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上市標準被“激活” 創業板向未盈利企業敞開大門
開欄語:2023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hui) 發布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相關(guan) 製度規則,標誌著注冊(ce) 製推廣到全市場和各類公開發行股票行為(wei) ,全麵注冊(ce) 製的實施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yi) 。自今日起,《證券日報》將從(cong) 多維度詳解全麵注冊(ce) 製改革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積極影響、作用及紅利,以饗讀者。
2月17日,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相關(guan) 製度規則發布實施。其中,創業(ye) 板第三套上市財務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yu) 50億(yi) 元,且最近一年營業(ye) 收入不低於(yu) 3億(yi) 元”正式啟用,符合條件的未盈利企業(ye) 能夠在創業(ye) 板上市。
“創業(ye) 板向未盈利企業(ye) 敞開大門,進一步指導相關(guan) 市場主體(ti) 選擇合適的上市路徑,拓寬未盈利企業(ye) 的上市渠道,擴大了創業(ye) 板市場的覆蓋麵和包容性,豐(feng) 富了企業(ye) 在A股上市的機會(hui) 。”北京海潤天睿(深圳)律師事務所主任唐申秋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第三套標準實施時機成熟
早在2020年創業(ye) 板改革並試點注冊(ce) 製落地之初,創業(ye) 板上市的包容性已大大增強,製定了“3+2”五套上市財務標準。
具體(ti) 來看,針對一般企業(ye) ,有三套上市標準可選擇:一是“最近兩(liang) 年淨利潤均為(wei) 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yu) 5000萬(wan) 元”,二是“預計市值不低於(yu) 10億(yi) 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wei) 正且營業(ye) 收入不低於(yu) 1億(yi) 元”,三是“預計市值不低於(yu) 50億(yi) 元,且最近一年營業(ye) 收入不低於(yu) 3億(yi) 元”;針對紅籌企業(ye) 和特殊表決(jue) 權公司的上市標準有兩(liang) 套,分別是“預計市值不低於(yu) 人民幣100億(yi) 元,且最近一年淨利潤為(wei) 正”和“預計市值不低於(yu) 人民幣50億(yi) 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wei) 正且營業(ye) 收入不低於(yu) 人民幣5億(yi) 元”。
自創業(ye) 板注冊(ce) 製實施以來,絕大多數企業(ye) 采用第一套標準上市,少數采用第二套,其餘(yu) 並未有企業(ye) 采用。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注冊(ce) 製下創業(ye) 板新上市公司共有418家,其中,406家采用第一套標準上市,占比97%;其餘(yu) 12家采用第二套標準上市,占比3%。
事實上,彼時深交所雖製定了未盈利企業(ye) 在創業(ye) 板上市的標準即第三套標準,但考慮到市場實際情況,按照“穩中求進”原則,當時明確了暫不實施的過渡期安排。創業(ye) 板試點注冊(ce) 製實施兩(liang) 年多來,發行上市審核工作有序推進,市場運行總體(ti) 平穩,市場結構和生態持續優(you) 化,創業(ye) 板實施未盈利企業(ye) 上市標準時機已經成熟。
由此,在全麵注冊(ce) 製正式實施的背景下,2月17日,深交所發布《關(guan) 於(yu) 未盈利企業(ye) 在創業(ye) 板上市相關(guan) 事宜的通知》,未盈利企業(ye) 上市創業(ye) 板的通道正式打通。
“未盈利企業(ye) 並非單指報告期內(nei) 虧(kui) 損的企業(ye) ,而是指公司成立後一直虧(kui) 損,截止到申報之前,仍然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ye)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此次創業(ye) 板允許未盈利企業(ye) 上市,體(ti) 現出巨大的包容性。”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yan) 凱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唐申秋分析稱,允許未盈利企業(ye) 登陸創業(ye) 板,激活創業(ye) 板第三套上市標準,並非意味著創業(ye) 板要求的放鬆。這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優(you) 化發行上市條件,拓寬優(you) 秀的市場主體(ti) 上市路徑,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結構。
