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大“一站式社區”打通思政育人最後一公裏:學校即社區 社區成課堂
從(cong) 一名迷茫的大一新生,到成為(wei) 湖北省唯一榮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大學生,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大”)電氣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昶至今清晰地記得7年前第一次走進紫菘社區科創園看到那一整麵獎杯牆時的心潮澎湃,也更加感念母校濃厚的科創氛圍,讓他從(cong) 中汲取了更多的力量。
“學校把科創園搬到了宿舍樓裏,讓我們(men) 隨時隨地都有做研究、開研討會(hui) 的條件。”在準備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4年裏,劉昶和幾名隊友在宿舍樓裏的科創園度過了無數個(ge) 不眠之夜,最終在該競賽中一舉(ju) 奪魁,並收獲了珍貴的友情。
把科創園搬到宿舍樓裏,是華科大建設“一站式社區”的縮影。該校通過構建“學校、片區、樓棟”三級育人空間布局,建成了有思政引領、有學校特色、貼近學生需求的“一站式”學生社區。
在校內(nei) ,麵向全體(ti) 師生建設了“一站式”師生服務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創新創業(ye) 中心,提升學校服務治理能力,解決(jue) 學生共性問題;在片區,學校在各個(ge) 學生社區建設學生活動綜合體(ti) ,引入黨(dang) 團建設、學業(ye) 輔導、心理疏導等專(zhuan) 業(ye) 力量;在樓棟,全校45個(ge) 學生寢室樓棟建設了230餘(yu) 間學生活動室,學生“足不出舍”就能搞科創、做學問、鍛煉身體(ti) 。
“過去辦理離校手續要跑好幾個(ge) 部門蓋幾個(ge) 章,現在隻需線上填1張表、蓋1個(ge) 章,很方便。”華科大船舶與(yu) 海洋工程學院2018級畢業(ye) 生劉晨霄說。
華科大推行“一站式服務”,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師生服務大廳5分鍾內(nei) 就能解決(jue) 日常需辦理的諸多事項,線上線下一體(ti) 可辦理各類事項達到777項。
一方小天地,卻有大作為(wei) 。華科大把學生社區打造成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思政工作的重要陣地,社區裏配備了科創、文體(ti) 、思政、自習(xi) 等各種活動中心,讓學生擁有更豐(feng) 富的學習(xi) 文娛生活,建成先鋒型、學習(xi) 型、平安型、美麗(li) 型、活力型“五型社區”,讓社區成為(wei) 學生的“教育實踐大課堂”,實現全麵發展。
學在華科大,校區就是社區,社區就是課堂。該校在社區建設“學業(ye) 發展多功能室”、在宿舍建設“學業(ye) 發展室”,成立校院兩(liang) 級“學業(ye) 發展支持中心”,教師班主任、思政輔導員、優(you) 秀學子3支學業(ye) 導師隊伍進駐社區,組織“班導開放日”“師生茶座”等品牌活動,建設“學習(xi) 社區”。
有一次,該校船舶與(yu) 海洋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馬環因大學物理這門課掛科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舍友安慰他說:“聽說最近每周五晚在學院公用房有‘大物’微課堂,是同專(zhuan) 業(ye) 的一個(ge) 學長講課,你要不去聽一聽?”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馬環去聽了一節課。學長講的進度不快、通俗易懂,他堅持聽完了一個(ge) 學期,順利通過重修考試,成績突飛猛進,還得以繼續深造。這個(ge) 學期,看到微課堂“小老師”招聘的通知,他馬上報了名,“要把自己獲得的力量傳(chuan) 遞給更多人”。
平日裏,會(hui) 有教授做客社區“師生茶座”活動與(yu) 學生交流,有輔導員到學生宿舍指導學業(ye) 規劃,還有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等優(you) 秀學生開展“每日一題”“助教在線”等活動,為(wei) 同學們(men) 答疑解惑。
在華科大各個(ge) 宿舍樓棟裏,有近200名輔導員在“社區學工組辦公室”辦公,與(yu) 學生“同吃同住”,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點搬到社區、搬到一線。社區設有學生黨(dang) 員服務隊,每個(ge) 樓棟建有黨(dang) 員活動室,實行院係黨(dang) 員、入黨(dang) 積極分子掛職鍛煉製度,將學生黨(dang) 建工作覆蓋每個(ge) 宿舍。
2022年,在紫菘學生社區舉(ju) 行“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100題”問答活動的當天,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李元元來到學生社區,向師生們(men) 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很受學生歡迎。
在學生社區,隻要提前申請,就能快捷地使用距離最近的活動室,方便學生組織班級活動。
一草一木兼具育人功能,一步一景講述育人故事。學校組織人文素質講座,讓學生與(yu) 大師、學者對話交流,實現課內(nei) 與(yu) 課外互補、教師與(yu) 學生互動的生動局麵,把濃鬱校園文化傳(chuan) 播到一線,28年來共舉(ju) 辦2449場。
華科大新聞學院2019級本科生曹旭晨記得,大一剛到學校報到時,麵對偌大的校園,她有些手足無措。當她拿著地圖四處張望時,一名穿著紅色誌願者馬甲的學姐朝她走來,詢問她是哪個(ge) 院係的,並給她帶路,幫她搬行李,為(wei) 她介紹校園裏的各種設施。後來曹旭晨也成為(wei) 黨(dang) 員先鋒隊的一員,主動幫助剛入校的新生,“剛進校時,學兄學姐是我的領路人,如今我也成了為(wei) 別人點燈的人,這是一種傳(chuan) 承”。
本報武漢3月14日電
朱可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