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挑戰杯新觀察:踩“雲”追“需”

發布時間:2023-03-21 16:2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9年參賽‘挑戰杯’,項目成果獲得專(zhuan) 業(ye) 認可;這一次,我們(men) 將技術成果轉化為(wei) 創業(ye) 項目再次參賽,也算是為(wei) 7年科研創業(ye) 路畫上一個(ge) 完美的句號。”這是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yu) 工程專(zhuan) 業(ye) 2023屆碩士生許賢康第二次站在“挑戰杯”的舞台上,他表示,“希望在博士研究生學習(xi) 階段還能帶著新的科研項目成果參與(yu) 到這場‘科創盛宴’之中。”

  3月17日至19日,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全國決(jue) 賽在北京理工大學良鄉(xiang) 校區舉(ju) 行,累計463個(ge) 項目參加全國決(jue) 賽終審答辯。

  本屆“挑戰杯”分設科技創新和未來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社會(hui) 治理和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等5個(ge) 類別。與(yu) 往屆相比,本屆大賽首次推出“挑戰杯·元宇宙”網絡虛擬賽場,並首次設立了專(zhuan) 家評審庫,評委較往屆更換80%以上,邀請第三方公證機構全程監督,采用關(guan) 鍵信息遮蔽的“背對背”雙盲評審,保障晉級項目經得住時間檢驗。

  從(cong) “有資金就能幹”到新技術、新知識賦能

  記者發現,很多高校的創業(ye) 項目響應國家重大發展需求,他們(men) 踩著“雲(yun) ”時代的祥雲(yun) ,用高精尖科技為(wei) “十四五”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

  他們(men) 關(guan) 注生態環境,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

  四川大學萬(wan) 睿琳和她的團隊此次挑戰杯展示的項目藍天衛士———新型綠色催化技術助力“雙碳”戰略下的煙氣治理,獲得了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組的金獎。

  2016年,萬(wan) 睿琳的師兄讀大二。那年暑假他回到家鄉(xiang) ,在某化工龍頭企業(ye) 實習(xi) 時發現,將煙氣加熱至催化劑的反應溫度產(chan) 生能耗大,治理成本高。

  “有沒有一種催化劑可以直接在煙氣的出口溫度下反應呢?”這個(ge) 問題一問就問了6年,從(cong) 大創、畢業(ye) 論文再到研究生攻讀的方向,師兄帶著他們(men) 經過上千次配比,發現負載特殊金屬氧化物是降低溫度的關(guan) 鍵。

  2017年,藍天衛士項目參加了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hui) 實踐與(yu) 科技競賽獲得全國三等獎。5年之後,藍天衛士團隊經過技術攻關(guan) ,帶著新創來到“挑戰杯”。

  萬(wan) 睿琳說,5年前使用的催化劑主要用於(yu) 脫除工業(ye) 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現在已經能夠同時脫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兩(liang) 類汙染物,應用場景也從(cong) 原來的硫酸行業(ye) 拓展到水泥、鋼鐵、化肥廠等行業(ye) 。

  “作為(wei) 決(jue) 定整個(ge) 煙氣治理係統脫硫脫硝效率的核心部件,傳(chuan) 統催化劑存在能耗大、壽命短、汙染重的特點,從(cong) 根本上限製了非電行業(ye) 的煙氣治理。”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項目團隊改變製備條件並調控微觀尺寸,開發出一款可用於(yu) 水泥、鋼鐵等非電行業(ye) 的新型催化劑“炭淨零”,實現生產(chan) 過程零碳排放,溫度降低56%,壽命延長38%。

  該項技術也兩(liang) 次被國家先進技術名錄認定為(wei) 非電行業(ye) 煙氣治理推廣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創新也成為(wei) 本屆參賽選手的關(guan) 注熱門。

  “圖計算技術是IT計算形態和產(chan) 業(ye) 自主創新關(guan) 鍵突破點。我們(men) 的目標是,做全球最頂尖的高性能並發圖計算服務提供商。”在閉幕式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項目代表黃誌穎在舞台上慷慨激昂地講解何為(wei) 圖計算技術。

  他介紹,並發圖計算技術被列為(wei) 2022年最具影響力的五項新興(xing) 技術之一,但並發圖計算難點眾(zhong) 多,冗餘(yu) 數據訪問量大,硬件資源利用率低,現有的圖計算係統耗費高額成本的同時,仍難以滿足實時業(ye) 務處理需求。

