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上自動駕駛“智高點”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科技界、產(chan) 業(ye) 界協同創新、奮勇攻關(guan) ,在許多科技、產(chan) 業(ye) 前沿領域不斷突破。從(cong) 今天起“創新驅動 開辟新領域”欄目陸續推出相關(guan) 報道,敬請關(guan) 注。
——編 者
在北京中關(guan) 村亦莊園,記者體(ti) 驗了一把自動駕駛:打開手機上的“蘿卜快跑”應用軟件,輸入目的地,輕點幾下,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很快來到身邊。進入後座,輸入驗證碼,車輛開始行駛。行駛期間,屏幕上的車輛速度、軌跡和道路環境三維信息等清晰可見。約20分鍾後,汽車平穩抵達目的地。
作為(wei) 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關(guan) 鍵環節,自動駕駛成為(wei) 全球科技界、產(chan) 業(ye) 界競爭(zheng) 的新賽道。從(cong) 為(wei) 普通人提供出行代步,到在機場、物流、礦山等垂直領域大顯身手,我國自動駕駛技術進入全場景落地階段,產(chan) 業(ye) 活力迸發、前景值得期待。
汽車變“聰明”離不開多項技術協同發力,自動駕駛開辟智能出行賽道
自動駕駛涉及的技術非常多,包括感知、決(jue) 策、控製等多個(ge) 係統,其發展是人工智能、5G通信、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等多項技術協同發力的結果,任何一個(ge) 環節“瘸腿”都跑不好。
以感知為(wei) 例。感知能力提升,既依賴高性能的元器件,還離不開智能算法和數據分析。近年來,激光雷達的感知距離從(cong) 150米增加到500米,讓自動駕駛車輛“看”得更遠。人工智能算法的優(you) 化,則對物體(ti) 的識別更精確,讓自動駕駛車輛“看”得更準。
自動駕駛加速推進,以深度學習(xi) 為(wei) 代表的人工智能是主要驅動力。百度自動駕駛安全與(yu) 政策負責人吳瓊告訴記者,近年來,智能算法模型不斷完善,特別是知識增強大模型的出現,讓自動駕駛的判斷力和理解力更強。
“自動駕駛興(xing) 起還與(yu) 5G技術密切相關(guan)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表示,更快、更穩定的傳(chuan) 輸,車與(yu) 車、車與(yu) 基礎設施等連接和信息交互成為(wei) 可能,這是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重要支撐。
安全是自動駕駛落地的關(guan) 鍵。“百度科研人員為(wei) 無人駕駛構建了三層安全體(ti) 係:單車智能、監控冗餘(yu) 、平行駕駛。”吳瓊進一步解釋,單車智能主要體(ti) 現在無人駕駛係統的反應速度高於(yu) 人類駕駛員,僅(jin) 為(wei) 250毫秒。監控冗餘(yu) 係統則好比有兩(liang) 個(ge) 司機,如果一個(ge) 司機開小差,另外一個(ge) 司機能夠馬上補位。平行駕駛指的是5G雲(yun) 代駕,遠程保障無人駕駛係統的安全順暢運行。
據專(zhuan) 家介紹,根據車輛涵蓋的功能範圍,從(cong) L0級到L5級,由低到高,國際上將自動駕駛分為(wei) 人工駕駛、輔助駕駛、部分自動駕駛、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6個(ge) 級別。L4級及以上稱為(wei) 無人駕駛,L3級及以下則為(wei) 智能輔助駕駛。
今天,借助最新的人工智能、雷達、地理信息等技術,汽車變“聰明”了:不僅(jin) 能“看”,還沒有盲區;有了“智商”,懂得變道和轉彎、加速和刹車。準確的判斷和決(jue) 策,助推L4級別及以上的自動駕駛落地成為(wei) 可能。
自動駕駛開辟智能出行賽道。長遠看,無人車具有成本優(you) 勢,高級別自動駕駛商業(ye) 出行業(ye) 務前景廣闊。當前,在這一全球新賽道上,我國占據領先位置。
與(yu) 互聯網、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正加速邁入智能網聯新時代
嘉善祥符蕩科創綠穀,無人中巴在站點之間往返,為(wei) 乘客提供了公共出行的新選擇;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產(chan) 基地,沿著規劃的線路,數十台無人物流車正為(wei) 不同生產(chan) 車間配貨。
在公開道路上,完全自動駕駛大規模落地條件還有待完善,但在一些特定場景,自動駕駛技術正施展拳腳:在機場、港口等相對封閉的環境,無人車開始承擔起繁重的運輸任務;在礦區等作業(ye) 條件惡劣的場景,遠程無人駕駛行進自如。
隨著製造業(ye) 人力和管理成本的上升,自動化、無人化的價(jia) 值越發凸顯。“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自動駕駛能幫助製造業(ye) 降本增效,提高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吳甘沙說,自動駕駛的深入應用將助力我國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專(zhuan) 家指出,自動駕駛汽車正與(yu) 互聯網、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行業(ye) 深度融合,加速邁入智能網聯新時代。
“我們(men) 可以將車連成一張網,每輛車就是一個(ge) 智能終端,是整體(ti) 網絡架構下的一個(ge) 端點。”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產(chan) 業(ye) 局陳超表示,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汽車不再是單純的工業(ye) 品,而是兼具消費屬性的智能產(chan) 品。
