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機上山崗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眼下,全國由南向北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在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麵積占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也是保障糧食產(chan) 量的重要來源。如何把這些分布零散、耕作不易的土地利用起來?來看記者的春耕一線調研。
在湖南郴州,這裏的丘陵山區占到了耕地麵積的70%左右。種糧大戶李開勇今年新流轉了1000畝(mu) 耕地,其中大部分就位於(yu) 丘陵山區。
記者在郴州采訪時發現,由於(yu) 普通農(nong) 機很難爬上落差大的山坡,使得這些作業(ye) 條件不好的丘陵地存在撂荒的風險。而老李今年有信心流轉這些耕地正是因為(wei) 國家不斷加大小農(nong) 機的推廣應用,讓它們(men) 不僅(jin) 可以耕耘在廣袤的平原,也能爬坡過坎,開展全地形作業(ye) 。春耕前,老李新購入了兩(liang) 台最新款的小型履帶式拖拉機。翻耕、轉彎、爬坡,今年已經50多歲的老李很輕鬆就能駕駛小農(nong) 機開上丘陵地的最頂層。他告訴記者,小農(nong) 機上山崗,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作業(ye) 成本大大下降。
當越來越多的丘陵耕地潛力被挖掘之後,郴州當地的傳(chuan) 統農(nong) 機企業(ye) 也開始調整農(nong) 機的生產(chan) 類型,他們(men) 通過把農(nong) 機做“小”,打開了丘陵地區的廣闊市場。
為(wei) 了繼續補齊丘陵山區機械化耕作的短板,“加緊研發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寫(xie) 入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十四五”全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丘陵山區縣(市、區)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5%。各地也正在出台政策支持企業(ye) 研發,讓更多的小農(nong) 機翻山越嶺,助力丘陵山區每一畝(mu) 耕地的收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