  麵對數字經濟核心技術圍堵,黃誌穎和團隊成員開創性地研發出專(zhuan) 門為(wei) 並發圖計算場景打造的產(chan) 品——高性能軟硬協同圖計算係統,並命名為(wei) 圖腦,可有效提高硬件資源利用率,降低通信時延,加快狀態傳(chuan) 遞,極大提升圖計算任務執行效率。

  目前,與(yu) 國內(nei) 外現有圖計算係統相比,在支持並發圖計算場景時,圖腦係統性能平均提升2000多倍,在全球所有超級計算機常年參與(yu) 的圖計算性能國際權威評測Graph 500和Green Graph 500中蟬聯全球第一,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機性能超越超級計算機,這意味著圖腦係統性能和性能功耗比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一位“科技創新和未來產(chan) 業(ye) 組”的評委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cong) 學生時代參與(yu) 比賽到成為(wei) “挑戰杯”評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如今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尤其是仿生材料、癌症早篩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業(ye) 思路更為(wei) 成熟,利用新知識、新技術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趨勢也更為(wei) 明顯,而不是停留在“有資金就能幹”“光有想法不實幹”的稚嫩階段,這也與(yu) “挑戰杯”一直所倡導的理念一致。

  “我更加看重學生在該技術細分領域的理論研究程度以及項目的落地可行性。”該評委表示,“科技創新和未來產(chan) 業(ye) 組”創業(ye) 項目評審更注重技術創新性以及創業(ye) 團隊的專(zhuan) 業(ye) 性,“大學生創業(ye) 重在思維創新和團隊的協作,也就是對創業(ye) 能力的培育。”

  緊盯現實痛點,挖掘社會(hui) 需求

  “我們(men) 的項目構思源於(yu) 參與(yu) 幫扶孤獨症家庭公益服務經曆。”2019年,溫州醫科大學第一臨(lin) 床醫學院(信息與(yu) 工程學院)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業(ye) 新生陳灝,報名加入了學校星海公益中心,在一次次孤獨症家庭幫扶的公益服務活動中,他發現許多孤獨症家庭都麵臨(lin) 著求醫無門、康複無路的困境,“一些家長甚至反映,有時候在本地連尋找有資質的診斷機構和康複機構都很難”。

  在誌願服務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陳灝組建“繪夢星河-打造中國孤獨症群體(ti) 康複融合新模式”項目團隊,重點聚焦孤獨症群體(ti) 的診斷和康複幹預方麵,將醫學康複和數字療愈相結合,耗時半年開發出了星海孤獨症診療地圖小程序,孤獨症家庭用戶一鍵登錄即可查詢本地孤獨症診斷機構、康複機構信息並獲得聯係方式。

  “為(wei) 了保證小程序運行穩定,在前期技術搭建時,我們(men) 招募信息工程專(zhuan) 業(ye) 同學加入,並尋求學校信息技術專(zhuan) 業(ye) 老師幫助,目前小程序使用數3.4萬(wan) 餘(yu) 人次。”陳灝表示,孤獨症作為(wei) 一種先天的廣泛性發育障礙,需要終身康複幹預,為(wei) 進一步減輕孤獨症患兒(er) 家長的陪伴康複訓練壓力,項目團隊打造“醫+e”孤獨症康複融合新模式,針對性地推送數字化課程,“目前,項目已與(yu) 8個(ge) 政府部門達成合作,為(wei) 更多孤獨症家庭解決(jue) 實際困難”。

  另外一個(ge) 金獎項目,東(dong) 南大學“居安思危——城市老舊房屋安全守護先行者”項目則聚焦農(nong) 村危房排查這一社會(hui) 需求。

  在一次社會(hui) 調研活動中,該項目負責人、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zhuan) 業(ye) 2017級本科生梁漢斌發現農(nong) 村房屋體(ti) 量大、分布散且多數為(wei) 自建房屋,危房倒塌事故常有發生,但已有的危房檢測設備操作複雜、成本高、效率低。

  “能不能借助專(zhuan) 業(ye) 知識研發一套易操作、易攜帶、更精準的檢測係統呢?”抱著這個(ge) 想法,梁漢斌和團隊成員利用寒暑假時間,先後前往雲(yun) 南省南華縣、江蘇省高郵市、河南省靈寶市等地開展住房安全調研,最終研發出了集房屋信息識別、房屋狀態評估、加固方案設計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移動端App操作軟件,用戶使用軟件拍攝房屋照片後,係統在幾分鍾內(nei) 便可完成房屋狀態評定並出具報告,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實現快速巡檢、精準評估、高效加固。

