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央精減編製 對地方釋放了哪些信號

發布時間:2023-03-17 15:2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張楠迪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新一輪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要統一按照5%的比例精減中央國家機關(guan) 各部門人員編製。此次的精減並非縮減人員編製的絕對數量,而是在編製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對人員編製的分布進行結構性調整,主要目的在於(yu) 優(you) 化部門間的人員編製配置,將力量集中部署在重要領域,有效提升人員編製管理機製的靈活性。

  國家方案為(wei) 地方精減人員編製釋放了明確信號。遵循以往政府機構改革邏輯,地方各級政府將根據國家方案製定本級改革方案。國家方案會(hui) 對地方改革產(chan) 生較為(wei) 顯著的示範效應。

  對於(yu) 地方來說,此次精減人員編製機遇與(yu) 挑戰並存。5%的比例看似不高,但依然會(hui) 給具體(ti) 部門帶來較大影響。有些部門存在人浮於(yu) 事、懶政怠政的問題,這次精減會(hui) 帶來“擠水”效應,有助於(yu) 整體(ti) 縮減冗員。

  對於(yu) 工作量比較飽滿的部門和領域,精減編製對部門履職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精減人員編製可能成為(wei) 地方深化改革的動力。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常常將人員編製不足作為(wei) 工作負擔重、改革推進慢的主要理由。實際上,舊有的業(ye) 務流程效率較低、部門間協作和溝通機製暢通度不高、數字化改革尚未落到實處等,更可能是影響政府提升效能的深層次原因。精減人員編製會(hui) 倒逼政府創新,改革工作方式,推進部門內(nei) 職能重組和業(ye) 務流程優(you) 化,並深入研究行政管理領域新技術替代人工作業(ye) 的應用空間及前景,實現政府履職方式的迭代升級。

  統一按比例精減並不意味著所有部門的人員編製都會(hui) 縮減。有的部門可能在統一按比例精減後,獲得增量再投放。這取決(jue) 於(yu) 部門實際工作的重要程度。

  收回的編製如何分配,成為(wei) 下階段改革的看點。國家改革方案明確指出,收回的編製將投放給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那麽(me) ,如何判定重點領域和重點工作?這一過程中,央地權責又如何劃分?

  從(cong) 國家方案可以看出兩(liang) 條可能性路徑。一種是國家整體(ti) 性改革重點,需要全國一盤棋,統籌謀劃。比如,此次國家方案提出對多個(ge) 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收歸行政編製,統一納入國家公務員隊伍,這將直接指導地方推進金融管理部門改革。自上而下的規範管理需要新增人員編製予以保障。此外,舉(ju) 國體(ti) 製的階段性重點改革也可能被投入更多人員編製。

  另一種是將人員編製配置到地方差異化的改革重點領域。因地製宜一直是我國推進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則。現階段,我國地域間仍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意味著不同地方的改革重心和重點工作會(hui) 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沿海資源稟賦充裕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階段性改革重點會(hui) 存在差異,地方戰略性產(chan) 業(ye) 部署也會(hui) 存在不同。依改革重心和重要工作製定回收編製再分配方案,強化了地方政府對本級人員編製的統籌能力。對地方政府來說,人員編製精減如能順暢配合改革重點,精準發力,將會(hui) 有效賦能重要工作,集中力量辦大事。

  國家方案為(wei) 地方改革的製度設計留出了較多創新空間。地方可以通過回收編製構建動態調整機製,在不同部門、領域、行政層級之間進行再分配。當階段性改革任務完成,改革重心發生調整,人員編製可進行動態遷移,配置到新的重點工作領域。同時,地方也可探索“可上可下”的分配機製,根據實際情況將編製下沉到基層,或是回收到上級統籌部署,有效提升工作力量部署的靈活性。

  動態調整機製下,地方還可探索更多激勵機製。在適宜的領域,可以把部分收回的編製配置給銳意改革、推陳出新、需要更多人員編製投入的重點領域,鼓勵創新和實幹。與(yu) 此同時,要在機構編製法定化的框架下推進改革,強化監督機製,規範地方對回收編製的配置與(yu) 使用,確保精減後收回的人員編製流向最需要的領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