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開放的大市場帶來更多新機遇 中國經濟釋放“強引力”

發布時間:2023-03-10 15: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對於(yu) 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海的外企也很關(guan) 心。

  近日,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hui) 舉(ju) 辦“政府事務和公共關(guan) 係研修課程”,邀請曾在政府、媒體(ti) 等機構工作的資深業(ye) 內(nei) 人士給外企人員培訓,培訓內(nei) 容與(yu)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有關(guan) 。不少參與(yu) 培訓的外企人員想知道,如何更熟練、方便地在中國開展業(ye) 務?中國還將如何擴大開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開放的中國大市場,一定能為(wei) 各國企業(ye) 在華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對於(yu) 外資企業(ye) 而言,每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是一個(ge) 了解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和製度的重要“窗口”。在政府換屆之年,在逆全球化衝(chong) 擊之下,中國繼續擴大開放,並建立了一係列製度,已經釋放明確的信號。

  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認為(wei) ,“得益於(yu) 市場的強勁活力,中國經濟呈現的上行趨勢將持續,外資企業(ye) 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參與(yu) 中國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外資外企信心穩住了

  去年12月防疫政策優(you) 化調整後,浙江率先啟動“千團萬(wan) 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廣東(dong) 、福建、四川等多個(ge) 外貿大省也開啟了“組團出海”搶訂單模式。當時有人感慨說:“一次見麵勝過千封郵件。”

  今年年初,廣東(dong) 又提出落實“製造業(ye) 投資10條”“穩外資12條”和新版外資準入負麵清單,謀劃引進一批新的百億(yi) 元級、百億(yi) 美元級大項目。海南準備更大力度“走出去”“請進來”,實施國際大招商行動。上海、福建、湖北、重慶、安徽等地也“官宣”了吸引外資的實招。

  疫情3年來,一些跨國公司對於(yu) 全球化投資、分工和協作多了一絲(si) 憂慮,有的將製造基地搬到東(dong) 南亞(ya) ,有的在考慮“中國+1”策略:將集中投資於(yu) 中國的產(chan) 能分散,轉移到其他國家。

  但中國這座“世界工廠”依然有著強勁的吸引力。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ye) 增加值突破4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製造業(ye) 規模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實際使用外資首次超過1.2萬(wan) 億(yi) 元,引資規模依然位居世界前列。

  作為(wei) 全球工業(ye) 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中國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勢難以被替代。這從(cong) 很受關(guan) 注的蘋果公司產(chan) 業(ye) 鏈就能看出來。去年10月,蘋果公司公布了190家主要供應商名單,其中91家是中國公司,占比47.9%。

  “從(cong) 行業(ye) 領域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處於(yu) 非常關(guan) 鍵的位置,在新能源、低碳產(chan) 業(ye) 等多個(ge) 領域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提供重大機遇。”蔣穎認為(wei) ,麵對國內(nei) 外多重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這些都為(wei) 包括大型跨國企業(ye) 在內(nei) 的外資企業(ye) 創造了新機會(hui) ,吸引它們(men) 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達能中國、北亞(ya) 及大洋洲總裁謝偉(wei) 博(Bruno Chevot)最近也在關(guan) 注全國兩(liang) 會(hui)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這讓他相信,2023年中國的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14億(yi) 人的消費市場仍然是獨一無二的‘世界大市場’,也將為(wei) 企業(ye) 提供源源不斷的機會(hui) 。”

  製度型開放:透明、穩定、可預期

  防疫政策調整後,舉(ju) 國上下全力“拚經濟”,外資外企也紛紛加碼布局中國市場。從(cong) 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來看:在江蘇,博世集團、可口可樂(le) 相繼簽約蘇州,16個(ge) 外資項目落戶蘇州市吳江區;在山東(dong) ,濟南1月新設外資企業(ye) 27戶,同比增長42.11%;在上海,又有20家跨國公司正式加入“‘魔都’總部朋友圈”。

  前不久,中國德國商會(hui) 公布的2022年德企商業(ye) 信心調查報告顯示,仍有51%的受訪企業(ye) 打算未來兩(liang) 年增加在中國的投資。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說,今後我們(men) 將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推動對外開放,繼續為(wei) 世界的發展提供新機遇、新動能。