  據梁漢斌介紹,目前該項目已在鄭州、拉薩等10多個(ge) 城市應用,排查了1.96萬(wan) 間房屋,直接帶動就業(ye) 500餘(yu) 人。

  一位“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組”賽事評委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本屆“挑戰杯”參賽選手整體(ti) 對項目的重視程度更高、更投入、更用心。從(cong) 項目設計中可以看出,他們(men) 在努力挖掘當下實際需求,尤其是科技領域。一些來自企業(ye) 、投資機構的評審對不少項目很看好。

  深耕細作 接力科創報國

  “我們(men) 機器不需要把種子切開檢測,與(yu) 國際種業(ye) 龍頭公司的活性檢測設備相比,成本低廉,體(ti) 積更小,不傷(shang) 種子,檢測更快,落地性更強。”在挑戰杯的展廳,“種子活性”智能光學檢測項目成員喬(qiao) 岩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團隊研發的種子檢測儀(yi) 的優(you) 勢。

  來自、東(dong) 北農(nong) 業(ye) 大學的喬(qiao) 岩農(nong) 村出身,一次放假回家,聽到鄰村一戶人家因為(wei) 買(mai) 到壞種子導致減產(chan) 嚴(yan) 重,種子公司表示願意給予一些賠償(chang) ,但這種事情他們(men) 也無法掌控。他當時就想,有沒有一種篩選優(you) 質種子的機器讓農(nong) 民都能用上好種子,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更好的收成。返校後不久,恰好聽到實驗室的學兄學姐討論這個(ge) 項目,他便果斷加入。

  團隊經3年的深入調研發現,農(nong) 民大多依據往年的種植效果選擇買(mai) 什麽(me) 品牌的種子,但現有的篩選技術隻能根據種子表麵破損程度粗略地進行篩選,無法反映種子的實際質量。當下能夠直接反映種子質量的活性檢測技術隻存在於(yu) 實驗室中。

  經過打磨有了初步成果後,學校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大的機器實驗空間,推薦合作企業(ye) 。2017年,喬(qiao) 岩的團隊實現了大豆種子的表麵特征識別;2019年,使用算法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建庫分析;2020年,團隊實現了從(cong) 種子周表檢測到複雜形態種子內(nei) 部活性檢測的技術突破。

  喬(qiao) 岩希望未來能持續投入研發新技術,將更多種類的農(nong) 作物納入光之語的可檢測範圍,參與(yu) 甚至是主導行業(ye) 標準的製定。

  對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yu) 工程專(zhuan) 業(ye) 許賢康來說,備戰“挑戰杯”亦是一場科創“接力賽”。

  得益於(yu) 學校科技導師製度,許賢康剛入學便根據科研興(xing) 趣報名加入食品消化與(yu) 營養(yang) 實驗室,跟隨劉瑋琳副教授做相關(guan) 研究。

  許賢康此次參賽項目名為(wei) “乳脂元生物——仿母乳脂肪球膜雙運載脂質體(ti) 開創者”。

  他解釋道,DHA和乳鐵蛋白是嬰兒(er) 配方奶粉中重要微量營養(yang) 素,以往的奶粉產(chan) 品中,奶粉和這兩(liang) 種營養(yang) 素是簡單混合,或者用單一壁材包埋,嬰幼兒(er) 食用後營養(yang) 素還沒抵達腸道便被分解,營養(yang) 素吸收率不足40%,導致嬰幼兒(er) 微量營養(yang) 素缺乏。

  “通過仿母乳脂肪球膜技術,為(wei) 營養(yang) 素建造一個(ge) 球狀外衣,實現營養(yang) 素高質量包埋,營養(yang) 素在腸道中釋放,吸收率提升至83%以上。”2022年,許賢康帶領團隊研發出食品級仿母乳脂肪球膜DHA-乳鐵蛋白雙運載脂質體(ti) ——乳脂元壹號,並成立公司,科研成果投入市場檢驗,實現量產(chan) 。“7年來,我的每一個(ge) 寒暑假基本都在實驗室和備戰各類創新創業(ye) 大賽中度過,未來也將在博士研究生學習(xi) 中繼續深耕母乳食品研究,進一步實現創業(ye) 成果轉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姍姍 王璐璐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