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人的故事|全國人大代表楊恩蘭:當好“植物醫生”

發布時間:2023-03-10 16:08: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在田間地頭調研是32歲的全國人大代表楊恩蘭(lan) 最常做的工作。觀察、走訪、記錄、撰寫(xie) 報告……植物保護專(zhuan) 業(ye) 出身的她,帶著專(zhuan) 業(ye) 知識和基層工作經驗,踐行著一名“植物醫生”的職責。

  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楊恩蘭(lan) 回到家鄉(xiang) 貴州,在六盤水市水城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植保植檢站工作。

  為(wei) 了摸清常見病蟲草鼠的發生規律、繁殖規律和危害規律,楊恩蘭(lan) 經常到田間地頭進行監測和病蟲害調查,即便是在農(nong) 作物不多的冬季,她也堅持下地監測。

  楊恩蘭(lan) 不僅(jin) 是農(nong) 作物病蟲害防治專(zhuan) 家,還是與(yu) 群眾(zhong) 打交道的專(zhuan) 家。

  2018年,楊恩蘭(lan) 在水城區陡箐鎮梅子關(guan) 村擔任駐村幹部。駐村期間,她樂(le) 此不疲地給農(nong) 戶普及農(nong) 作物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玉米“生病了”會(hui) 有什麽(me) 現象,常見害蟲有哪些特征,應該用什麽(me) 方法進行處理……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nong) 戶介紹科學防治蟲害方法。

  楊恩蘭(lan) 明白,有的農(nong) 戶對運用科學手段防治農(nong) 作物病蟲鼠害沒有概念,“當大規模發現蟲害時,已經給農(nong) 戶造成了不少損失”。工作這幾年來,她走家串戶、開院壩會(hui) ,給農(nong) 戶分發掛圖、明白紙等,用多種形式宣傳(chuan) 《農(nong) 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農(nong) 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指導農(nong) 戶學習(xi) 病蟲害防治技術。

  今年,楊恩蘭(lan) 當選為(wei)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代表。這讓她有些“惶恐”,感到身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

  對楊恩蘭(lan) 而言,代表履職是一個(ge) 全新的領域。初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楊恩蘭(lan) 表示:“首先肯定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xi) ,其次是密切聯係群眾(zhong) 、反映群眾(zhong) 心聲。”今年兩(liang) 會(hui) ,她打算多聽多學,向“前輩”學習(xi) 。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工作的楊恩蘭(lan) 認為(wei) ,植保人員最主要的職責就是為(wei) 農(nong) 作物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養(yang) 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在她看來,我國糧食年年增產(chan) ,但還遠遠不夠,水稻、玉米、小麥還會(hui) 長期處於(yu) 一個(ge) 緊平衡狀態。

  因此,她表示:“要從(cong) 本職工作出發,關(guan) 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糧食安全等方麵的問題。”

  記者手記:

  用理論知識賦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采訪楊恩蘭(lan) 時,正值六盤水市兩(liang) 會(hui) 召開,楊恩蘭(lan) 忙得不可開交,白天開完代表大會(hui) 後,晚上又馬不停蹄地回到酒店接受采訪。從(cong) 學業(ye) 聊到工作,從(cong) 愛情聊到生活,這名90後出身農(nong) 村,到廣州接受高等教育,又放棄在廣州穩定的工作,回到成長的地方。她常說,自己研究生階段所學專(zhuan) 業(ye) 更適合在基層做農(nong) 業(ye) 推廣,隻有深入到田間、與(yu) 農(nong) 戶交流,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所長。

  在采訪過程中,楊恩蘭(lan) 總是謙虛地說,沒想到會(hui)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作為(wei) 一名工作7年的青年基層幹部,她認為(wei) 自己經驗不足,需要學習(xi) 的地方還有很多。但在她發給我的工作台賬和工作照片中,我注意到,她頻繁地奔走在不同鄉(xiang) 鎮,做調研、宣講、技能培訓,麵對麵與(yu) 農(nong) 戶交流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技術。

  楊恩蘭(lan) 說話平實而幽默,她用“沒有長毛的毛毛蟲”描述一種害蟲的外貌特征,她常用通俗易懂的話給我解釋專(zhuan) 業(ye) 術語,用舉(ju) 例子、打比方等論證手法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可以想象,當農(nong) 戶麵對這樣一名農(nong) 技專(zhuan) 家,沒有眾(zhong) 多晦澀的術語帶來的距離感,倒是會(hui) 多幾分親(qin) 切感。作為(wei) 一名接受過高等教育、掌握科學知識的年輕人,楊恩蘭(lan) 用理論聯係實際,把所學運用到實際,幫農(nong) 戶解決(jue) 問題。

  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發展不僅(jin) 要講求數量,更講求質量。隻有在生產(chan) 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的基礎上提升產(chan) 能,盤活當地農(nong) 業(ye) 資源,才能更好地促進本土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需要更多“楊恩蘭(lan) ”投身基層,用科學知識賦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

  記者:王蓮(實習(xi) ) 李雅娟

  統籌:劉世昕 楊月 牟昊琨

  設計:石姝智(實習(xi)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