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人的故事|全國人大代表王春法:“為博物館長途旅行”已屢見不鮮

發布時間:2023-03-15 14:38: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的櫥窗。近年來,“博物館熱”悄然興(xing) 起,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博物館,在承載著深厚曆史底蘊的文物前駐足。

  “從(cong) 博物館建設數量和公眾(zhong) 參與(yu) 度上,博物館的確‘熱’起來了。”但在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看來,與(yu) 世界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數量相比,我國博物館總量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大眾(zhong) 的參與(yu) 也需要從(cong) 直觀的欣賞逐漸轉到對文物深層次的價(jia) 值關(guan) 注上來。

  王春法觀察到,近年來,在國家對文博事業(ye) 的高度重視下,博物館發展速度加快。他介紹,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備案博物館的總量達到6183 座,近幾年以每年新增 200 多座的速度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把參觀博物館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為(wei) 一個(ge) 展到一座城,為(wei) 博物館長途旅行”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是一個(ge) 比較好的時機,我們(men) 需要在量的合理擴張和質的大幅提升之間求得更好的平衡。”王春法說。

  王春法表示,要使博物館的結構功能進一步優(you) 化,公眾(zhong) 參與(yu) 層次加深,需要讓博物館裏的文物一個(ge) 個(ge) “活”起來,就是讓文物“走”出來、“動”起來、“轉”起來、“變”起來。

  推動深度學術研究,讓文物從(cong) 庫房裏“走”出來。王春法說,讓文物走出庫房,前提就是要對文物進行深度的學術研究。文物走出來不隻是擺出來被欣賞,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入研究,對文物隱藏的價(jia) 值充分挖掘,讓人們(men) 看到器物背後的內(nei) 涵。

  創新展覽方式理念,讓文物真正“動”起來。“博物館展覽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王春法表示,策展能力是博物館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在現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博物館的展覽應更充分地應用各類技術手段。

  促進文物流轉巡展,讓文物能夠“轉”起來。王春法說,文物不能隻在每個(ge) 博物館中的庫房到展廳之間梭巡,它們(men) 需要通過巡展,循環在不同區域的博物館之間,使更多的觀眾(zhong) 有機會(hui) 接觸了解到文物藏品。

  運用多元藝術形式,讓文物可以“變”起來。王春法提到,通過數字化技術對文物進行全方位觀看欣賞,例如,博物館的虛擬展廳給觀眾(zhong) 帶來了更加沉浸的體(ti) 驗。舞台表演等藝術形式也讓文物與(yu) 多種元素有效融合,“河南衛視節目《唐宮夜宴》、舞蹈詩劇《隻此青綠》、電視節目《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等,都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在王春法看來,智慧博物館不隻是信息技術應用的問題,而要推動整個(ge) 博物館的格局重塑、流程再造、組織重構。要讓技術變革和體(ti) 製變革有機結合,讓觀眾(zhong) 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更過癮。

  王春法表示,中國國家博物館計劃推出一個(ge) 智慧展廳,初步定在4月對公眾(zhong) 開放。屆時將全方位展示數據采集、數據傳(chuan) 輸、數據融合的全流程,實現智能化展示與(yu) 遠程交互看展,在新的探索中講好中國故事。

  記者:張藝 顧靚楠(實習(xi) )

  統籌:劉世昕 楊月 牟昊琨

  設計:張詩蕾(實習(xi)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