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 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有了“操作手冊”
數據來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
製圖:張芳曼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2月14日國新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中央農(nong) 辦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等有關(guan) 負責人解讀文件內(nei) 容,介紹今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
堅決(jue) 守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並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
“總的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工作部署指導性、政策舉(ju) 措針對性,既是明確全年工作重點的‘任務清單’,也是指導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操作手冊(ce) ’。”唐仁健介紹,文件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錨定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緊緊圍繞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守牢的底線、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明確重點任務和政策舉(ju) 措。文件包括9個(ge) 部分33條,主要內(nei) 容可以概括為(wei) 守底線、促振興(xing) 、強保障。
守底線,一方麵要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加強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全國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另一方麵,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內(nei) 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多措並舉(ju) 、綜合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唐仁健介紹,在目標上,重點穩住麵積、主攻單產(chan) 、力爭(zheng) 多增產(chan) 。措施上,重點強化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的物質基礎,抓緊製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的實施方案,逐個(ge) 品種拿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jue) 方案。政策上,重點健全農(nong) 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yi) 的機製保障。
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深化之年。經過各方麵共同努力,脫貧勞動力全年務工就業(ye) 規模達到3277.9萬(wan) 人,比2021年底增加132.9萬(wan) 人,超過年度目標任務258.7萬(wan) 人。脫貧地區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11元,增長7.5%,比全國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個(ge) 百分點。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4342元,同比增長14.3%,比全國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個(ge) 百分點。
如何幫助脫貧群眾(zhong) 生活再上一層樓?中央農(nong) 辦副主任、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劉煥鑫表示,下一步,將抓好監測幫扶落實、發展動力培育和幫扶政策完善等工作,開展監測對象常態化監測和集中排查,進一步提升識別精準性、幫扶針對性;用好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幫助脫貧地區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產(chan) 業(ye) 發展短板;深化東(dong) 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等幫扶機製,促進形成防止返貧工作合力,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ye) 規模穩定在3000萬(wan) 人以上。
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紮實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唐仁健表示,圍繞這些重點工作,要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培育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促進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農(nong) 業(ye) 經營增效,賦予農(nong) 民更加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瞄準“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紮實推進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效能。
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三農(nong) ”工作的中心任務。2022年,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wan) 元,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從(cong) 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鄉(xiang) 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也要看到,當前農(nong) 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增收動能有所減弱。必須高度重視,拿出長短結合、務實管用的硬措施,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中央農(nong) 辦專(zhuan) 職副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黨(dang) 組成員吳宏耀說。對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穩定就業(ye) 、經營增效、挖潛財產(chan) 收入以及拓展轉移收入等方麵作出相關(guan) 部署,努力讓農(nong) 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促進農(nong) 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撐就是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作出具體(ti) 部署,要求在彰顯特色、產(chan) 業(ye) 融合、優(you) 化布局和聯農(nong) 帶農(nong) 上下功夫,把鄉(xiang) 村資源優(you) 勢、生態優(you) 勢、文化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品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發揮三次產(chan) 業(ye) 融合的乘數效應,打造城鄉(xiang) 聯動的產(chan) 業(ye) 集群,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並把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nong) 民。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應有之義(yi)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強調硬件、軟件兩(liang) 手抓,逐步讓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同時著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鄉(xiang) 村精神風貌。“從(cong) 美麗(li) 鄉(xiang) 村到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對鄉(xiang) 村建設內(nei) 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feng) 富和拓展,突出強調鄉(xiang) 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實現鄉(xiang) 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麵提升。”劉煥鑫表示。
強化政策保障,讓廣大農(nong) 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對於(yu) 投入、人才、體(ti) 製機製保障等方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一係列重點安排。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將健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多元投入機製,健全政府投資與(yu) 金融、社會(hui) 投入聯動機製;加強鄉(xiang) 村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培養(yang) 和引進相結合,有序引導大學畢業(ye) 生到鄉(xiang) 、能人回鄉(xiang) 、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企業(ye) 家入鄉(xiang) ;健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進機製,全麵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製、完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督查考核機製、建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統計監測製度。
農(nong) 村改革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法寶。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和推進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等方麵作了重點部署。吳宏耀強調,要繼續把住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關(guan) 係這條主線,把強化集體(ti) 所有製根基、保障和實現農(nong) 民集體(ti) 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搞好農(nong) 村集體(ti) 資源資產(chan) 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讓廣大農(nong) 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重點是做好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的下半篇文章,鞏固拓展改革成果。既要抓好運行機製的完善,推動構建產(chan) 權關(guan) 係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製;也要探索多樣化發展途徑,推行資源發包、物業(ye) 出租、居間服務、資產(chan) 參股等多種模式,提高集體(ti) 經濟收入和服務帶動能力。同時,要健全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監管體(ti) 係,充分保障集體(ti) 成員的知情權、參與(yu) 權、監督權。
目前,我國9.1億(yi) 城鎮常住人口中,有近1/3在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居住。“這些年,越來越多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縣域內(nei) 就近就業(ye) 創業(ye) ,選擇到縣城落戶。”吳宏耀說,要適應這一發展趨勢,以縣域為(wei) 重要切入點,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暢通城鄉(xiang) 要素流動。統籌縣域城鄉(xiang) 規劃建設,梯度配置縣鄉(xiang) 村公共資源,深入推進縣域農(nong) 民工市民化,逐步在縣域打破城鄉(xiang) 界限,把縣域打造成連接工農(nong) 、融合城鄉(xiang) 的重要紐帶。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和係統工程,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好時度效。”唐仁健表示,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與(yu)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脈相承,目標一致、過程統一。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做好政策體(ti) 係和工作體(ti) 係銜接,重心不變、主題不換、頻道不調,保持工作連續性。下一步將抓緊研究製定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規劃,做好整體(ti) 謀劃和係統安排。把工作著力點放到解決(jue) 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最迫切、農(nong) 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上,讓農(nong) 民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