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年輕人就業、住房等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回應青年痛點
坐在人民大會(hui) 堂裏,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楊賢金從(cong)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聽到了自己眼下最關(guan) 注的話題——大學生就業(ye) 。
在他看來,報告中幾十次提到“就業(ye) ”,並提出今年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直指眼下全社會(hui) 特別是青年群體(ti) 的痛點。
不僅(jin) 如此,報告中“加強住房保障體(ti) 係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jue) 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也切中年輕人關(guan) 切的熱點。這些關(guan) 乎青年成長和發展的“春天的消息”,從(cong) 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傳(chuan) 出,給年輕一代帶來了信心和溫暖。
經濟好轉將釋放更多就業(ye) 崗位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發起了“你最關(guan) 心哪些議題”的青年期待調查,就業(ye) 、住房和教育位列前三。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新聞發布會(hui) 上,大會(hui) 新聞發言人郭衛民直言今年就業(ye) 總量壓力比較大,高校畢業(ye) 生預計有1150多萬(wan) 人。穩就業(ye) 仍然麵臨(lin) 著不少困難和挑戰。
就在郭衛民談就業(ye) 難問題的同時,距離人民大會(hui) 堂150公裏以外的天津大學體(ti) 育館裏熱氣騰騰,首場“海河英才”高校專(zhuan) 場招聘活動如火如荼。活動現場同步舉(ju) 辦了直播帶崗等活動,用人單位負責人走進“直播間”,在雲(yun) 上與(yu) 高校畢業(ye) 生進行交流互動,實現精準對接。
“我國已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每年超千萬(wan) 高校畢業(ye) 生進入就業(ye) 市場。”楊賢金說,要讓這些畢業(ye) 生實現充分就業(ye) 、高質量就業(ye) ,需要突破傳(chuan) 統思維定式,創新就業(ye) 工作模式。比如天津大學派出校領導每年帶隊拜訪企業(ye) ,並連續8年讓輔導員到重點企業(ye) 掛職,“做好對用人單位的全景了解才能更好地供需對接、精準施策”。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就業(ye) 是民生之基、財富之源。李克強說,過去5年,把穩就業(ye) 作為(wei) 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guan) 鍵指標。
“事實上,過去5年,我國的城鎮新增就業(ye) 保持了年均1270多萬(wan) 人的規模。”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龔六堂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ye) 1200萬(wan) 人左右。穩就業(ye) 一直被放在很高的位置。
“不可否認受疫情衝(chong) 擊,中小企業(ye) 、民營企業(ye) 、外商企業(ye) 經營都受到影響,而這些企業(ye) 對吸納就業(ye) 非常重要。”龔六堂說,今年的經濟GDP增速安排在5%左右,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能釋放更多的就業(ye) 崗位。
龔六堂認為(wei)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等8個(ge) 方麵的重點建議,“都直接、間接影響就業(ye) ”。他解釋,擴大內(nei) 需會(hui) 帶來就業(ye) 崗位的增加,有了就業(ye) 就有了收入,又會(hui) 傳(chuan) 導到消費提升,進而形成良性的循環。
到更廣闊的天地去奮鬥
不少代表委員談到,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除了受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外部因素影響,也受大學生群體(ti) 自身就業(ye) 觀的影響。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丁建寧發現,就業(ye) 意願下降的“慢就業(ye) ”現象越來越突出,選擇“緩就業(ye) ”的群體(ti) 逐漸增多。
他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就業(ye) 崗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滿足大學生期望值需求的市場化崗位不足;二是當代大學畢業(ye) 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存壓力相對小;三是畢業(ye) 生對體(ti) 製內(nei) 就業(ye) 的需求不減,國企、公務員和事業(ye) 編製考試競爭(zheng) 愈加激烈,“體(ti) 製內(nei) 就業(ye) 招考的‘二戰、三戰’群體(ti) 屢見不鮮”。
龔六堂也談到,有的地區或崗位吸納就業(ye) 人數有限,而仍有不少崗位、不少地區出現招工難。他建議年輕人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包括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是廣闊的奮鬥天地,能大有作為(wei) ”。
“我們(men) 鼓勵學生參與(yu) 重大課題研究,了解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到基層一線、貧困地區開展社會(hui) 實踐,引導學生把個(ge) 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楊賢金說。
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萬(wan) 聞華認為(wei) ,對大學生的政策支持“要更準”。當地的政策是,企業(ye) 錄用高校畢業(ye) 生可按規定享受不超過1500元的一次性擴崗補助和吸納就業(ye) 補貼,吸納就業(ye) 多、穩崗效果好的可享受“蘇崗貸”信用貸款及優(you) 惠利率,並深入挖掘基層就業(ye) 社保、醫療衛生、養(yang) 老服務、社會(hui) 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ye) 機會(hui) ,為(wei) 年輕人開發多層次、豐(feng) 富的就業(ye) 崗位。
“還是要讓年輕人喜歡的產(chan) 業(ye) 留住青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宜興(xing) 市白塔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歐陽華希望發掘更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項目,讓更多年輕人回到家鄉(xiang) 就業(ye) 。
靶向發力 貼心服務青年群體(ti)
“青年發展一直是我關(guan) 心的問題。”近年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迎新針對青年問題進行了不少調研,特別關(guan) 注新業(ye) 態下青年就業(ye) 、住房等問題。她注意到,這些青年最關(guan) 注的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所關(guan) 注。
李迎新談到,自己在調研中發現,社會(hui) 上存在針對青年的就業(ye) 歧視現象,比如性別歧視、學曆歧視、經驗歧視等。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擇靈活就業(ye) ,這讓他們(men) 容易麵臨(lin) 勞動關(guan) 係難以認定、社會(hui) 保障缺失、維權難等問題。
她建議,立法機關(guan) 盡快將促進青年就業(ye) 立法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和地方各級人大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加快推進立法進程。
讓她感到欣慰的是,2022年11月25日,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八次會(hui) 議通過《廣州市青年創新創業(ye) 促進條例》,北京、河北等多地先後出台了支持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的相關(guan) 文件,為(wei) 立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不少城市出台相關(guan) 政策,讓新市民和青年租房多一些利好。今年春節後,北京市房地產(chan) 中介行業(ye) 協會(hui) 發起了“春歸計劃”,4月底之前,進返京務工的青年或城市運行服務保障人員,在向中介租房時,將獲得免押金、傭(yong) 金打折等優(you) 惠,同時能月付租金。
關(guan) 於(yu) 青年成長和安居樂(le) 業(ye) 的話題,如今越來越受關(guan) 注。近年來,全國很多地方推出一係列優(you) 化政策,推動青年與(yu) 城市互動共贏,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wei) 。
萬(wan) 聞華說,在泰州,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可在青年驛站免費入住7天,全年最多14天,並享受就業(ye) 谘詢、崗位推薦、落戶指導等一站式求職服務;同時根據不同學曆層次發放購房(租房)補貼,構建青年人才全鏈條住房保障體(ti) 係。近期還將出台青年人才專(zhuan) 項一攬子政策。
龔六堂認為(wei) ,解決(jue) 青年住房的根本是建設住房保障體(ti) 係,“要因城施策、因群施策,不能搞一刀切”。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邢正軍(jun) 表示,當地已對不同人才實施了多種優(you) 化措施,增強住房保障水平。通過發放人才購房券、建設人才公寓、鼓勵企業(ye) 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等措施,解決(jue) 青年就業(ye) 期間臨(lin) 時居住問題,“要靶向發力,貼心服務新興(xing) 就業(ye) 群體(ti)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劉世昕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