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廣西南寧設“四不”反映窗口

發布時間:2023-02-22 15:5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通訊員 韋雨丹)踏上通向南寧人力資源市場新民路市場3樓“四不”反映窗口的樓梯時,黃穎的心情是糾結的。在她的印象中,去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的都是年齡較大、不懂使用網絡的中年人,一路上她心裏都在打鼓——“我該怎麽(me) 開口?他們(men) 真的能幫到我嗎?”

  今年26歲的黃穎還記得,去年7月從(cong) 廣西金融職業(ye) 技術學院工商企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她在網絡上海投了多份簡曆,都沒有回音。那段時間,她為(wei) 工作一直沒有著落感到焦慮,同時,又對自己該從(cong) 事什麽(me) 工作感到迷茫。

  去年9月的一天,黃穎偶然在“南寧人社”微信公眾(zhong) 號上看到一篇關(guan) 於(yu) 南寧人社創新設立“四不”反映窗口的推文寫(xie) 道:企業(ye) 和群眾(zhong) 遇到“辦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等“急難愁盼”問題,都可以到窗口反映求助。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來到“四不”窗口谘詢。

  剛開始,這個(ge) 有些羞澀的姑娘不敢開口說是自己找工作,她小聲地問工作人員,“您這邊能提供這種幫助嗎?”得到肯定的答複後,她又跟工作人員聊了一會(hui) 兒(er) ,才在“找不到工”事項表上留下個(ge) 人信息。

  南寧人力資源市場新民路市場工作人員林小淇根據黃穎的情況,給她推薦了2家公司。但黃穎考慮到離家太遠,通勤時間太長,都沒有對接成功。林小淇知道後,跟她分析了當前的就業(ye) 形勢,列舉(ju) 了最新的求職數據,建議她結合當下的大環境先試試一些基礎性的工作,積累經驗,等以後有條件時,再拓寬求職路。

  幾天後,林小淇再次致電黃穎,向她推薦南寧市良慶區一家物業(ye) 公司旗下咖啡店的工作。“這個(ge) 工作崗位離家較近,方便我照顧父母,而且待遇不錯,還能學習(xi) 烘焙、咖啡拉花等技能。”黃穎說,她去公司麵試後,順利入職。如今,她通過2個(ge) 月的試用期,已經成為(wei) 這家咖啡店的正式員工。將來,她希望通過學習(xi) 培訓,往管理崗位發展。

  在黃穎看來,“四不”窗口的工作人員,不僅(jin) 耐心地給她介紹招聘信息,幫助她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更重要的是給了她很多就業(ye) 觀念的引導,“如果不是聽了她的話,我的想法可能還是不切實際,還要花更長的時間去找工作”。

  據了解,為(wei)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優(you) 化營商環境決(jue) 策部署,全力打好穩就業(ye) 保民生攻堅戰,廣西南寧市於(yu) 2022年8月16日,在全市人社係統服務大廳創新設置“辦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的“四不”反映窗口,專(zhuan) 窗專(zhuan) 人受理企業(ye) 群眾(zhong) 反映的“煩心事”,專(zhuan) 注解決(jue) “疑難雜症”問題,並在“南寧智慧人社App”等網絡平台同步設置線上反映端口,實現線上線下“有呼必應、有訴必接、有接必辦、有辦必果”的一體(ti) 化穩就業(ye) 保民生兜底服務。

  截至目前,南寧市已設立“四不”反映窗口54個(ge) ,對企業(ye) 或群眾(zhong) 反映的問題,現場能協調解決(jue) 的當場予以協調解決(jue) ,現場不能協調解決(jue) 的分派為(wei) “工單”督辦,限定在5個(ge) 工作日內(nei) 辦結。

  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劉德寧介紹,“辦不成事”主要聚焦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反映業(ye) 務辦理遇到的“疑難雜症”問題;“招不到人”主要聚焦企業(ye) 在疫情防控形勢下麵臨(lin) 的招工壓力以及新能源、電子等用人需求較大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招工難”問題;“找不到工”主要聚焦高校畢業(ye) 生尤其是外地生源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大齡困難就業(ye) 人員求職難題;“領不到薪”主要聚焦矛盾突出、關(guan) 注度較高的勞動糾紛、勞務糾紛等問題。

  “四不”反映窗口設立至今,幫助登記“找不到工”訴求的求職者1832人,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招不到人”的急切招工需求60件;為(wei) 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理“疑難雜症”業(ye) 務事項275件;接到涉及勞動或勞務糾紛的問題反映579件,目前順利協調解決(jue) 430件,幫助勞動者追回有關(guan) 報酬335萬(wan) 餘(yu) 元。

  “來‘四不’窗口求助的求職者,往往是線上廣投簡曆後沒有回應,又急切想找到工作的年輕人。”南寧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黃東(dong) 維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求職者訴求後,她會(hui) 幫助其填寫(xie) 登記表,了解求職者的基本情況,然後對接招聘科工作人員,在後台尋找符合其專(zhuan) 業(ye) 和要求的崗位信息,現場向求職者推送崗位,告知他們(men) 先去這幾家麵試,一般7個(ge) 工作日後會(hui) 回訪求職者是否已經成功就業(ye) ,如果還未就業(ye) 的話,會(hui) 繼續推送崗位給他們(men) 。

  黃東(dong) 維說,如果是遇到“領不到薪”的求助者,她會(hui) 將其訴求流轉到勞動監察機構,讓求助者盡量少跑腿,依托窗口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前移。

  “去年,2022屆駐邕高校畢業(ye) 生人數為(wei) 18.71萬(wan) 人,今年預計會(hui) 更多。幫助大學生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我們(men) 在感到巨大壓力的同時,也覺得這是個(ge) 留住人才的機會(hui) 。”劉德寧說,這幾年,南寧經濟發展的形勢對人才也十分渴求,因此南寧人社部門千方百計地從(cong) 辦事流程上進行突破,主動加壓服務要求,強化服務意識,最大程度滿足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的辦事需求,盡可能多地幫助高校畢業(ye) 生留在南寧就業(ye) 創業(ye) 。

  數據顯示,2022年區內(nei) 外高校畢業(ye) 生來邕留邕就業(ye) 人數11.79萬(wan) 人,比2021年增長50.09%,來邕留邕總人數創曆年新高。劉德寧表示,下一步,南寧市人社部門還將繼續以問題為(wei) 導向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全力打造人社政務服務優(you) 質“樣板間”,打通人社服務“最後一公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滿意度、幸福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