“隻要旅客需要,我們(men) 就會(hui) 想方設法,把熱騰騰的上饒雞腿送到他們(men) 手中”。
繁忙鐵道線上的毫米守護
2月3日,午後的黑龍江省綏化市氣溫低至零下18攝氏度。12時30分許,綏化工務段綏化線路車間班長趙立新和6名工友吃過午飯後,來不及午休,就戴上棉帽圍脖,開始裏三層外三層地“包裹”身體(ti) 。他們(men) 列隊走到工機具庫房,彎腰將螺栓扳手、液壓起撥道器等十幾樣工具抬到三輪車上,一行人步行推車,前往綏化站12道凍害作業(ye) 地點。
綏化站內(nei) 30多條股道上,既有正在行進的客車,也有摘掛編組的鋼材列車,還有通過集裝箱運輸的貨車,汽笛聲聲如同吹響的號角一般。綏化站地處濱北鐵路線和綏佳鐵路線的交匯點,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各行各業(ye) 逐漸開始複工複產(chan) ,從(cong) 綏化周邊拉來的糧食、化肥、煤炭等重點民生物資運輸,通過這裏運往全國各地。
這些天,線路的病害成為(wei) 趙立新和同事們(men) 的心頭大事。工區管內(nei) 的30公裏線路、180多組道岔,有重點凍害12處,設備凍起高度最高達到35毫米。趙立新每走兩(liang) 步一彎腰,他負責走在隊伍的最前麵負責“找活兒(er) ”。
每一處病害區都需要及時維修養(yang) 護,談起工區的設備,線路工楊航並沒有放下手裏的活,他右手握住壓機搖杆,將鋼軌抬起。
“今年我經曆的第三次春運,第一次春運那會(hui) 兒(er) ,我用鐵鍬撮石砟都幹不動,身上直冒虛汗,凍得直打哆嗦。”話音剛落,楊航單手拎起了40多斤重的壓機,“秀”起了自己現在的技術。他笑著說,“現在輕活重活都能幹,多幹點沒毛病,技多不壓身”。
24歲的薑明昊用手使勁一拽單頭螺栓扳手,機具隨之啟動,發出“轟轟”的怒吼聲。他介紹說:“每天都得提前調試,要不天冷容易打不著火,耽誤現場幹活兒(er) 。”嗆鼻的汽油味隨著寒風飄散,薑明昊便開始鬆卸螺栓。
“我家住在黑河,原本計劃春節多在家待幾天,好好陪陪家人。去年因為(wei) 疫情沒回兩(liang) 趟家,可最近活多又忙上了,初五一過,父母就催促我趕緊回去上班。”他感慨說,同樣在工務係統工作的父親(qin) ,十分理解和支持自己,鼓勵他做好本職工作,守護春運的每一趟平安旅途。
李雲(yun) 鵬和張鵬將半麵身子趴在軌枕上,用力地將墊板塞進軌底。墊板規格有3毫米、6毫米等4種規格,哪塊墊幾毫米很關(guan) 鍵,哪怕差1毫米都不行。
“再向前兩(liang) 步!對,就是那個(ge) 地方!”趙立新雙手撐在軌麵上,將左臉幾乎貼在鐵軌上,查找線路上的下一處不平順處所。
“剛才我們(men) 是調整線路高低。”趙立新解釋說,平日裏檢查線路,最常做的動作是將臉盡可能貼在鋼軌上,左腿跪在地上,右腿向後蹬,這樣目測軌道的數據才會(hui) 更準確。這樣的動作,已經成為(wei) 鐵路養(yang) 路人的標誌性動作。一年下來,為(wei) 了排查安全隱患,趙立新和同事們(men) 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這動作。
一番忙碌後,隻見作業(ye) 人員的圍脖上掛著白色霜珠,從(cong) 脖領縫隙處冒出的汗氣升騰飄向高空。趙立新說,盡管每個(ge) 人都配備了厚實的帽子、脖套,鞋裏也粘有暖寶寶,但因為(wei) 一幹就是五六個(ge) 小時以上,還是凍得厲害,有時甚至手腳都會(hui) 發黑。
15時許,凍害整修任務基本完成。經班長趙立新檢驗,作業(ye) 質量全部達標。此刻,4054次旅客列車從(cong) 旁邊經過,看見車廂裏滿載的旅客,作業(ye) 人員有些凍僵的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容。
為(wei) 鐵路貨車“找茬”的夫妻檢車員
一台電腦,一把椅子,一手操作鍵盤,一手操作鼠標,鼠標點擊發出的“噠噠噠”聲音此起彼伏,眼睛隨著屏幕上的光標不停地移動,這是宋越嶺和丈夫徐亞(ya) 坤每天工作的地方。
今年27歲的宋越嶺,參加工作已有5個(ge) 年頭,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東(dong) 車輛段的一名動態檢車員。她的丈夫徐亞(ya) 坤,和她同一一個(ge) 班組,也是相同崗位,他們(men) 負責對鐵路貨車車輛進行遠程技術狀態分析檢查。
說起鐵路動態檢車員的工作,就像“找茬”遊戲一樣。當鐵路列車通過TFDS(貨車運行故障動態圖像檢測係統)探測站時,線路上的掃描相機會(hui) 將拍攝到的貨車車輛各個(ge) 方位的圖片,通過服務器傳(chuan) 送到作業(ye) 平台,由動態檢車員對每一張車輛部件圖片進行技術狀態檢查,及時發現故障隱患,並通知現場檢車員進行處理。
春運期間,湖北、湖南等地的電煤需求量較大,宋越嶺負責的浩吉鐵路幹線運輸異常繁忙。作為(wei) 世界上一次性建成並開通運營裏程最長的重載鐵路,浩吉鐵路幹線也是國家“北煤南運”最長的煤炭運輸戰略大通道。今年春運期間,宋越嶺和同事們(men) 的作業(ye) 量比以往增長了一倍之多。
“我們(men) 的工作在別人眼裏可能會(hui) 覺得很輕鬆,坐在空調房裏冬暖夏涼,但工作時要求精神高度緊張,手、眼、心、腦必須步調一致地高速運轉。”宋越嶺介紹說,動態檢車員的工作看似枯燥、乏味,卻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緊張與(yu) 急迫,動態檢車員必須對車輛配件了如指掌,同時也要有細致的觀察力和專(zhuan) 注力。
很多時候,前一列車的檢查尚未結束,後一列車的圖像已經接踵而至,宋越嶺需要在5秒內(nei) 檢查完一組車輛配件圖片,一趟列車要在15分鍾內(nei) 檢查完畢。在這樣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宋越嶺每天需要檢查400輛車,大約3.5萬(wan) 張照片。“雖然工作很累,但每天都很充實,最開心的是能和老公一起上下班。”宋越嶺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2022年2月兩(liang) 人就領了結婚證,但因為(wei) 疫情原因,婚禮先後推遲了3次。“等忙完了春運這段時間,我得抓緊把她娶回家,把婚禮辦了,完成她的心願。”徐亞(ya) 坤開心地說,這也是宋越嶺今年最期盼的事情。
付森 吳健 劉濤 師歡 孟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偉(wei)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