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發展山地高效農業
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柑橘林縱橫交錯,蓊蓊鬱鬱。
樹下,一根根細長的黑色管道沿著果樹環繞,水和肥料精準滴灌至樹根,比過去節約用水六成以上;機耕道上,一台3D對靶噴藥機器人揮舞著“雨刷”般的手臂,將除蟲藥均勻噴灑到葉片,效率提高10倍以上;果園山腰處的監測站裏,傳(chuan) 感器設備依托衛星遙感、物聯網等技術,實時監測園內(nei) 濕度、光照、土壤和病蟲害等信息,及早預防各類災害。
村民羅光全撥開樹葉,一邊輕按柑橘一邊說:“皮薄個(ge) 頭大,今年收成不錯!”
近年來,渝北區向科技要生產(chan) 力,針對丘陵山地地形複雜、地塊零散等特點,因地製宜推進土地宜機化改造,建設智慧農(nong) 業(ye) ,探索山地高效農(nong) 業(ye) 發展新路子。
青龍村是一個(ge) 典型的山地丘陵村,過去田地分散,耕作條件差,全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不少土地被撂荒。2018年1月,青龍村抓住渝北區在大盛鎮至統景鎮公路沿線一帶建設柑橘產(chan) 業(ye) 帶的契機,開始整村土地宜機化改造。合並碎片化耕地,讓陡坡變緩坡、零散成整體(ti) ,同時,挖溝起壟,修建機耕道,建成標準化山地果園2350畝(mu) 。2021年,村裏打出科技“組合拳”,建設丘陵山地數字化現代果園,11個(ge) 人就能管理5萬(wan) 棵果樹,果園管護成本降低50%,畝(mu) 均增收1萬(wan) 餘(yu) 元。
羅光全承包的2畝(mu) 多地也被改造成平整緩坡,他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村裏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當起果園技術員。“每個(ge) 月有4000元工資,每年村裏合作社還有分紅。真沒想到,地還能這麽(me) 種!”
“全區共完成丘陵山地宜機化整治8.7萬(wan) 畝(mu) ,改善了耕作條件,‘瘦’地更‘肥’了,麵積也增加了5%以上。”渝北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主任陳華介紹。
在渝北,智慧農(nong) 業(ye) 結出累累碩果。
在大盛鎮千盞村,柑橘林茁壯成長。看著溝壟交錯的土地,村民又有了增收的新點子。“機耕道這麽(me) 寬,兩(liang) 個(ge) 輪子中間還可以種點啥嘛!”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付福剛找來村民、農(nong) 技人員,討論後決(jue) 定“壟上種柑橘,溝裏埋土豆”,實現“兩(liang) 不耽誤,雙份收入”。
如今,播種機從(cong) 機耕道一路開過,土豆深“嵌”地裏。以前,兩(liang) 名農(nong) 民要幹一天的活,現在播種機幾分鍾就能完成。
在統景鎮江口村,5000畝(mu) 宜機化果園連片發展,安裝水肥一體(ti) 化設施精準滴灌。如今,村民們(men) 坐在辦公室就能用智能化管控平台遠程操控農(nong) 機。
看著成片的柑橘林,陳華說,作為(wei)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創建單位和數字鄉(xiang) 村試點地區,渝北區將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機械化、智能化,提升山地農(nong) 業(ye) 科技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