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年代劇裏的悠長歲月

發布時間:2023-02-28 09:28:00來源: 海南日報

  文本刊特約撰稿 汪榮

  2023年的第一季度,中國的電視熒幕上好戲不斷。在反黑刑偵(zhen) 劇《狂飆》和科幻劇《三體(ti) 》之後,電視劇《我們(men) 的日子》正在中央電視台熱播。該劇由王雷、劉暢、傅子恩聯合執導,主要演員包括李小冉、李乃文、宋春麗(li) 等。該劇以東(dong) 北地區一個(ge) 機械廠裏三個(ge) 家庭的故事為(wei) 主線,通過家庭史的講述,展開了一幅改革開放以來時代生活的畫卷。

  《我們(men) 的日子》是一部年代劇,也是繼去年《人世間》大熱之後又一部同類型的劇集。該劇以時代感見長,讓觀眾(zhong) 看到了悠長歲月裏的時代變遷和曆史流動。通過對社會(hui) 生活的再現和重構,該劇喚起了不同時代觀眾(zhong) 的情感共鳴,成為(wei) 一部備受關(guan) 注的現象級電視劇。

  當代曆史與(yu) 懷舊情愫

  在電視劇的類型上,《我們(men) 的日子》屬於(yu) 年代劇。關(guan) 於(yu) “年代劇”的定義(yi) ,雖然各有說法,但是該類型電視劇主要講述主角在曆史過程中的個(ge) 人和家庭生活的曆史。年代劇通過對曆史的回溯,用人物命運的沉浮和家族的興(xing) 衰來展示國家發展的脈絡。因此,年代劇具有以小見大、知微見著的特點,帶有濃厚的國族寓言意味。

  《我們(men) 的日子》主要講述的是三個(ge) 家庭的故事。在改革開放初期,東(dong) 北的閎光機械廠家屬院裏住著三個(ge) 不同的家庭。王憲平和劉淑霞性格迥異,男的是軍(jun) 人出身,女的充滿了文藝氣息。東(dong) 方玉樹和傅瑩,一個(ge) 溫吞細膩,另一個(ge) 心直口快。楊大山和方慧夫妻的恩愛羨煞旁人。這三組夫妻的相處模式完全不同,彼此之間參差對照。非常巧合的是,三個(ge) 家庭在同一天、同一間產(chan) 房裏誕下了小孩:王雪花、東(dong) 方宏及楊思宇。隨後,故事在父母一代的爭(zheng) 吵與(yu) 和解以及子女一代的成長和情感糾葛中徐徐展開。

  有意思的是,該劇中宏觀的曆史敘事是在私人化的視角中完成的。《我們(men) 的日子》裏敘事者是王雪花,她是王憲平和劉淑霞的女兒(er) 。王雪花的講述充滿懷舊情愫,通過這個(ge) “80後”的敘事視角,父母愛情、家庭生活和家族史被展示出來。毫無疑問,劇中幾個(ge) 家庭的生活變遷,象征著當代社會(hui) 的發展脈絡。

  這正是典型年代劇的敘事模式。我們(men) 可以拿《人世間》來與(yu) 《我們(men) 的日子》進行比較。這兩(liang) 部劇都屬於(yu) 年代劇,它們(men) 都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東(dong) 北地區的集體(ti) 工廠裏和地方街道上,並以家庭的離合聚散作為(wei) 故事講述的內(nei) 容。隻不過《人世間》呈現的曆史脈絡更加漫長,而《我們(men) 的日子》是從(cong) 改革開放初期講起的。

  家庭生活和人間煙火

  在《我們(men) 的日子》中,家庭生活和父母子女的關(guan) 係是故事的核心。在這個(ge) 意義(yi) 上,這部劇歸根結底是 “家庭倫(lun) 理”的故事。《我們(men) 的日子》記錄了三個(ge) 家庭中雞零狗碎、你打我鬧的日常生活,更展示了他們(men) 的悲歡喜樂(le) ,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氣息。

