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上官劍:青年發展好不好,須拿“標準”說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上海市委書(shu) 記上官劍日前向全國政協提交了名為(wei) 《關(guan) 於(yu) 健全完善指標指數體(ti) 係更好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大家都知道青年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活力源泉,但城市需要強化哪些功能來幫助青年人發展、青年人在這座城市發展得怎麽(me) 樣,缺少一個(ge) 標準。”上官劍說,當前我國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青年人才的作用,但一座城市到底對青年人的發展是否友好,青年人是否有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缺少一個(ge) 評價(jia) 體(ti) 係。黨(dang) 的二十大鮮明強調“把青年工作作為(wei) 戰略性工作來抓”,青年發展事業(ye) 再次迎來重大機遇。
上官劍認為(wei) ,構建科學完善的青年發展指標指數體(ti) 係,跟蹤收集青年發展數據,動態反映青年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對於(yu) 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至關(guan) 重要。一方麵,青年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高質量的指標指數體(ti) 係來牽引推動。另一方麵,構建指標指數體(ti) 係,也是掌握青年發展狀況話語權、彰顯我國製度優(you) 勢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國依托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已初步建立起覆蓋青年發展十大領域的統計監測指標體(ti) 係,但是在一些方麵還存在需要完善提升的地方。
比如,青年發展部分重點領域存在監測薄弱點。青年人口、大學生就業(ye) 、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青年發展“急難愁盼”問題,亟需指標引領、社會(hui) 推動,加快研究推出相應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又如,指標指數體(ti) 係不健全、不統一。在統計監測指標數據的基礎上,尚未進一步形成科學有效的評價(jia) 指數;在尚未發布國家級指標指數體(ti) 係條件下,各地的探索實踐將麵臨(lin) 與(yu) 國家標準銜接和對標問題。再如,相關(guan) 數據的可獲得性、權威性和精準性有待改進。人口普查公報缺少“14-35周歲”的統計口徑,與(yu) 青年發展密切相關(guan) 的就業(ye) 、住房、婚育等基礎數據也存在壁壘、難以有效獲取。
為(wei) 此,他在提案中提出建議:
一是構建青年發展評估指標和指數體(ti) 係。結合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在涵蓋青年價(jia) 值觀念、人文素養(yang) 、成長環境的規劃監測指標基礎上,強化青年人口、青年就業(ye) 、心理健康等維度指標,增設體(ti) 現“城市對青年更友好”相關(guan) 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等指標,形成一套健全的青年發展評估指標體(ti) 係。各地區可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開發設置符合本地實際的其他特色指標和指數。
二是深度挖掘、科學使用青年發展數據資源。統計部門在人口普查、年統和數據公報中增設“14-35周歲”年齡段青年人口基本狀況、經濟活動、婚姻生育、住房等調查數據,為(wei) 各方了解掌握青年發展情況創造便利條件。人社、民政、住建等部門在統計調查中專(zhuan) 設青年發展的“關(guan) 鍵變量”指標,比如就業(ye) 、住房、創新、人才等,為(wei) 洞悉掌握青年發展需求提供精準數據。
三是完善指數發布和評價(jia) 反饋機製。探索將青年發展規劃實施的“成績單”和各地青年發展“指數榜單”向社會(hui) 公布,請社會(hui) 和青年進行評價(jia) 。將青年發展指數納入各級政府重點工作或考核項目,壓緊壓實責任,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落實“青年工作戰略性地位”。運用青年發展指數,為(wei) 青年發展型城市、城區、街鎮建設試點增勢、賦能,不斷優(you) 化完善青年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