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揚·沃格勒於國家大劇院呈現全套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發布時間:2023-03-15 11: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高凱)國際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德累斯頓音樂(le) 節總監、莫裏茨堡音樂(le) 節藝術總監揚·沃格勒日前在國家大劇院音樂(le) 廳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了巴洛克音樂(le) 巨匠巴赫的全套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整場音樂(le) 會(hui) 長達三小時,被業(ye) 界譽為(wei) “馬拉鬆”式音樂(le) 會(hui) 。

  此番對全套組曲的演繹,不僅(jin) 展現著演奏家卓越的琴技與(yu) 非凡的氣魄,對於(yu) 觀眾(zhong) 而言,更是一場極為(wei) 難得的音樂(le) 盛宴。當最後一個(ge) 音符順著弓弦從(cong) 大提琴音箱中緩緩吐出,消散在音樂(le) 廳的穹頂下,全場觀眾(zhong) 將最熱烈的掌聲獻給這位遠道而來的大提琴演奏家,同時也獻給這個(ge) 因大師傑作而熠熠生輝的夜晚。

  據了解,此次演出,是揚·沃格勒首次登台國家大劇院,他在演出前的采訪中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國家大劇院,我非常高興(xing) ,國家大劇院是著名的藝術殿堂與(yu) 藝術展示平台,而且是在全世界都非常聞名,能夠在這裏感受不同的藝術和文化,這讓我非常激動,我很期待並將虛心地向各位請教關(guan) 於(yu) 中國,關(guan) 於(yu) 大劇院的一切。”

  談及巴赫這部曠世傑作,揚·沃格勒認為(wei) 偉(wei) 大的音樂(le) 作品是由許多人合力造就的,他說:“18世紀初,每一個(ge) 大提琴演奏家都在探索用大提琴可以演奏出什麽(me) 樣的曲目,包括巴赫,他在研究與(yu) 探索大提琴能創造怎樣的音樂(le) ,斯特拉迪瓦裏通過不斷地打磨去發明更多更優(you) 秀的大提琴。同時我想對偉(wei) 大的女性表達感謝,因為(wei) 女性對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部組曲的曲譜是由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瑪格林娜雋抄下來的,如果沒有她的努力,這部作品也許早就湮沒了,因為(wei) 他的手稿已經遺失了。正是因為(wei) 這位偉(wei) 大的女性,我們(men) 才可以在今天演奏這部幾百年前的傑作。我可以在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上為(wei) 觀眾(zhong) 們(men) 呈現這部作品,同樣有賴於(yu) 各位大劇院的同事的努力,在此,我想對所有國家大劇院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當晚,揚·沃格勒演奏的是一把1707年製的斯特拉迪瓦裏“卡斯特巴可·弗”大提琴,它與(yu) 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幾乎誕生於(yu) 同一個(ge) 時代。隨著熟悉的前奏曲旋律在這把古老的大提琴上奏響,觀眾(zhong) 們(men) 仿佛隨著溫暖的琴聲穿過廣袤的時空,巴洛克時期的醇美“詠歎”在耳邊緩緩流淌,在千變萬(wan) 化的旋律指引下,觀眾(zhong) 們(men) 跟隨演奏家走進巴赫構建的宏偉(wei) 音樂(le) 世界中,仔細欣賞每一寸精美的紋路與(yu) 耀眼的光彩,細細體(ti) 味這三百年多年前音樂(le) 大師在這件樂(le) 器上揮灑的靈感與(yu) 激情。(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