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瞰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座城,崛起產業合作新高地
“開春以來,訂單量不斷,生產(chan) 已排到10月份,感覺快忙不過來了,今年的收入估計能增加30%以上。”在天津市武清區的交控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內(nei) ,總經理陸啟進興(xing) 奮地說。
車間內(nei) ,幾十台智能設備高效運轉,經過貼裝、焊接、檢測等30多道全自動工序後,一塊塊列車運行控製係統電路板從(cong) 生產(chan) 線上魚貫而出,等待發往全國各地。
2020年,這家總部位於(yu) 北京的企業(ye) 落戶武清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的重要區域,當初擘畫的研發在北京、產(chan) 業(ye) 化在天津的發展藍圖正逐步實現,經營成本下降了30%,年產(chan) 值達5億(yi) 元。“我們(men) 在武清又啟動了新的研發平台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陸啟進說。
九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幕開啟,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
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用好京津兩(liang) 個(ge) 超大城市雙向資源,天津武清按照“一核、多點、全域”的新格局建設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
“一核,即位於(yu) 武清城區西北部的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核心區;多點,即武清開發區等六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全域,即帶動武清全域發展,著力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高端產(chan) 業(ye) 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創新城。”天津市武清區委副書(shu) 記、區長許穎悟描繪了“新城”的圖景。
栽下梧桐樹,如何引得鳳凰來?為(wei) 吸引北京外溢優(you) 質產(chan) 業(ye) 落戶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當地黨(dang) 委、政府沒少想辦法。
“我們(men) 以央企、國企二三級總部為(wei) 重點突破,以智能科技、生物醫藥、大數據等重點產(chan) 業(ye) 為(wei) 主攻方向,‘走出去’‘請進來’開展產(chan) 業(ye) 鏈招商。”天津市武清區合作交流辦副主任傅立說。
好點子闖出新路子。鐵科院、交控科技等北京的企業(ye) 陸續在武清落戶,同時帶動數百家配套企業(ye) 集聚,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集群實現了“從(cong) 0到1”“從(cong) 1到N”的飛躍。
“搭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快車,武清區智能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鏈迅速完善,今年的產(chan) 值預計可達30億(yi) 元,同比增長1.5倍。”天津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閆文傑感慨道。
智能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隻是一個(ge) 縮影。在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的另一園區高村科技創新園,大數據產(chan) 業(ye) 同樣經曆著從(cong) 無到有的變遷,成為(wei) 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多點”布局的重要一環。
園區內(nei) ,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於(yu) 3年前開工,目前土建工程建設進度已過半,中國聯通京津冀數字科技產(chan) 業(ye) 園也已開工。
“我們(men) 引進了大批互聯網、金融等企業(ye) ,打造了京津冀熱數據就地發生、就地加工、就地應用的高等級算力底座。”中國電信天津公司智能算力中心副總經理張鵬說。
“園區到北京骨幹網絡節點路由距離小於(yu) 50公裏,時延小於(yu) 1毫秒,距離優(you) 勢是吸引北京企業(ye) 落戶的重要原因。”天津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村科技創新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瀛濤說,園區在建項目完工後,數據中心、算力中心機架規模將達10萬(wan) 架,真正成為(wei) 京津冀的“數據大腦”。
“近五年武清累計引進北京項目2583個(ge) 、總投資711.9億(yi) 元。其中,2022年大數據產(chan) 業(ye) 累計投資超過115億(yi) 元,有效帶動全域產(chan) 業(ye) 發展。”武清區發改委副主任董偉(wei) 說。
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充分運用北京優(you) 質創新創業(ye) 要素資源,深化產(chan) 學研用合作,打造協同創新高地。
走進天津大學(武清)前沿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實驗室,多通道發酵罐內(nei) ,攪拌槳快速旋轉,釀酒酵母細胞工廠正在源源不斷生產(chan) 番茄紅素,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醇香的味道。
這一看似並不起眼的裝置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的典型創新成果。
“目前,番茄紅素的市場價(jia) 每公斤過萬(wan) 元,尤其是天然提取的番茄紅素價(jia) 格甚至達到每公斤數萬(wan) 元,我們(men) 的研究成果可實現番茄紅素低成本綠色合成,已完成10噸級的工業(ye) 中試規模,將形成百億(yi) 級的產(chan) 值。”天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姚明東(dong) 自豪地說。
“武清以創新驅動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通過資金扶持和需求對接,鼓勵企業(ye) 與(yu) 京津冀高校院所創新合作。”武清區科技局副局長邊曉菲說。
搭建人才智庫、共享實驗室,整合供應鏈、創新鏈平台,鼓勵區內(nei) 企業(ye) 與(yu) 京津冀高校院所創新合作,包括天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在內(nei) 的一批創新型企業(ye) 和高校院所申請入駐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核心區。
“在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建設中,武清將用好京津冀科研資源和創新創業(ye) 要素資源,努力探索‘一個(ge) 大院大所或名校服務帶動引領一條產(chan) 業(ye) 鏈’的可行路徑,同時吸引各類創新人才在這裏加速匯聚。”許穎悟說。
42歲的克倫(lun) 斯(天津)軌道交通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經理萬(wan) 慧林,是武清區首批自主認定的B類人才。“通過‘海河英才’政策,我們(men) 全家在天津落了戶;通過武清人才政策,2個(ge) 孩子都上了心儀(yi) 的學校,再也沒了後顧之憂。”談起現在的生活,萬(wan) 慧林感到很滿足。
近年來,武清區推出了打破行政主導、唯學曆、唯職稱、唯帽子的人才評價(jia) 方式,誰是人才由企業(ye) 說了算,每年支持100家企業(ye) 自主認定1000名A、B、C類人才,享受相應政策支持。
政策實施兩(liang) 年來,武清區累計支持企業(ye) 自主認定A類人才99人,B類人才348人,C類人才1174人,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2021年《天津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也顯示,武清區常住人口達115.1萬(wan) 人,與(yu)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0.2萬(wan) 人。
“增加的人口中,超60%來自北京,產(chan) 業(ye) 人口達7萬(wan) 人。”武清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白秋實說,這一切得益於(yu)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
承接優(you) 質項目、搭建創新平台、優(you) 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已形成以生物製造和智能科技“雙高引領”,裝備製造、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五大新興(xing) 支柱產(chan) 業(ye) 和地毯、自行車等四大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布局。一座高端產(chan) 業(ye) 集聚、科技人才匯聚、生態宜居美麗(li) 的“新城”正呼之欲出。
去年年末,天津提出“十項行動”,為(wei) 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和路徑,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是重要一項。
“我們(men) 將統籌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以高端時尚消費和車文化體(ti) 驗為(wei) 主題的‘新商圈’規劃建設,持續深化交通、產(chan) 業(ye) 、生態、人才、公共服務等方麵協同合作,努力構建宜居宜業(ye) 宜遊宜樂(le) 的良好環境,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全力做好協同發展大文章。”天津市武清區委書(shu) 記劉惠說。
策劃:丁錫國
監製:常愛玲、鍾昊熹、王建華、劉元旭
統籌:於(yu) 衛亞(ya) 、程瑛、邵香雲(yun) 、曹曉軒
記者:邵香雲(yun) 、曹曉軒、王寧、王暉
遙感與(yu) 數據支持:曾迎迎、穀寧、郭超、王宇
海報製作:方金洋
新華社新媒體(ti) 中心、媒體(ti) 融合生產(chan) 技術與(yu) 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新華社天津分社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