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麥家為啥說“不要太在乎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杭州3月15日電 題:文化觀察:麥家為(wei) 啥說“不要太在乎諾貝爾文學獎?”
記者 童笑雨
最近,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認為(wei) ,中國文學不要太在乎諾貝爾文學獎。
他認為(wei) ,對作家而言,寫(xie) 作不是為(wei) 了得獎。大眾(zhong) 可以追捧,但創作者不能以此為(wei) 目標。內(nei) 心裝著讀者,回應民眾(zhong) 的關(guan) 心、關(guan) 切和關(guan) 注,不斷挖掘真情實感,並用恰當的語句把它表達出來,才是作家的擔當。
應該說,麥家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文化產(chan) 品創作的初心。
但是,為(wei) 了評獎而創作,並不罕見。
比如戲劇,一些文化單位往往把精力都放在衝(chong) 獎上,獲獎之後,公演幾場,就放在“倉(cang) 庫”裏了,群眾(zhong) “隻聞其名,不見其貌”,被人戲稱為(wei) “幾年做一部,一部養(yang) 幾年”。也有一些專(zhuan) 家評委反映,走心的好作品不多,隻能矮子裏麵找將軍(jun) ,導致一些獎項含金量在下降。
但記者也注意到,近年來,文藝作品爆款迭出成為(wei) 一大現象。主旋律電視劇《狂飆》《縣委大院》更是憑實力圈粉,收獲好評如潮。
麥家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現象,也是一種導向:文章合為(wei) 時而著。我們(men) 需要反映真實生活並給人以啟迪的作品。觀眾(zhong) 不會(hui) 排斥主旋律,排斥的是那些不接地氣、粗糙、不嚴(yan) 謹的作品。
當下需要的文藝作品,也並非隻是被搬上獎壇的。
前段時間舞蹈《碇步橋》和影視劇《夢華錄》霸屏,兩(liang) 者都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是因為(wei) 其將傳(chuan) 統文化以觀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文藝形式充分展現。
麥家認為(wei) ,主旋律作品不是一堂政治課或者地理課,而是一個(ge) 文藝現場,它要做到寓教於(yu) 樂(le) ,將理念潛移默化傳(chuan) 播給觀眾(zhong) ,這才是最高明的教育。文藝就是要與(yu) 民同樂(le) ,不能自娛自樂(le) 。
在記者看來,我們(men) 需要的文藝作品,不僅(jin) 僅(jin) 是獲獎作品,更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更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不獲獎也難。(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