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個別班級因學生發熱等停課,醫生:春季學期前兩周“開學病”高發
浙江杭州、寧波、金華等地一些中小學個(ge) 別班級近日因學生發燒等停課,其中部分患兒(er) 為(wei) 首次感染新冠病毒。2月21日,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er) 科主任蔣春明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家長對一些班級停課的消息不必過分緊張,“每年寒假開學後兩(liang) 周,兒(er) 科門診都會(hui) 迎來高峰期,這幾乎是每家醫院兒(er) 科的規律,原因包括天氣冷熱交替,溫差大;開學後學生聚集,加大病毒、細菌交叉感染的機會(hui) ;以及部分孩子假期後一下子不適應學習(xi) 節奏,導致抵抗力下降等。目前新冠疫情沒有抬頭的跡象。”
19日,一則“杭州兩(liang) 學校班級多人發熱,下周停課”的消息引發關(guan) 注。據《杭州日報》20日上午報道,從(cong) 該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了解到,目前涉及三所學校,為(wei) 西湖區某小學(共出現10例,均為(wei) 新冠首次感染),拱墅區某中學(共出現5例,均為(wei) 新冠首次感染),上城區某小學12名學生有發熱症狀,為(wei) 流感聚集性傳(chuan) 播。三所學校均已根據預案,對涉及班級的教學課程暫行調整。據當地媒體(ti) 報道,寧波、金華等地也有個(ge) 別學校的班級因流感停課。
“春季開學前兩(liang) 周是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兒(er) 科疾病高發期,俗稱‘開學病’。”蔣春明說,他們(men) 醫院兒(er) 科近來單日門診量最高接近700人次,是平日正常門診量的三倍多,但與(yu) 往年的開學時段基本持平,沒有激增,新冠感染人數沒有增加跡象,“本次杭州感染的患兒(er) 都是首次感染,人體(ti) 感染新冠後一般有3-6個(ge) 月免疫期,不容易再次感染,以前沒陽過的孩子感染幾率略大,但總體(ti) 看,新冠病毒對兒(er) 童比較‘友好’,症狀輕、病程短。比起新冠病毒,家長可能更需要關(guan) 注春季高發的一些傳(chuan) 染性疾病,通過接種疫苗、戴口罩、做好個(ge) 人衛生、加強鍛煉等來預防。”
兒(er) 科春季部分高發傳(chuan) 染病及其預防
1,流行性感冒
部分症狀和新冠類似:主要表現為(wei) 突然高熱,體(ti) 溫可達39度以上,往往伴畏寒、肌肉酸痛、咽痛、幹咳、流涕等,一般3-7月為(wei) 高發期,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chuan) 播。
2,諾如病毒
以腸道傳(chuan) 播為(wei) 主,傳(chuan) 染性強,主要通過汙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chuan) 播,主要症狀為(wei) 惡心、嘔吐、發熱、腹瀉等,病程較短,一般2-3天。
3,手足口病
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chuan) 染病,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飛沫傳(chuan) 播,也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感染,一般會(hui) 出現發熱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
4,水痘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chuan) 染病,傳(chuan) 染性強,主要通過飛沫傳(chuan) 染,患者會(hui) 出現頭痛、發熱等,會(hui) 出現紅色斑疹,後期會(hui) 發展為(wei) 水皰伴有瘙癢。發病後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5,流行性腮腺炎
一種通過飛沫傳(chuan) 播的急性呼吸道傳(chuan) 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chuan) 染,傳(chuan) 染性強,患者會(hui) 出現發熱、咽痛、頭痛等,還會(hui) 出現一側(ce) 或雙側(ce) 耳下腮腺腫大、疼痛。病程約7-12天。
6,食源性疾病
大腸杆菌、沙門菌、痢疾杆菌等是常見病原菌,主要表現為(wei) 惡心、嘔吐、腹瀉等,也可伴發熱。
做好以下幾點,能讓孩子的生病幾率大大降低:
1,接種疫苗是預防傳(chuan) 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應定期接種疫苗。
2,做好自我防護,佩戴口罩,盡量減少人群聚集,少去人群密集場所。
3,加強個(ge) 人衛生,勤洗手,勤更衣,注意口腔衛生。
4,養(yang) 成規律的生活習(xi) 慣,保證睡眠充足,及時增減衣物,室內(nei) 勤通風。
5,加強鍛煉,通過體(ti) 育鍛煉和均衡飲食等提高免疫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