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永寧團組織:為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解難題
“中央一號文件釋放了哪些惠農(nong) 信號?今年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規劃是怎樣的?”麵對團永寧縣委“我為(wei) 青年辦實事”實踐活動走訪小組,史建文急切地提出這些疑問。這名畢業(ye) 於(yu) 北京化工大學的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對國家最新的農(nong) 業(ye) 發展政策解讀、農(nong) 技培訓機會(hui) 有強烈的渴望。去年,他的公司完成了500畝(mu) 小麥種植任務和40畝(mu)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2023年春耕即將啟動,他想盡快明晰任務、搶抓農(nong) 時,精準布局土地種植結構。
為(wei) 持續推進團寧夏區委“我為(wei) 青年辦實事”實踐活動,日前團永寧縣委組織走訪小組,與(yu) 轄區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麵對麵,聽心聲、問需求、解難題,努力打通聯係服務青年的“最後一公裏”。
不熟悉的政策,團幹幫對接
走訪第一站,小組成員去了位於(yu) 永寧縣李俊鎮豐(feng) 登村的四季興(xing) 農(nong) 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史建文2013年以來共流轉1600畝(mu) 土地,種植香芹、西蘭(lan) 花、西紅柿、辣椒、白菜、油葵,不僅(jin) 帶動群眾(zhong) 以土地入股分紅,還為(wei) 周邊群眾(zhong) 提供務工機會(hui) 。2019年,史建文獲得共青團中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授予的第十一屆“全國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回鄉(xiang) 創業(ye) 10年,我的學習(xi) 交流範圍有些局限,希望有更多學習(xi) 培訓機會(hui) ,打開視野、探索更多創業(ye) 方向。”走訪小組離開幾天後,史建文收到的最新消息是,團寧夏區委青發部今年有意謀劃組織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外出交流學習(xi) 。
如今,隨著永寧縣城鎮化發展,農(nong) 戶莊前屋後的晾曬場越來越少。2022年,因為(wei) 缺少晾曬場地,又遇上陰雨天氣,史建文的部分小麥晾曬不充分、發了黴,導致損失數萬(wan) 元。今年他渴望有一座糧食烘幹塔。
走訪小組成員、團永寧縣委書(shu) 記張惠詢問永寧縣農(nong) 機監理站得知,烘幹塔屬於(yu) 農(nong) 機器具,如果史建文提出申報並通過審批,可根據器具型號給予最高不超過30%的購置補貼。買(mai) 了烘幹塔後,怎樣盡可能彌補數萬(wan) 元的自籌資金?幾天後,團永寧縣委給史建文傳(chuan) 達的好消息是:永寧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願意幫他號召周邊農(nong) 戶嚐試付費共用。
助力創業(ye) 青年解決(jue) 資金難題
去年,永寧縣李俊鎮創業(ye) 青年、寧夏福鮮果蔬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總經理馬福倉(cang) 的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麵對團幹部,他坦率告知了銷路和資金兩(liang) 方麵困難。原本,他的蔬菜基地不愁銷路,但去年秋冬季的疫情影響了蔬菜的外運與(yu) 價(jia) 格,導致60萬(wan) 斤的大白菜、白蘿卜、娃娃菜、芹菜都儲(chu) 存在冷庫。參與(yu) 種植的50戶菜農(nong) 著急,馬福倉(cang) 更急。“(如果)過了3月還賣不出去,會(hui) 損失20萬(wan) 元左右。實在不行就無償(chang) 捐給‘老飯桌’、慈善機構、福利院。”2月中旬,團永寧縣委幫他對接了即將開學的高校。
目前,馬福倉(cang) 的蔬菜基地隻有一座蔬菜冷庫,一半用於(yu) 存儲(chu) ,另一半用來分揀。他想貸款建一座專(zhuan) 用於(yu) 分揀的彩鋼大棚,但因此前已在兩(liang) 家銀行貸款100萬(wan) 元,加之從(cong) 青銅峽市來永寧縣創業(ye) 時間較短,想通過貸款審批並不容易。針對這個(ge) 問題,團永寧縣委為(wei) 他推薦了共青團推出的“青創貸”,貸款利率在他能接受的範圍內(nei) 。這很可能成為(wei) 他下一步的融資選擇。
當天,小組成員還走訪了銀川市永寧縣生興(xing) 旺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90後負責人張海濤在縣城經營一家生鮮牛羊肉店,還擁有一座養(yang) 殖場,目前存欄量有200頭牛、1000隻羊。他向團組織提出的也是資金難題。“合作社批量購買(mai) 羊羔需要投入資金,育肥用的青貯飼料也要投錢,肉羊出欄後才能有收益。育肥期間資金緊缺,基本不具備抗風險能力,禁不起疫病等突發情況。”張海濤說。
“我想找信用擔保貸款或者利率優(you) 惠的擔保貸款。”針對張海濤的資金需求,走訪小組幫他電話聯係了貸款形式靈活的永寧縣匯發村鎮銀行。2月15日下午,張海濤告訴走訪小組成員、團永寧縣委副書(shu) 記納世豪,自己的貸款申請已有進展,即將由當地農(nong) 擔公司為(wei) 其擔保,永寧縣匯發村鎮銀行提供貸款。
與(yu) 青年近些、再近些
“青年起步創業(ye) 不容易。張海濤今年帶動十來戶群眾(zhong) 致富,也許明年能帶動更多。團永寧縣委也關(guan) 注新湧現的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希望他的產(chan) 業(ye) 發展越來越好,雖然無法直接滿足其資金需求,但可以幫他對接資源。”張惠說。
過去一年,團永寧縣委經常聯係的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有20名,都來自永寧縣各村的“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台賬”,其中既有史建文這樣的返鄉(xiang) 創業(ye) 典型青年,也有像馬福倉(cang) 一樣帶動數十戶群眾(zhong) 一起增收的外來創業(ye) 青年,還有像張海濤這樣由鄉(xiang) 鎮推薦、具有帶頭創業(ye) 致富潛力青年。
回顧這次走訪活動,張惠認為(wei) ,永寧縣的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都想立足各自行業(ye) 和崗位,帶著種植戶、養(yang) 殖戶創一番事業(ye) 。但她觀察到,史建文非常關(guan) 心最新的“三農(nong) ”政策,馬福倉(cang) 因不知道提前申報、在創業(ye) 起步階段沒能享受到建冷庫的農(nong) 業(ye) 補貼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團幹部在麵向青年做政策解讀時,還有可努力的空間”。
作為(wei) 一名進入共青團係統工作不到兩(liang) 年的“新團幹”,張惠說,團幹部要把青年的聲音傳(chuan) 遞給黨(dang) 組織,把黨(dang) 組織的溫暖帶給青年。打通貼近青年、服務青年的“最後一公裏”,需要團幹部主動聯係青年、及時發現問題。“我總結出的工作方法是建立定期聯係機製,與(yu) 青年的手機微信聯係要保持,但我不覺得這是唯一途徑。現在交通很方便,多與(yu) 青年麵對麵,才能聊出問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