獨角獸(shou) 企業(ye) 上市優(you) 勢明顯
具體(ti) 來看,深交所就未盈利企業(ye) 申請在創業(ye) 板上市,發布專(zhuan) 項通知,主要有三個(ge) 方麵安排。一方麵,細化未盈利企業(ye) 行業(ye) 範圍,包括先進製造、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創新創業(ye) 企業(ye) 。
“從(cong) 行業(ye) 範圍來看,與(yu) 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緊密聯係,係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政策在資本市場領域的具體(ti) 體(ti) 現。對於(yu) 已上市公司特別是製造業(ye) 企業(ye) ,也具有產(chan) 業(ye) 擴張方向的引導作用。”工業(ye) 富聯副總經理兼首席法務官解辰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另一方麵,明確未盈利企業(ye) 上市條件,啟用“預計市值不低於(yu) 50億(yi) 元,且最近一年營業(ye) 收入不低於(yu) 3億(yi) 元”上市標準。
解辰陽表示,從(cong) 市場實際出發,該項上市標準並不低,能滿足市值不低於(yu) 50億(yi) 元且營業(ye) 收入超過3億(yi) 元的企業(ye) ,已經跨過了成長期最初的階段,有相對成熟的產(chan) 品、服務落地並已打入市場,同時應該已經完成多輪融資,才能滿足預測市值標準。
嚴(yan) 凱文分析稱,針對未盈利預上市企業(ye) ,具備強研發、強技術能力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有著先天優(you) 勢。
此外,做好相關(guan) 規則銜接,《創業(ye) 板股票上市規則》中同步取消了關(guan) 於(yu) 紅籌企業(ye) 、特殊股權結構企業(ye) 申請在創業(ye) 板上市需滿足“最近一年淨利潤為(wei) 正”的要求。
唐申秋稱,這將促使此類赴境外上市的企業(ye) 回流A股,優(you) 化資本市場資金供需格局,推動居民資產(chan) 配置加速轉型。
提高創業(ye) 板容量與(yu) 質量
創業(ye) 板實施注冊(ce) 製以來,積極服務國家戰略,聚焦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支持一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高新技術企業(ye) 做優(you) 做強,持續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
據Wind資訊數據,截至2月19日,注冊(ce) 製下,418家創業(ye) 板企業(ye) IPO募資總額達4057億(yi) 元,總市值達2.84萬(wan) 億(yi) 元,集中分布於(yu) 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創業(ye) 板向未盈利企業(ye) 敞開大門,能讓更多企業(ye) 通過直接融資獲得長久發展的動力,服務科技行業(ye) 自立自強,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ti) 經濟。”唐申秋表示,同時,這也回應了業(ye) 內(nei) 對“創業(ye) 板開放未盈利企業(ye) IPO上市”的呼聲,有助於(yu) 進一步提高創業(ye) 板容量、質量。
解辰陽表示,創業(ye) 板向未盈利企業(ye) 敞開大門,更加貼近市場實際,讓真正有融資需求,且值得投資者關(guan) 注的創新創業(ye) 企業(ye) ,能夠進入資本市場,優(you) 化資本市場供給。同時,符合行業(ye) 要求的企業(ye) 上市融資,可以將融資投入到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麵,實現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有利於(yu) 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
嚴(yan) 凱文認為(wei) ,以納斯達克為(wei) 例,大量成長性科創企業(ye) 在上市節點,並未形成規模性利潤,但當技術成熟推廣應用之後,其成長速度驚人。比起傳(chuan) 統企業(ye) ,硬科技企業(ye) 發展初期階段需更長久的資本投入支持。而引導未實現盈利的硬科技企業(ye) 上市,有助於(yu) 解決(jue) 國內(nei) 科技企業(ye) 發展早期缺乏資金的巨大壓力,給予它們(men) 成長所需的時間和資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