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央一號文件裏的“土特產”

發布時間:2023-02-17 16:38:00來源: 央視新聞

  “要落實產(chan) 業(ye) 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近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專(zhuan) 章部署,重點在彰顯特色、產(chan) 業(ye) 融合、優(you) 化布局、聯農(nong) 帶農(nong) 等方麵下功夫。

  “土”,從(cong) 一方水土中找鄉(xiang) 土資源;“特”,打造特色、具有獨特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產(chan) 品;“產(chan) ”,尊重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來建產(chan) 業(ye) ,打通產(chan) 業(ye) 鏈條。

  “土特產(chan) ”三個(ge) 字,大有文章可做。

  延安的蘋果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紅?

  “陝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

  2022年10月,在陝西延安南溝村果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老鄉(xiang) 們(men) 親(qin) 切交流,並采摘了一個(ge) 紅紅的大蘋果。

  正值金秋,果園一片豐(feng) 收景象。總書(shu) 記指出,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ye) 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chan) 業(ye) ,大有前途。

  人們(men) 常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從(cong) 東(dong) 北平原到黃土高原,從(cong) 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氣候、土壤、水源孕育了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nong) 業(ye) 資源。因地製宜,保護好土特產(chan) 的“土味”,農(nong) 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才能強。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xiang) 村不再是單一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的地方,其經濟價(jia) 值、生態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日益凸顯。

  形形色色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chuan) 家的文化傳(chuan) 統,都是鄉(xiang) 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獨特土壤。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培育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實施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計劃。實施鄉(xiang) 村休閑旅遊精品工程,推動鄉(xiang) 村民宿提質升級。

  做好“土”字文章,不僅(jin) 靠打造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還可以打開視野,用好鄉(xiang) 土優(you) 勢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

  “真是令人驚奇!小米粉搞出這麽(me) 大規模的產(chan) 業(ye) 來,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總結。”2021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廣西柳州螺螄粉生產(chan) 集聚區,考察了解螺螄粉特色產(chan) 業(ye) 促進就業(ye) 、帶動農(nong) 民增收等情況。

  總書(shu) 記點讚的柳州螺螄粉,正是依靠特色口味,抓住了大家的胃。

  螺螄粉所需的竹筍、豆角、木耳、花生等配料,原材料就來自柳州農(nong) 村地區。在廣西柳州,米與(yu) 螺的結合由來已久,起初隻是當地人飽腹的日常飲食。近年來,憑借獨特的味道,這碗小米粉迅速“出圈”,從(cong) 路邊攤變身“網紅”食品。

  在“特”字上做好文章,重在突出地域特點,體(ti) 現當地風情,打造特色、具有獨特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產(chan) 品。一方麵,要弄清本地家底,哪些有優(you) 勢、需發揮,哪些有潛力、可培育。另外,在產(chan) 品上追求“錯峰頭”,在品質上追求“獨一份”。

  很多農(nong) 產(chan) 品最初的產(chan) 值都不大,但恰恰越是小體(ti) 量的時候越要做精,贏得口碑。

  “繼續支持創建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中央一號文件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吃了“定心丸”,增添更多信心。

  在山西大同,黃花種植已經有600多年的曆史。

  2020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大同考察調研時,一下車就直奔田間,深入了解當地黃花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

  村民們(men) 興(xing) 奮地向總書(shu) 記講述著近年來的新變化,“原來不敢多種,現在基地辦了加工廠,烘幹、加工、儲(chu) 藏、銷售都不愁了,黃花越種越多,收入也越來越多”。

  考察見聞給總書(shu) 記留下深刻印象,在當年底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總書(shu) 記回憶道:

  “今年我在陝西秦嶺山區一個(ge) 村看到,山溝溝裏小木耳做成了大產(chan) 業(ye) 。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圍繞小黃花建成大基地,成了當地帶動農(nong) 民致富的支柱產(chan) 業(ye) 。”

  同時,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

  “從(cong) 全國麵上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還處於(yu) 初級階段,主要問題是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都還比較低,一些地方產(chan) 業(ye) 同質化比較突出。”

  總書(shu) 記強調,要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xiang) 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jun) ,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

  時隔兩(liang) 年,2022年底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進一步明確指出,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如今,大同種植黃花的農(nong) 民有了共享冷庫,新鮮黃花可以保存更久。以鮮黃花為(wei) 原料製作預製菜品的企業(ye) 也落戶大同,全市增加了多家黃花產(chan) 品線上配送和線下直營店,黃花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由2020年的18.4億(yi) 元增加到2022年的超40億(yi) 元。

  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中央一號文件給出“路線圖”和“施工表”:

  在縱向上,貫通生產(chan) 、加工、銷售,做大做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培育發展預製菜產(chan) 業(ye) ,提升淨菜、中央廚房等產(chan) 業(ye) 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在橫向上,融合農(nong) 業(ye) 、文化、旅遊,加快發展麵向城鄉(xiang) 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xiang) 村服務業(ye) ,鼓勵發展鄉(xiang) 村餐飲購物、文化、體(ti) 育、旅遊休閑、養(yang) 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推動農(nong) 村由賣產(chan) 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

  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圖景呼之欲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