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如何破解糧食生產的“水瓶頸”

發布時間:2023-03-21 16:2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是,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第一項重點任務,就是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

  我國現有耕地麵積19.18億(yi) 畝(mu) ,但現有耕地灌溉麵積僅(jin) 為(wei) 10.44億(yi) 畝(mu) ,耕地灌溉率54%,有近半數耕地仍是“望天田”。糧食生產(chan) ,基礎在水。中國科學院研究表明,在影響糧食產(chan) 量的諸要素中,水利的貢獻率達40%以上。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表示,北方大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或接近過度,很多灌區靠超采地下水和過度開發利用水資源維持。糧食連年豐(feng) 收的背後,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日益凸顯。

  如何破解糧食生產(chan) 的“水瓶頸”?李原園表示:“提高糧食及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保障的核心是要建設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nong) 田。”要提高耕地產(chan) 能,把飯碗端得更牢,就意味著要把更多的農(nong) 田變成良田。他建議,各地綜合考慮氣候降水條件和農(nong) 業(ye) 種植結構,科學合理確定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標準與(yu) 布局,加強農(nong) 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實施灌溉水源工程、骨幹灌排渠道工程和田間灌排渠係,優(you) 先在耕地灌溉麵積上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

  “要結合國家水網建設提升重點地區的農(nong) 田灌排保障能力。”李原園認為(wei) ,應結合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建設,布局建設一批重點灌區、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區水資源調配和灌區水源置換工程。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盡快形成國家水網主網,提升黃淮海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灌溉供水安全水平,穩定華北糧食產(chan) 能;同時,推進東(dong) 北、西北、西南和東(dong) 南等區域水網建設,完善區域水資源配置體(ti) 係供水保障網絡和灌排保障體(ti) 係,破解製約我國灌溉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水資源瓶頸。

  “灌溉耕地生產(chan) 了我國約95%的果類產(chan) 品和經濟作物類產(chan) 品。耕地灌溉麵積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農(nong) 村經濟發展及農(nong) 民增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hui) 主席高占義(yi) 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高占義(yi) 指出,目前,我國農(nong) 田水利設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設標準低的問題依然存在,基層水利工程投資不足、建設進度滯後於(yu) 國家現代化建設要求,農(nong) 田水利基礎設施管護還沒有形成長效機製。

  “灌區工程和農(nong) 田水利工程設施是基礎性民生工程,既涉及千萬(wan) 百姓的利益,也是事關(guan) 國家糧食安全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大事。”他建議,國家進一步出台加強對灌區和農(nong) 田水利工程建設與(yu) 管理的具體(ti) 傾(qing) 斜優(you) 惠政策,確保灌區和農(nong) 田水利工程建設與(yu) 管理趕上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末班車。

  投資層麵,高占義(yi) 認為(wei) ,各級政府投資應加大對灌區和農(nong) 田水利工程建設與(yu) 管理的投入,推動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用於(yu) 水利建設。同時吸引社會(hui) 資本投入,積極探討試點在糧食種植區灌排工程建設與(yu) 管理收益相對較低的條件下如何合理確定政府投資和社會(hui) 資本投資兩(liang) 隻手發力的力度和出資比例。

  “農(nong) 田水利工程是係統工程,麵廣量大。要用係統治理的思路和措施,精準定位和解決(jue) 基層水利‘最後一公裏’各方麵的問題,統籌策劃實施好基層水利工程的建設與(yu) 管理。”高占義(yi) 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高蕾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