我國正搶抓機遇,加速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
北京將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納入重點發展的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到2025年汽車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力爭(zheng) 突破7000億(yi) 元;
上海出台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設定2025年初步建成國內(nei) 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ti) 係,產(chan) 業(ye) 規模力爭(zheng) 達到5000億(yi) 元;
在成都,依托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基礎,成都高新區率先瞄準車載智能係統產(chan) 業(ye) 新賽道發力,打造中國智車穀。
“成都自動駕駛已經跑步入場。”陳超介紹,去年2月,他們(men) 正式發放了第一批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輛行駛號牌。在成都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率先建成全省首個(ge) 智能駕駛示範場景,形成了研發、測試、示範體(ti) 係化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環境。
技術創新方麵,我國率先提出“人、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的智能網聯汽車係統。不同於(yu) 一些國家側(ce) 重單車智能路徑,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是單車自動駕駛與(yu) 網聯式汽車融為(wei) 一體(ti) 的新產(chan) 品、新模式、新生態,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路徑。
智能網聯的發展,與(yu) 汽車電動化息息相關(guan) 。業(ye) 界專(zhuan) 家表示,搭建智能網聯產(chan) 業(ye) 體(ti) 係,電動汽車具有天然的優(you) 勢。在汽車電動化時代,我國的電池、電驅動技術步入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競爭(zheng) 中已贏得先機。充分發揮好這一優(you) 勢,將有助於(yu) 更好把握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的新機遇。
技術創新、政策創新持續發力,助力自動駕駛快速發展
“自動駕駛落地程度,取決(jue) 於(yu) 政策創新高度。”吳瓊認為(wei) 。
我國較早探索支持無人駕駛的政策體(ti) 係。2017年12月,北京市對自動駕駛車輛在開放公路的測試工作提出了管理規範,成為(wei) 我國首個(ge) 正式允許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測試的城市。
之後,我國密集出台了一係列支持措施,既有國家層麵的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又有地方配套的細致管理辦法。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隨著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依舊有一些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比如人車共駕過程中駕駛員的定義(yi) 、自動駕駛事故的責任劃分等。
科技創新離不開製度創新。據吳瓊介紹,我國自動駕駛技術和應用已處於(yu) 世界前列,要保持領先態勢,還需持續的政策創新護航。
從(cong) 技術層麵看,硬件上,自動控製器、傳(chuan) 感器性能還待提升;軟件上,相關(guan) 算法還有優(you) 化空間。同時,還需不斷積累真實場景中的路測數據,提高自動駕駛對極端場景的適應性。
“夜間在複雜地形行駛,以及碰到暴雨、大雪、濃霧等惡劣天氣時,自動駕駛係統的判斷、決(jue) 策能力還存在短板。解決(jue) 這些難題,需要從(cong) 大量的真實路況環境中學習(xi) 。”吳瓊說。
在智能網聯汽車層麵,我國仍有部分基礎技術及器件受製於(yu) 人,在操作係統、車載芯片等產(chan) 業(ye) 鏈的關(guan) 鍵環節存在“卡脖子”風險。專(zhuan) 家建議,應利用市場規模優(you) 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guan) ,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cong) 政策層麵看,專(zhuan) 家們(men) 建議,在保證安全前提下,開放更多無人駕駛測試、示範與(yu) 運營試點環境,以更多的有效數據促進技術成熟;從(cong) 國家層麵研究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商用、無人化的規則,為(w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打下基礎。
“過去10年,從(cong) 政策支持到法規保障、從(cong) 技術創新到產(chan) 業(ye) 協同,在自動駕駛領域,形成了創新合力,在這條新賽道上占據了有利身位。”吳瓊表示,麵向未來,我們(men) 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繼續突破,邁向自動駕駛“智高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