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蔡繼明代表:建議加快放寬或取消城鎮落戶限製

發布時間:2023-03-09 11:2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林)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一直很關(guan) 心農(nong) 民工進城落戶問題。在他看來,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最高門檻是住房問題,進城的農(nong) 民工屬於(yu) 超低收入群體(ti) ,很少能在就業(ye) 城市買(mai) 得起房或按市場價(jia) 租得起好房,而一般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大多向有城市戶籍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很難享受這些福利。他建議加快分類放寬或取消城鎮落戶限製的步伐,有序發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他認為(wei)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我國仍處於(yu) 城鎮化進程中”是非常必要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舉(ju) 家城鎮化才是真正的市民化,但實現起來麵臨(lin) 不少壓力,尤其是住房問題。要解決(jue) 這類群體(ti) 的住房問題,真正提高城市化率,需要想方設法破除城鄉(xiang) 二元戶籍製度,拓寬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城市住房保障覆蓋麵,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住房支付能力。

  2022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5.2%,但這個(ge) 指標仍然低於(yu) 中高收入國家城鎮化率66%的平均水平。“更何況這65.2%的城鎮常住人口中,至少還有17%的農(nong) 民工及其家屬沒有城鎮戶口。”蔡繼明還注意到,近10年來在城鎮落戶的1.4億(yi) 農(nong) 村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縣改市、鄉(xiang) 鎮改街道,才將農(nong) 村戶口整建製地轉變為(wei) 城鎮戶口,但由此獲得城鎮戶籍的農(nong) 村人口並沒有完全市民化。

  根據他的觀察,近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群體(ti) 呈現三個(ge) 新的趨勢。一是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流動更趨本地就業(ye) 。國家統計局每年發布的《農(nong) 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從(cong) 2010年開始,跨省就業(ye) 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數量占全國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比例從(cong) 31.36%不斷下滑,到2021年這個(ge) 比例已將為(wei) 24.38%。從(cong) 2015年開始,跨省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總數更是開始出現下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流動半徑逐漸減小是近十年一個(ge) 普遍性的趨勢”。

  二是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總體(ti) 老齡化趨勢明顯,新生代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成為(wei) 外出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主力。2021年本地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平均年齡46.0歲,外出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平均年齡為(wei) 36.8歲。老一代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正在返鄉(xiang) 路上,更傾(qing) 向於(yu) 就地就近務工,新生代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則成為(wei) 不少行業(ye) 的用工主體(ti) 。

  三是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蔓延導致沿海地區製造業(ye) 與(yu) 服務業(ye) 受到衝(chong) 擊,也在一定程度加速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回流。一些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疫情好轉後,就在家鄉(xiang) 附近或省內(nei) 務工。疫情加劇了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回流就業(ye) ,同時農(nong) 村土地權益等因素也促使他們(men) 選擇回流。

  蔡繼明認為(wei) ,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大縣域經濟發展,推動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就近就業(ye) ,但大體(ti) 量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客觀上仍無法在主要大城市落戶。而近年來農(nong) 民到縣城就業(ye) 安家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縣城可以成為(wei) 大體(ti) 量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就業(ye) 載體(ti) 。

  不過,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著嚴(yan) 重短板。他認為(we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能否真正融入城市、成為(wei) 市民,關(guan) 鍵是看其在城市是否擁有住房和較為(wei) 穩定、持久的工作,其中住房問題是重中之重。

  目前,我國已探索豐(feng) 富的城市保障性住房,包括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住房、廉租房、工礦棚戶區改造房等,還有部分限價(jia) 房、共有產(chan) 權房也為(wei) 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但根據蔡繼明的觀察,這些保障性住房大多是向擁有城市戶籍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的,由於(yu) 城鄉(xiang) 二元戶籍製度的分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很難享受這類居住福利。

  “如何破除城鄉(xiang) 二元戶籍製度影響,將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住房保障體(ti) 係,是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城市住房問題的難點之一。”蔡繼明認為(wei) ,還應該拓寬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城市住房保障覆蓋麵。

  他注意到,在實際操作層麵,當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申請保障性住房時,不論是經濟適用房還是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往往都會(hui) 被要求具有城市戶籍,或滿足一定的工作和居住年限。他認為(wei) ,還需要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就業(ye) 收入,增加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製度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覆蓋麵,最終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住房支付能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