  中國國際文化傳(chuan) 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受邀列席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在他看來,在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ye) 加快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無論是市場地位、規模還是潛能,中國經濟都足以讓外資外企“保持興(xing) 趣”。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我國將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使更多更好的製度創新成果得到複製和推廣。

  製度型開放的例子還有很多。最近5年,我國積極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全國版的外資準入負麵清單已經縮減到31項;全國自貿試驗區數量達到21個(ge) ,在投資、貿易、金融、人員流動等方麵實施一係列開放舉(ju) 措;在海南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正式簽署《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並推動其生效;積極推進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DEPA)……

  龍宇翔認為(wei) ,製度型開放是聚焦規則與(yu) 製度層麵的改變,是主動對標和對接國際先進的市場規則,形成與(yu) 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規範透明的基本製度體(ti) 係和監管模式。相比於(yu) 過去我國實行的漸進開放模式具有全麵、係統、穩定特征,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hui) 會(hui) 長江小涓曾表示,過去40多年中國屬於(yu) 政策型開放,而當前中國有條件轉向製度型開放,製度型開放最大的特點是透明、穩定和可預期,這對增強國內(nei) 外市場主體(ti) 在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尤為(wei) 重要。

  外資外企迎來第二輪“本地化”

  全國人大代表朱建弟擔任董事長的立信會(hui) 計師事務所,每年都要服務上千家外資企業(ye) ,這大約占了他們(men) 30%的業(ye) 務量。因此,這些年朱建弟一直很關(guan) 心同對外開放有關(guan) 的法律和製度,尤其是2019年審議通過的外商投資法。根據他的觀察,外商投資法實施5年來成效顯著。2022年下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對外商投資法實施情況開展了檢查,外商投資企業(ye) 普遍讚賞我國近年來持續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實施了《鼓勵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2022年版)》(以下簡稱“目錄”)。這份目錄將先進製造業(ye) 作為(wei) 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在醫藥製造、半導體(ti) 、新材料、計算機與(yu) 通信、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術密集型行業(ye) 均新增或擴充了產(chan) 業(ye) 條目。此外,目錄還關(guan) 注原材料、關(guan) 鍵零部件領域,並且持續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ye) 。

  畢馬威亞(ya) 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也注意到,新版目錄比上一版增加了200多條,近期我國還出台了鼓勵製造業(ye) 引資和外資設立研發中心等專(zhuan) 項政策,引導外資投向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中國超大規模的國內(nei) 市場、完備的工業(ye) 體(ti) 係、勤勞創新的勞動者,對外資依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我國吸引外資的綜合實力和優(you) 勢顯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外資企業(ye) 在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等領域都將大有可為(wei) ,將獲得更好的發展。”顧學明說。

  實際上,疫情以來外企仍在擴大對華投資,並且加碼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鬆下計劃在2022-2024年投入超500億(yi) 日元,在中國新建或擴建10座以上家電及空調設備工廠。去年6月,寶馬集團投資150億(yi) 元人民幣的沈陽裏達(Lydia)工廠正式投產(chan) ,這是寶馬集團在沈陽的第三座整車工廠,也是寶馬在中國市場目前最大的單項投資項目。

  在高端製造之外,跨國公司也在加快布局在華研發中心。今年1月12日,施耐德電器關(guan) 鍵電源創新實驗室在上海啟動運營,將負責關(guan) 鍵電源、儲(chu) 能等產(chan) 品係統的全球研發戰略。去年12月,雅詩蘭(lan) 黛中國創新研發中心揭幕,這是其首家集研究、配方、包裝和工程等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研發中心。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8.3%,占全國36.1%,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信息服務分別增長56.8%、35%和21.3%。

  作為(wei) 跨國企業(ye) 服務機構的負責人,蔣穎也注意到許多跨國公司在華建立研發中心、增加投資或擴大生產(chan) 規模的現象。在她看來,外資企業(ye) 正在中國經曆新一輪“本地化”過程:剛進入中國時,大部分企業(ye) 將中國視為(wei) “世界工廠”;接著,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不斷提升在華產(chan) 業(ye) 鏈的附加值;如今,鑒於(yu) 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外資企業(ye) 正在第二輪“本地化”,讓其產(chan) 品和技術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增強 綦智鵬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