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60年過去,這個青年的笑容依舊堅定而溫暖

發布時間:2023-03-02 15:52: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沈陽3月1日電 題:60年過去,這個(ge) 青年的笑容依舊堅定而溫暖

  新華社記者

  頭戴軍(jun) 帽,手握鋼槍,青春洋溢的臉上,嘴角微微上揚,他的笑容堅定而溫暖。今年3月5日,是第60個(ge) 學雷鋒紀念日。60年過去了,雷鋒的笑容依舊感染著、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人,心手相牽、助人為(wei) 樂(le) ,走過漫長歲月,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傳(chuan) 奇。

  笑容,滋養(yang) 溫暖著一代代人心

  遼寧撫順,雷鋒生前所在班被國防部命名為(wei) “雷鋒班”,這裏至今還保留著老班長雷鋒的床鋪,鋪上整齊擺放著他生前用過的被褥,珍藏著他的“節約箱”、修鞋機等物品。

  “雷鋒!”“到!”……每天晚點名,全體(ti) 官兵齊聲應答。60年,2萬(wan) 多天,先後有200多名青年戰士走入“雷鋒班”,這個(ge) 儀(yi) 式,從(cong) 未改變。

  “感覺老班長就在我們(men) 身邊,鼓舞著我們(men) ,要做一個(ge) 像他一樣的士兵。”雷鋒班副班長葉子貴說。

  雷鋒的笑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把誌願服務的火種撒遍華夏大地。目前,僅(jin) 遼寧省就有7個(ge) 雷鋒主題紀念場館,有一大批以雷鋒名字命名的學校、車間班組、公交車、公共服務窗口等,有各級各類學雷鋒標兵2000多人、注冊(ce) 誌願者641萬(wan) 人。

  在沈陽,出租車行業(ye) 組建了雷鋒車隊。除提供周到文明的服務,每年高考,車隊還義(yi) 務接送考生。“我堅持送考25年了,沒有一年‘掉隊’,學雷鋒,就要實實在在!”出租車司機趙玉海說。

  在雷鋒曾經工作過的鞍鋼,今年65歲的郭明義(yi) ,自1982年以來一直在此工作。他發起成立的愛心團隊匯聚了200多萬(wan) 名誌願者,被譽為(wei) “當代雷鋒”。“從(cong) 小到大,雷鋒一直是我的榜樣。我就照著雷鋒去做,問心無愧地做一個(ge) 好人。”郭明義(yi) 說。

  笑容,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

  雷鋒因公殉職時,隻有22歲。這個(ge) 普通的戰士,用他短暫卻偉(wei) 大的一生、平凡卻堅定的笑容,凝聚起越來越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他的笑容,是一個(ge) 信念。1960年11月8日,雷鋒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當天,他在日記中這樣寫(xie) 道:“我激動的心啊!一時一刻都沒有平靜……我是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人民的勤務員。”

  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館長任廣友說:“雷鋒是生在舊社會(hui) 的一個(ge) 苦命孩子,是黨(dang) 和人民給了他新生。他從(cong) 心底裏熱愛黨(dang) ,熱愛人民,這是他心底最樸素的信念。”

  他的笑容,是一種力量。陸國斌是魯迅美術學院的一名教師。多年來,他資助學子300餘(yu) 人,花費百萬(wan) 餘(yu) 元;贍養(yang) 孤寡老人、老弱病殘近百名,遍及河北、山東(dong) 等十餘(yu) 個(ge) 省市。

  “我出身農(nong) 村,小時候經常聽母親(qin) 講雷鋒的故事,他的成長經曆很艱難,他的事跡我常聽得感動落淚。從(cong) 那時起,我就發誓將來一定要成為(wei) 像雷鋒那樣的人。”陸國斌說。

  他的笑容,是一麵旗幟。雷鋒的名字,呼喚著一個(ge) 又一個(ge) 普通人加入雷鋒隊伍,給更多人帶去關(guan) 愛與(yu) 嗬護。截至2022年末,我國注冊(ce) 誌願者已逾2.3億(yi) 人,誌願隊伍總數達135萬(wan) 個(ge) ,誌願項目總數1010萬(wan) 個(ge) ,記錄誌願服務時間超過52億(yi) 小時。

  笑容,燭照誌願服務前行之路

  任歲月流逝,雷鋒和他的笑容並未遠去。在新時代,人們(men) 對雷鋒的了解,更加豐(feng) 富而深刻;對雷鋒精神的傳(chuan) 承,更加堅定而熱烈。

  撫順市望花區雷鋒小學,雷鋒曾擔任過校外大隊輔導員的地方。數十年來,學校形成一個(ge) 傳(chuan) 統:開學第一周,學生要學習(xi) 雷鋒叔叔做一件助人為(wei) 樂(le) 的好事;第一個(ge) 月,到學校學雷鋒展室參觀;第一個(ge) 學期,帶學生參觀雷鋒紀念館……

  “我們(men) 想讓學生知道,學雷鋒就是從(cong) 小事做起,從(cong) 每一件事做起。”這是雷鋒小學每一名教師的共識。學校還成立了“小雷鋒誌願講解團”,數百名師生活躍在校園和社會(hui) 的誌願崗位上。

  一手拿顏料盤,一手執畫筆,在“90後”魯迅美術學院學生丁永升的手中,一幅長達4米、寬3米的雷鋒畫像逐漸成形:雷鋒站在人群中,手拿一期《解放軍(jun) 畫報》,向少先隊員們(men) 講述著畫報上的故事。

  丁永升說:“雷鋒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我們(men) 創作的雷鋒形象更清新一些,我想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這種人格魅力。”

  不久前,在江西財經大學求學的孟加拉國留學生吳迪來到遼寧撫順,參觀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探尋雷鋒精神代代相傳(chuan) 的故事。吳迪在校期間了解到雷鋒的事跡,自發組建起雷鋒國際誌願者協會(hui) ,和來自十多個(ge) 國家的同學們(men) 一起學雷鋒、做好事。

  “他的笑容很溫暖,又給人以希望。在他的身上,能感受到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服務精神。他不僅(jin) 是中國人的偶像,也是我的偶像。”吳迪說。(記者孫仁斌、王瑩、於(yu) 也童、洪可潤)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