  這裏的“人間煙火”,來自該劇對家庭生活細節的展示和對人物形象的深度刻畫。在電視劇的開端處主要有兩(liang) 個(ge) 主要事件:一個(ge) 是三個(ge) 家庭在同一天生小孩,一個(ge) 是王憲平和楊大山爭(zheng) 當廠裏的保衛科科長。電視劇主創對兩(liang) 個(ge) 事件進行了戲劇化處理,讓劇情更加集中,也讓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得以展露。同樣是生孩子——當王憲平看到妻子劉淑霞生第二胎難產(chan) 時的痛苦,他主動提出再也不生了,這體(ti) 現出他對妻子的尊重。在楊大山和方慧那兒(er) ,則是楊大山在方慧產(chan) 後無微不至的守護。有趣的是,楊大山的溫柔舉(ju) 動讓同一個(ge) 病房裏的劉淑霞和傅瑩羨慕不已,並紛紛責怪自家丈夫不如人家,這讓劇情在不動聲色之中帶有了輕喜劇的風格。同時,觀眾(zhong) 可以看出:王憲平雖然有些大男子主義(yi) ,為(wei) 人比較粗線條,卻也有鐵漢柔情的一麵。至於(yu) 楊大山更是粗中有細,對妻子百依百順,和他本身的流氓氣構成了巨大反差。

  老戲骨宋春麗(li) 扮演的角色感人至深。她跟著女兒(er) 劉淑霞住在女婿家裏,平日裏進退有度,對外孫王明中嗬護備至。當她在醫院得知自己的外孫得了大病以後難以生育時,她瞬間失了心魄,表現出五味雜陳的情緒變化,展示了老人和孫輩的血脈親(qin) 情。宋春麗(li) 的表演精確隱忍,將複雜的內(nei) 心活動寓於(yu) 外在的身體(ti) 表現,體(ti) 現了高超的演技。

  在集體(ti) 無意識中,中國人的生命底色總是與(yu) 家庭息息相關(guan) ,無論是父母愛情,還是父子親(qin) 情,都體(ti) 現了中國人的家族之愛與(yu) 彼此的羈絆。在《我們(men) 的日子》裏,家庭內(nei) 部的生活是一個(ge) 劇場,日常生活構成了故事主幹。當劇集將內(nei) 容落實到如此微觀的生活層麵時,觀眾(zhong) 會(hui) 對劇情產(chan) 生強烈的代入感和共情體(ti) 驗。

  現實主義(yi) 的場景還原

  觀眾(zhong) 的代入和共情,還來自年代劇的真實性和時代感。對於(yu) 電視劇拍攝來說,要還原生活本身的質感,當然要將劇情安置在某個(ge) 特定的地理空間中。地理空間是日常生活的基礎,唯有紮根在具體(ti) 的人文地脈中,才能讓虛構的劇情和物理的空間融為(wei) 一體(ti) ,讓觀眾(zhong) 產(chan) 生“真實”的感覺。

  為(wei) 了還原劇中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場景,《我們(men) 的日子》用現實主義(yi) 的創作進行了場景還原,用精準的細節鋪排了真實的生活場景。該劇的絕大多數場景采用實景拍攝,劇組的拍攝地是在遼寧省大連市城子坦街道一條擁有百年曆史的老街——春滿街。這條街的時代感和曆史氛圍為(wei) 該劇賦予了靈魂。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條被電視劇取景的街道也隨之變得熱鬧起來。

  在《我們(men) 的日子》中,無論是帶有集體(ti) 主義(yi) 生活印記的工廠車間,還是家庭裏麵的室內(nei) 布置,都充滿了空間的質感,為(wei) 觀眾(zhong) 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劇中出現的各種道具,如自行車、老家具、舊彩電等,都是劇組到處收集來的物件,帶有生活的本真味道。這些符號性的器物鋪排出物質上的密度,凸顯出真實的場所感,讓悠長的歲月在空間裏流淌,從(cong) 而將觀眾(zhong) 帶回過去的年代。

  (汪榮,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zhuan) 業(ye)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海南日報》 2023年02月27日)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