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劉忠範委員建議:遴選工程專業大三學生加入卓越工程師碩博士培養

發布時間:2023-03-10 16:1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林)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劉忠範今天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上發言時提出建議:從(cong) 工程專(zhuan) 業(ye) 三年級本科生中遴選優(you) 秀學生加入卓越工程師碩博士培養(yang) ,吸引更多優(you) 秀青年人才投身工程科技創新,使工程博士成為(wei) “博士中卓越的博士,工程師中最好的工程師”。

  劉忠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擔任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yu) 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化學會(hui) 副理事長等職務。今天的會(hui) 議上,他代表九三學社中央發言。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wei) 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dang) 。

  從(cong) 高鐵奔馳到超算發威,從(cong) 蛟龍入海到天眼尋空,從(cong) 墨子傳(chuan) 信到神州飛天,從(cong) 嫦娥探月到誇父逐日,一件件國之重器凝聚著一批頂尖科學家的智慧,也傾(qing) 注了無數工程師的心血和汗水。“如果說頂尖科學家是大腦,那麽(me) 卓越工程師就是雙手。”劉忠範說,卓越工程師是我國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

  他也提到,當前我國工程科技領域還存在諸多“卡脖子”瓶頸,不少產(chan) 品、裝備、工程雖然有理論基礎,但要從(cong) 技術上實現困難重重,急需培養(yang) 一大批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不斷尋找創新突破口,改進設計方案,優(you) 化產(chan) 品性能。他調研發現,我國關(guan) 鍵領域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供給不足,工程教育與(yu) 工程能力培養(yang) 脫節問題比較突出。

  因此,他建議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和關(guan) 鍵核心領域,麵向2035年我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製定卓越工程教育10年行動計劃,超前布局未來戰略必爭(zheng) 領域工程科技人才培養(yang) 。圍繞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先進材料、重大裝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低碳等未來發展新賽道,從(cong) 工程專(zhuan) 業(ye) 三年級本科生中遴選優(you) 秀學生加入卓越工程師碩博士培養(yang) 課程學習(xi) 。

  他還建議,著力培育跨學科複合型工程科技人才,鼓勵高校打破學科藩籬,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在高端製造、智能技術等領域實施跨學科“雙導師”製度,鼓勵支持企業(ye) 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程製造、信息技術等專(zhuan) 業(ye) 學生跨學科攻讀碩博士學位。

  在師資隊伍方麵,他建議加快打造、培育卓越工程人才一流師資隊伍,構建工程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政策體(ti) 係,打通校企師資流動通道,從(cong) 編製落實、職稱評定等多方麵入手,引導高校打破學曆、職稱限製,引進更多實踐經驗豐(feng) 富的教師,推廣企業(ye) 導師製,鼓勵企業(ye) 高層次專(zhuan) 家到高校兼職,工科教師績效評價(jia) 和職稱晉升,以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工程創新能力為(wei) 核心,打造培育卓越工程人才的一流師資隊伍。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