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華服飾博物館:非遺服飾“穿”越千年 煥發時代光彩
中新網南昌3月3日電 題:探訪中華服飾博物館:非遺服飾“穿”越千年 煥發時代光彩
作者 徐夢文 華山
用精湛鞣製技藝手工製作而成的赫哲族標識“魚皮服”,魚皮服衣身多由若幹塊淺色魚皮拚縫而成,衣物邊緣縫綴以雲(yun) 紋、花草紋及魚鱗紋等服飾圖案……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yu) 南昌市南昌縣江西服裝學院的中華服飾博物館,一件件藏品呈現著中華古今服飾發展史,工藝之精巧、意蘊之深厚,令人歎為(wei) 觀止。
據了解,該博物館由江西服裝學院自主籌辦,目前展廳麵積達4500餘(yu) 平方米,收藏展出著中國不同時代的服裝、飾品、織物、蠟染、刺繡、紡織器件和資料等多達萬(wan) 餘(yu) 件。如周朝皇帝的冕服、赫哲族魚皮服、佘族鳳凰冠……博物館內(nei) 服飾精華薈萃,特色鮮明。
中國素有“衣冠上國,禮儀(yi) 之邦”之美譽,擁有燦爛的服飾曆史。記者注意到,在中國社交平台上,民族服飾變裝頗為(wei) 火熱,網友們(men) 伴著音樂(le) ,抬手落手間完成從(cong) 常服到民族傳(chuan) 統服飾的轉變,讓人眼前一亮,璀璨的民族服飾文化再度引人注目。
赫哲族在《山海經》中便有記載,“玄股之國在其北,其為(wei) 人衣魚食”。而“魚皮衣”是赫哲民族服飾中最具特色、最為(wei) 顯象性的服飾,造型獨特,古樸典雅,極具民族特色,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江西服裝學院服飾博物館副館長孫承飛介紹道,魚皮服飾均由數十張魚皮縫合而成,是赫哲族人的傳(chuan) 統常服,主要有長衫、短衣、套褲、鞋包等,具有防水、輕便、耐磨等特性。“這樣的穿著便於(yu) 他們(men) 從(cong) 事漁獵勞作。”
記者了解到,博物館內(nei) 除了中國古代服飾、少數民族服飾、中國當代設計大師作品等三大展區外,還專(zhuan) 門設有苗族銀飾區、旗袍區、刺繡區、植物染料區、紡織機械區等專(zhuan) 題性展區,給參觀者提供了一個(ge) 可觀賞、可觸摸的曆史場景,也為(wei) 教學、科研和對外交流等活動提供了專(zhuan) 業(ye) 化資源。
“服飾博物館非遺特色顯著。”孫承飛表示,該博物館收藏了很多非遺類服飾文化的東(dong) 西。“各類精致苗族的銀飾、其他少數民族的手工藝,這些都是很具有服飾文化鮮明特點的東(dong) 西。”
記者在極具特色的佘族婚嫁情景展區內(nei) 看到,佘族新娘頭戴鳳冠、身著鳳凰裝,造型美觀,色彩斑斕,旁邊還陳列著許多彩帶等精致的其他佘族服飾和飾品。
孫承飛介紹,佘族服飾以樸素大方,實用美觀著稱,有著濃厚的民族氣息。其中,彩帶是流傳(chuan) 悠久的佘族傳(chuan) 統手工藝織品,既可束衣、裝飾,還可作定情信物。
江西服裝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唐新強表示,希望通過服飾文明的建設,讓學生對中國源遠流長的服飾文明有更深的了解,從(cong) 而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未來也希望讓中國的服裝在世界散發出它璀璨的光芒。(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