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穀樹忠:環保責任要進一步落到“一把手”身上
今年,全國政協委員穀樹忠實現“跨界”:從(cong) 全國政協經濟界別,跨入新設立的環境資源界別。無論在哪個(ge) 界別,他始終是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的建言者。
穀樹忠被稱作“研究型委員”,他既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審計署特邀審計員。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背著雙肩包、身著黑色休閑夾克,坐地鐵或騎自行車,是他每次來全國政協開會(hui) 的“標配”。
201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一年,穀樹忠提出的《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審計製度的提案》就獲評全國政協2018年度好提案。
近年來,盡管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更高的位置,但穀樹忠在調研中發現,仍有一些地方光喊口號、光表態、不解決(jue) 問題,隻談GDP、談財政、談招商引資。“金山銀山靠企業(ye) 就可以做,綠水青山光靠市場不行,還得靠政府。”
在穀樹忠看來,生態文明建設要落地,一定要將責任落到主要領導身上,“唯GDP論”要徹底改變。
穀樹忠與(yu) 生態文明建設部門、審計部門聯係密切,對這些部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進展、問題和困難了解較多,在此基礎上提交的提案有紮實的研究基礎。
穀樹忠發現,資源環境審計牽涉發改、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林草乃至水利、住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多個(ge) 層麵。經濟責任審計已形成一套較為(wei) 健全的製度,他建議,可參照其做法,建立以資源環境生態責任審計為(wei) 主體(ti) 內(nei) 容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製度。
“當時的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覆蓋麵較窄,主要是審資金、審項目,且隻針對離任審計,並沒有在任中常態化。”穀樹忠說。
他在提案中指出,可將目前的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拓展為(wei) 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審計;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審計的基本特征與(yu) 規律性;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審計聯席會(hui) 議製度。
穀樹忠希望,通過這個(ge) 提案,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能夠得到落實,讓“一把手”高度重視起來。
作為(wei) 提案的承辦單位,審計署資源環境審計司答複稱,將進一步細化與(yu) 生態文明建設情況有關(guan) 的審計內(nei) 容、審計方法和評價(jia) 標準,促進領導幹部推動落實黨(dang) 中央有關(guan) 生態文明建設的決(jue) 策部署。
這幾年,穀樹忠見證了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帶來的變化。客觀公正的數據是審計工作的依據。一些地方曾一度調取數據難,甚至給審計工作帶來阻礙。如今,通過在線監測係統、遙感等技術手段,以及環保數據造假判罪入刑等約束,數據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審計監督作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監督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wei)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提供助力,二者的交集是要落實領導幹部對生態環境的責任。
穀樹忠希望,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能形成相互支撐的審計體(ti) 係,目前,前者的地位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穀樹忠的提案依然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關(guan) 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和生態修複等問題,“在當前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的基礎上,生態環保工作也不能放鬆,要將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都兼顧起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