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人大代表鄒彬:為農民工發聲 助技能人才成長

發布時間:2023-02-15 10: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砌牆是鄒彬最擅長的事情。吊線、抹灰、找平……農(nong) 民工出身的他,總是兢兢業(ye) 業(ye) 地完成每一道工序。

  2014年,鄒彬參加中國建築五局“超英杯”技能比武,奪得了砌築項目青年組第一名。他砌的牆,橫縱兩(liang) 向的灰縫能控製在1厘米標準之內(nei) ,磚麵幹淨,不沾水泥。他還是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優(you) 勝獎獲得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鄒彬先後在北京、黑龍江、上海等地進行調研,就如何充分發揮建築產(chan) 業(ye) 工人的積極性、創新性和創造力等問題,陸續提交了《關(guan) 於(yu) 加強新生代農(nong) 民工就業(ye) 技能培訓的建議》《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機製、發揚工匠精神推動質量強國建設的建議》等10餘(yu) 份建議。他還參與(yu) 指導了湖南常德、婁底等地舉(ju) 辦的職業(ye) 技能大賽,幫助兩(liang) 萬(wan) 多名建築工人提升技能。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鄒彬提交的建議獲相關(guan) 報道7806篇次,引起廣泛關(guan) 注。

  “希望能夠更好地為(wei) 建築行業(ye) 、為(wei) 農(nong) 民工群體(ti) 發聲,建言獻策。”2023年,鄒彬連任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說,“希望通過我的成長,感染帶動更多年輕人,鼓勵他們(men) 走到技能成才的報國之路上。”

  回憶起當初剛成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的時候,鄒彬說既驚喜又不知所措。走進人民大會(hui) 堂的前一天晚上,他想到第二天要發言,甚至緊張到失眠。

  “一開始懵懵懂懂,不知道該提什麽(me) 建議。後來我想到,自己是農(nong) 民工出身,通過我提的建議,或許會(hui) 有更多的農(nong) 民工工友,能夠擁有展示自己的平台,獲得提高手藝的途徑。”他說。

  這名95後全國人大代表,在履職的這5年中,逐漸成長起來。在這個(ge) 過程中,他也感受到國家對技術工種愈發重視。

  2020年9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hui) 。座談會(hui) 上,鄒彬作為(wei) 10名發言代表之一,匯報了自己的成長經曆並提出推動農(nong) 民工轉型成為(wei) 新型建築產(chan) 業(ye) 工人的建議。

  從(cong) 一個(ge) 普普通通的農(nong) 民工,到成為(wei) 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鄒彬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組長,鄒彬始終在經曆著旁人眼中“改變命運”的事。他也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曆分享給更多工友,找到更好的方式幫助他們(men) 提高技能水平。

  鄒彬曾為(wei) 湖南、江西等地多個(ge) 重點工程項目解決(jue) 質量管控難題,並帶動全員提高工程品質。他也曾是長沙首個(ge) 片區整體(ti) 提質示範項目——洋湖片區城市環境整治工程項目的質量總監。以他為(wei) 代表的新生代農(nong) 民工“成長工程”誌願服務項目,運行8年,累計服務農(nong) 民工18770餘(yu) 人,並榮獲湖南省第四屆青年誌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鄒彬認為(wei) ,當前,職業(ye) 教育和技能培訓的藍圖已經繪就,應進一步發揮國有大型央企辦學的特色和優(you) 勢,深入推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抓緊落實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組合式激勵,解決(jue) 企業(ye) 辦職業(ye) 學校的生均經費撥付問題,引導職業(ye) 院校積極參與(yu)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培訓,鼓勵大型企業(ye) 辦好企業(ye) 大學,助力打造新時代高素質管理人才、高技能產(chan) 業(ye) 大軍(jun) ,培養(yang) 培育好門類齊全、體(ti) 係完備的專(zhuan) 精特新工匠人才,服務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

  鄒彬曾感慨,農(nong) 民工對職業(ye) 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參加意願不強,大多數人對未來缺乏長遠規劃,有的甚至認為(wei) 參加技能培訓耽誤時間。對此他建議,強化新生代農(nong) 民工中“工匠隊伍”的培養(yang) 、選拔和表彰,建立企業(ye) 農(nong) 民工職業(ye) 發展規劃管理辦法和實施路徑,暢通發展渠道,激發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變“要我培訓”為(wei) “我要培訓”。

  此外,鄒彬建議,針對農(nong) 民工群體(ti) ,應構建規範長效的培訓機製,做好新生代農(nong) 民工培訓後推薦安置就業(ye) 等跟蹤管理和後續服務,“探索建立培訓、就業(ye) 與(yu) 維權‘三位一體(ti) ’的工作模式”,加強新時代工匠人才的培育。

  “幹一行,愛一行。把這一行做到極致,就是我所理解的大國工匠精神。”鄒彬也的確是這樣做的,無論是砌築一麵牆,還是把控工程質量,抑或是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履行職責,他都始終兢兢業(ye) 業(ye) ,不負使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