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分明就是“舌尖上的典籍”吧!
今晚(2月12日)八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出品,央視綜合頻道、央視創造傳(chuan) 媒和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打造,中國國家圖書(shu) 館參與(yu) 的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裏的中國》第二季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第六期,聚焦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農(nong) 學典籍《齊民要術》,展現其對中國農(nong) 學發展,以及農(nong) 業(ye) 文化傳(chuan) 承的深遠影響。
探尋中國農(nong) 耕文明要義(yi) 和起源
感悟賈思勰筆下的“煙火氣”
國以農(nong) 為(wei) 本、民以食為(wei) 天。廣袤的中華大地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農(nong) 耕文化,眾(zhong) 多農(nong) 學家不斷總結生產(chan) 經驗,留下卷帙浩繁的農(nong) 學典籍。中國古代傑出農(nong) 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全書(shu) 共十卷,九十二篇,援引收錄了北魏以前的相關(guan) 古籍文獻近二百種,內(nei) 容幾乎囊括了古代農(nong) 家經營活動的所有事項,是當時最全麵、最係統的一部農(nong) 業(ye) 科學知識集成,具有劃時代的意義(yi) ,被後世奉為(wei) 農(nong) 書(shu) 典範。
本期《典籍裏的中國》將率先在開場戲劇中,引領觀眾(zhong) 探尋中國農(nong) 耕文明要義(yi) 和起源,體(ti) 悟用五穀養(yang) 育生命的先祖,如何順天時、量地利,教天下之民以稼穡,讓中華血脈代代相承,成就中華文明的賡續綿延。此外,主持人王嘉寧將與(yu) 中國農(nong) 業(ye) 博物館研究員曹幸穗、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中國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戴衛紅,在訪談現場為(wei) 觀眾(zhong) 解讀《齊民要術》的重要價(jia) 值與(yu) 深刻內(nei) 涵。
“齊民”一般是指平民,也可以理解為(wei) 現在的老百姓;“要術”是指重要的生產(chan) 技術和謀生方法。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序》中寫(xie) 道:“起自耕農(nong) ,終於(yu) 醯醢,資生之業(ye) ,靡不畢書(shu) ,號曰齊民要術”,就是說從(cong) 農(nong) 耕技術到醬油醋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的製作,隻要和百姓維持生計有關(guan) 的內(nei) 容,他在書(shu) 中皆有記載。曹幸穗表示:“《齊民要術》記載了很多先進的農(nong) 業(ye) 思想,比如‘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體(ti) 現了《齊民要術》在當時已經意識到農(nong) 業(ye) 要保護生態環境,這是目前全世界所提倡的可持續農(nong) 業(ye) 發展理念,另外,書(shu) 裏也記載了很多非常實用的生產(chan) 技術,都是目前我們(men) 還在使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wei) “中國古代農(nong) 業(ye) 百科全書(shu) ”的《齊民要術》,還因記載了近三百種食品、菜品,成為(wei) 眾(zhong) 多讀者眼中的“美食書(shu) ”。例如,書(shu) 中記載的“截餅”相當於(yu) 現在的牛奶餅幹;“炒雞子”就是今天的家常菜炒雞蛋。在戴衛紅看來,留下這些生動記載的賈思勰,是一個(ge) 熱愛生活且富有煙火氣的人,“他希望百姓們(men) 能夠吃得很豐(feng) 富,以民希望。”通過識讀《齊民要術》,觀眾(zhong) 將看到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紮根土地、重視農(nong) 業(ye) ,追求樸素美好生活的願景。
走進賈思勰立誌篤行的一生
戲劇舞台催淚演繹“賈家兄弟情”
《齊民要術》是中國農(nong) 學史承上啟下的經典之作,但曆史上有關(guan) 其作者的記載卻隻有書(shu) 中署名的10個(ge) 字——“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節目組向相關(guan) 專(zhuan) 家請教和討論後,根據《齊民要術》所述內(nei) 容,結合北魏的曆史背景,對賈思勰的故事進行合理化創作,同時按照專(zhuan) 家的推測增加了可能是賈思勰同族兄弟的北魏大臣賈思伯這一角色,又創造出了弟弟賈思有,把兄弟三人的感情與(yu) 賈思勰撰寫(xie) 《齊民要術》的傳(chuan) 奇故事有機結合,巧妙地展示中國古代農(nong) 業(ye) 的生產(chan) 狀況和技術。
戲劇演繹中,賈思勰、賈思伯、賈思有將分別由演員寧理、杜源、宿宇傑扮演。經由三位實力演員的精彩詮釋,觀眾(zhong) 將通過一盤濃縮著豐(feng) 富情感的“炒雞蛋”,沉浸式感受賈家兄弟之情的傳(chuan) 遞,走進賈思勰立誌篤行的一生。談及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這部能夠“教人吃飽飯”的典籍,寧理用“心存敬畏”四個(ge) 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說,“我們(men) 不僅(jin) 要體(ti) 悟這部典籍中的精神,更應該總結先賢的智慧,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文脈。”
《齊民要術》是中國文化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唐朝時期,它就傳(chuan) 播到了日本及朝鮮半島,約十八世紀又傳(chuan) 到歐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體(ti) 現了中國特色的農(nong) 業(ye) 思想與(yu) 理念長期代表世界農(nong) 學發展的最高水平。這也說明了,農(nong) 耕文化是中國從(cong) 未間斷的一種文化,勤勞的中國人民始終在書(shu) 寫(xie) 著曆史。“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我們(men) 要在繼承中創新,為(wei)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不斷奮鬥。正如蒙曼所說:“農(nong) 業(ye) 構築了我們(men) 的文化基礎,也構築了我們(men) 的安全底線,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裏。”
讀典以明誌,讀典以篤行。今晚8點檔,讓我們(men) 隨 CCTV-1《典籍裏的中國》共同翻開《齊民要術》,汲取古代先民的農(nong) 業(ye) 開拓智慧,並從(cong) 中汲取農(nong) 耕文化的寶貴財富,砥礪前行、繼往開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